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體育賽會大學生志愿者一直是志愿者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志愿者的英語培訓是培訓工作的重點,也應是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筆者利用中國知網查找有關研究的資料,整理出有關方面的綜述。
【關鍵詞】 體育志愿者 培訓 綜述
引言
2008年我國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之后,又分別于2009年、2010年成功的舉辦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和亞運會。體育運動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內學術界也越來越多地關注與體育有關的問題,體育志愿者就是其中的一個的。我國承辦這些國際大型體育賽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賽會的各個環節都至關重要,而志愿者及志愿者的工作直接代表舉辦國、舉辦城市形象,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志愿者的主力軍是在校大學生,這些大學生大多從事翻譯工作,然而,大多志愿者并不是招之能戰的,而是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后最終才能發展成為合格的志愿者隊伍,對其進行英語培訓更是培訓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國內外有關體育志愿者研究的現狀
通過相關文獻分析發現,專門針對大學生志愿者英語培訓問題進行研究的相關文獻不多,國內外學者對有關體育志愿者的研究和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1.國外有關體育志愿者的研究現狀
體育志愿者是在近代體育產生的基礎上出現的。18世紀英國,人們利用空閑時間自發地進行各種活動,慢慢的隨著活動愛好者的增多他們又組建了俱樂部,將這些俱樂部聯合進而又形成了體育協會。目前世界上的體育協會眾多,人們有時也將“體育協會”稱為“志愿協會(Voluntary Association)”(李潁川. 北京2008年奧運會志愿者的組織模式與評價體系的研究[D]. 蘇州大學, 2006 .)。
一般,按照志愿者服務的領域,可將體育志愿者分為社區體育志愿者、運動會體育志愿者兩大類:社區體育志愿者是指利用日常生活時間定期為社區、少年體育團、棒球隊等進行體育指導服務以及為體育俱樂部的管理提供幫助的體育志愿者,他們又分為“體育指導志愿者”和“體育經營志愿者”;運動會體育志愿者是指利用自己的時間不定期為國際運動會如奧運會、亞運會和各種地區運動提供服務的體育志愿者,他們又分為“非專業志愿者”和“專業志愿者”( 叢寧麗.析日本體育志愿者培養體系及實施現狀[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1):43—46)。按志愿者工作性質和職權范圍的不同,體育志愿者還可分為管理層志愿者和基層志愿者 。
目前國外的體育志愿者發展情況較好,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1996年英國政府對全國的體育志愿者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了英國體育志愿者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在俱樂部協助工作的志愿者很少;新的志愿者的發掘和任用較難;有許多俱樂部只想任用專職工作人員;隨著法制改革,志愿者的責任將越來越重大。為了解決志愿者培養和使用問題,英國體育部制定了一項名為“體育志愿者參與計劃”(Volunteer Investment Program,簡稱VIP)的計劃,目的是要培養為社區服務的體育志愿者,促進大眾體育的發展(陳琳譯.各國體育志愿者概況及培養政策[J].日刊《體育科學》,2002,4)。德國體聯從1999年開始實施“體育運動中的隱藏之星”活動,目的是為了提高體育志愿者及其活動的社會評價,增強人們參與志愿活動的意識(李潁川. 北京2008年奧運會志愿者的組織模式與評價體系的研究[D]. 蘇州大學, 2006 .)。從1993年開始,澳大利亞在全國開展了“志愿者計劃”(VIP: Volunteer Involvement Program)活動,以培養體育志愿者,豐富其專業知識,提高其能力(陳琳譯.國外體育志愿者計劃.國外體育動態,2001,8-10.;高潮譯.澳大利亞志愿者活動情況.國外體育動態,2002,10.)。針對志愿者流失這一問題Graham Cuskelly和Alistair Boag通過跟蹤調查發現志愿者流失與組織的承諾密切相關。按照Virginia Oprisan的觀點,社會經濟因素和志愿主義的文化背景是影響體育志愿者的兩個因素(Virginia Oprisan. (1999).Aspects and tendencies of voluntary work in Romani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Volunteers, Global Society and the Olympic Movement Conference, Lausanne, November 24-26)。
2.國內有關體育志愿者的研究現狀
我國體育志愿者的研究起步較晚,相關研究成果也較少,遠遠不及國外的相關研究成熟。從1980年至今,只有31篇相關文獻。可分為兩類:一是國內學者對國外體育志愿者的研究;二是國內學者對國內大型體育賽事中的體育志愿者的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我國學者論及國外體育志愿者研究的文獻有4篇,其中最早涉及到這個問題的是叢寧麗的《析日本體育志愿者培養體系及實施現狀》(2002)一文,介紹了日本采用多種渠道培養兩類體育志愿者的體系及政府采用四種獎勵體育志愿者的制度及規范化管理。在隨后的6年時間共有3篇文獻都是關于國外體育志愿者問題的。
我國學者關注國內體育志愿者問題的論文共有16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湖南師范大學周紅杏的碩士學位論文《大學生體育志愿者志愿行為分析》(2007)。文中總結出大學生體育志愿者的行為動機有七種基本類型:純利他動機;榮耀動機;成就動機;親和、歸屬動機;娛樂、交際動機;回報動機。并提出了影響大學生體育志愿者行為的主要因素是學校志愿教育環境、社會評價、體育志愿活動的組織管理和激勵措施。另外15篇均為期刊論文。有關大冬會志愿者研究的文獻僅搜索到11篇。
結論
縱觀國內外對體育志愿者的研究現狀,國外很多國家在體育志愿者的發展進程中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但也出現了類似英國的問題,面對問題每個國家都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英國和澳大利亞的VIP計劃等。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地提高了志愿者的積極性和服務意識及能力,為今后體育志愿者更好地發展奠定了基礎。國內學者對國外體育志愿者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研究數量不多,而對國內體育志愿者的研究缺乏系統性。我們看到,國內學者對體育志愿者已經開始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其研究主要有以下特點:
(1)國內學者對體育志愿者的相關研究滯后,并且進展緩慢。從文獻分析看,我國學者最早開始研究體育志愿者是在2002年,在隨后的6年間,僅有30篇文獻,其中碩士、博士論文更是寥寥無幾。理論研究的滯后不利于實踐的發展。
(2)研究內容廣泛,但系統性不強。目前國內學者對體育志愿者的研究涉及志愿者問題的許多方面,如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高校體育專業志愿者、大冬會志愿者隊伍組建、志愿者培訓等,但研究普遍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研究成果只留于表面的探索,不夠深入。
(3)部分理論研究缺少實證支持。在對大冬會志愿者問題的研究中學者只是構建了研究的理論體系,而這些理論體系的構建不是從實際的問題分析中得出的,缺少實證支持。
雖然目前的研究還存在不足,但這些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將有利于我國體育志愿者事業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潁川.北京2008年奧運會志愿者的組織模式與評價體系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博士學位論文.
[2]宋玉芳.奧運會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博士學位論文.
[3]Laurie Smith.Living is Giving:the Volun-
teer Exper-ience[M]. Playright Publishing Pty Ltd.2001,151-166.
作者簡介:徐雪婕(1980--),女,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單位:哈爾濱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