【摘 要】 在全民健身意識的推動下,高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意識也在同步提高,本文通過對瑜伽運動健身效應的生理學分析,結合高校大學生運動價值取向的分析,對高校開設瑜伽公共體育課的可行性進行探析,為瑜伽運動進入高等院校提供了理論性的參考,為大學生選擇合理正確科學有效的健身路徑提供依據。
【關鍵詞】 高校 瑜伽 價值
隨著瑜伽運動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狀況的追求,瑜伽運動與健康的密切關系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瑜伽運動不受場地、時間、人群的限制因素,及其它本身獨特的低強度高效果的強健身心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人群的關注。近幾年,高校中許多大學生紛紛走出校園,加入到社會中開辦的各種健身俱樂部的培訓班中,尤其瑜伽的參與者人數最多,享受著健身運動給他們帶來的愉悅。同時,瑜伽對于人們身體各種機能的益處,已受到廣大瑜伽愛好者的一致認可和肯定。
1. 瑜伽的起源
瑜伽源于古印度,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前印度河文明時期。瑜伽本身曾被賦予過許多涵義,從字面上看,“yoga”一詞來自梵語詞根“yuj”,瑜伽則是梵語“yoga”的音譯。“yoga”和英文中“yoke”有相同的意思,yoke的意思是根據古代的農耕方法把兩頭牛連在一起,但后來人們將它理解為身與心,人與神,低級自我與高級自我的統一[1]。
2. 瑜伽運動健身效應的生理學分析
瑜伽擁有全面而系統的身體鍛煉體系,既可以幫助人們獲得強健的身體,同時還可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瑜伽有句名言,“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健康的體魄中”。眾多的觀點讓人覺得瑜伽主要是精神層面的修煉,事實上,瑜伽也同樣重視對身體的鍛煉[2]。根據查閱大量相關研究資料綜合來講,瑜伽是一門基于身體鍛煉和規范日常生活,進而促進身心共同健康的養生運動。
2.1瑜伽體位法健身效應的生理學分析
瑜伽運動是一種外在柔和與內在力量相結合的健身運動,瑜伽體位法是通過對身體各部位肌肉進行伸、拉、扭、擠、屈、推等姿勢,達到活化關節、伸展筋骨、改善機體機能的效果。在各種瑜伽體位法的運動過程中,人體的各個內臟器官產生不同的按摩效果,達到調節內分泌系統、強化心肺功能之功效,進而改善神經系統、心肺系統、內分泌系統、肌肉系統、氧運輸系統等各個系統間的協調關系[3]。瑜伽運動中脊椎扭轉式、蝮蛇式等使腰腹產生扭轉的體位法可以很好的對腹部肌肉進行特殊、有力的內部按摩按摩,不僅可以促進消化、調節生理機能,同時還能減緩便秘、有效改善痛經和預防婦科疾病[4]。瑜伽運動中脊椎伸展式、叩日式、向太陽致敬式等延伸脊椎伸展能力的體位法,可以使身體軀干部位的各個脊椎關節得到充分的伸展,并增強腰、背、腹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對身體的核心部位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有效預防和改善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疼痛等疾病。瑜伽體位中蘊含的力量、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練習效果,長期練習能協調整個身體機體的功能,增強肌肉的伸展性、發展肌肉力量、提高韌帶韌性、加大關節活動幅度,全面提高身體狀態,改變身體和心理“亞健康”狀態。很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長期進行瑜伽運動有助于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有效調節人體內部生理機能,消耗體內多余脂肪,改善神經系統疾病,從而真正達到身體和心理健康共同提高的效果。
2.2瑜伽呼吸法健身效應的生理學分析
“呼吸是瑜伽運動的靈魂”。瑜伽體位法是進行瑜伽運動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每一個體位法的練習都離不開呼吸的配合,合理正確的呼吸方式可以促進瑜伽鍛煉的效果。我國傳統中醫認為“肺乃氣之海,氣乃人之根,人乃氣之聚,氣血乃生命之根,氣血充盈百病不生,氣血雙虧乃百病之源”。瑜伽呼吸法的氣息始終保持均衡平緩的一呼一吸,一吸一呼的方式,瑜伽體位法不論是簡單的延展伸拉,還是高難度的扭轉擠壓,它的呼吸方式都是一成不變的以不變應萬變。瑜伽運動的呼吸方法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有很大的區別,呼吸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日常狀態下人們采用的都是簡單的胸式呼吸,瑜伽呼吸術是在胸式呼吸的基礎上結合腹式呼吸共存的呼吸方法,在均衡平緩的吸氣過程中吸取足量的空氣,并將氧氣完全充分的運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然后通過全盡的呼氣將進行轉化后的廢氣完全排出體外,達到完全式呼吸。在瑜伽運動的過程中,完全式的呼吸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按摩內臟,刺激各生理腺體的良性分泌,激活輪、脈的潛在力量,更好的清潔身體,讓生命之氣提供給人體足夠的健康養分[5]。瑜伽呼吸術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是因為科學的深呼吸能平靜心情,并且能最大限度的將氧氣吸納到肺部,使人體的氣血運行充盈,五臟六腑安和,對神經、肌肉、各腺體及提高免疫系統功能等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與其說瑜伽是在鍛煉身體,不如說更多的是在修煉身心,是使心靈獲得平衡,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2.3瑜伽冥想術健身效應的生理學分析
冥想一詞聽起來有些深奧,但只要你祈禱過,或懷著好奇的心情仰望過星空,那你就已經體驗過冥想了。冪想就是在排除了一切雜念后沉思、靜慮的過程,他能夠使我們放松大腦和心情,接觸焦慮、疲憊,回到精神飽滿、思維清晰地狀態,就像從熟睡中自然醒來一樣充滿活力。有研究顯示,在修行者進入深度冥想狀態時,會極其罕見的擴散出強烈的伽馬腦電波(人的腦電波按頻率課分為三種:貝塔波、伽馬波和阿爾法波。伽馬波是由腦部額葉和頂葉聯合皮質區引起的,這些區域是負責人類情緒以及快樂的),在其影響范圍內,各神經系統會產生每秒30-80次同步脈沖信號,他幫助我們釋放壓力和緊張情緒,重獲清晰思維,使身心產生平衡和安寧,使心態保持在恬和、寧靜、快樂的狀態。
3. 高校大學生運動價值取向分析
3.1參加體育運動的目的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意識到體育運動是磨練人的意志品質、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徑,他們參加體育運動的目的除了增強體質外,愉悅身心、調節大腦、增進人際交往和促進個性發展也為大學生們所重視。
其目的是健康的、積極的,有利于身心發展的,是與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理念基本一致的。
3.2對體育的理解程度
以前體育被簡單地看成是強身健體,但現在這種觀念在大學校園里已經悄然轉變,大學生們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對體育鍛煉的興趣程度在不斷提高,高校內的體育課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們的需求,加入第二體育課堂、參加體育俱樂部、參與社會體育活動的人數逐年遞增。
3.3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
有調查數據顯示,超過90%以上的學生還是為了滿足健身的需要,在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意志品質、增進人際關系等方面也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表示贊成,這充分說明大學生在動機的選擇上已凸顯多元化,不僅僅局限于為了強身健體,同時女生還偏向于塑體審美,男生則偏向于交往。
3.4對體育運動項目的選擇
在體育鍛煉動機多元化的現狀下,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選擇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內容,男女大學生共同喜歡參與的項目以乒乓球、羽毛球、健走較多,男生還在足球和籃球項目中有所偏愛,健身舞蹈和瑜伽則被女生青睞。
4. 高校開設瑜伽課的可行性分析
4.1瑜伽運動可以緩解現代大學生的壓力
瑜伽運動特有的呼吸法和冥想術,使參與者在鍛煉的過程中很自然的將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得到釋放。現代大學生在我國人口制度的改革下,多屬于獨生子女的一代,從小他們都被視為家庭的核心,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心理還不夠成熟。在獨立自主的大學生活中,學習的壓力、工作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使大學生抑郁、焦慮情境指數上升,甚至出現自閉癥和自殺傾向。作為學校,有義務引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瑜伽運動釋放學生的壓力,使他們從抑郁焦慮的狀態中轉變過來,輕松、平和、愉悅的生活。
4.2有助于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瑜伽運動的獨特運動魅力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他們愿意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投入到這項運動中,在運動中享受健康和愉悅。瑜伽不受場地、時間、人數等因素的限制,使學生們能堅持進行長期的鍛煉,并且隨著瑜伽運動的不斷發展,美容瑜伽、纖體瑜伽、減壓瑜伽等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們始終充滿新鮮感。近兩年,瑜伽運動又新增加了舞韻瑜伽體系,把舞蹈和瑜伽美妙的結合在一起,更增添了瑜伽的表演價值,為學生在興趣和學校體育文化的潛移默化下,主動向終身體育轉變。
4.3促進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發展
校園體育文化必須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在高校開展瑜伽運動不僅豐富了高校體育活動,同時會對處于特殊時期,有著特殊心理需求的大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不但使參與者得到身體的健康,而且對于健身意識、健康人格、品德修養等人文需求產生特殊功效。參與瑜伽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壓力、緊張和疲勞,而且可以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與享受,促使大學生向健康、活潑、高雅的方向發展,豐富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發展。
5. 高校開設瑜伽課的實施建議
5.1對瑜伽課程進行完善
通過調查,部分高校已經開設了瑜伽課程,但多數都是作為選修課處于探索階段,缺乏系統的教學體系,建立統一完善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是把瑜伽深入推廣到高校的必要前提。
5.2親近自然,與“陽光體育”相結合
在沒有開設瑜伽課程的高校中,大多數是受沒有較大室內場地的約束,這正反映了對瑜伽運動的誤解,瑜伽本起源于高山密林之處,其本意有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之意,將其安排在室外鍛煉一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與陽光體育相結合,更體現其價值和功效。
5.3加強瑜伽教師能力的培養
瑜伽運動對教師的要求十分嚴格,淵博的瑜伽知識、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耐心細致的教學態度、豐富的教學經驗是使學生正確規范科學進行瑜伽健身的前提,注重教師全方位能力的培養能更好的推動瑜伽運動在高校的普及推廣。
※資助信息:第九批院級教改項目,課題編號:JG11053
參考文獻:
[1]斯瓦米·帕拉瓦南達.現在開始講解瑜伽《瑜伽經》權威闡釋[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7:230.
[2]艾揚格.瑜伽之光[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5,1:1-40.
[3] Raub J A.Psychophysiologic effects of
Hatha Yoga on musculoskeletal and cardiopulm on ary func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J].Journal Alte in Complement Medical,2002,( 8);797-812.
[4]張蕙蘭.瑜伽氣功與冥想[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9-51.
[5]陳小英.論瑜伽的健身價值及其市場化探討[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30( 2);112-116.
作者簡介:張雷,1978年1月,寶雞文理學院體育系,河南省禹州市人,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研究生,講師,從事體育教學與訓練方向研究。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