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所具有的價值觀決定著他們對社會和未來的看法,也就決定著他們的前途,因而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相當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了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一些新的見解和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價值觀 教育 fd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開放進程加速,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價值體系正經歷著一個與日俱新而又痛苦嬗變的過程。處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時期的當代大學生,價值觀也在不斷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思考研究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問題,引領其形成積極科學的社會主導價值觀,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1. 構建價值觀的意義
“無論在實踐還是認識中,追求真理和創造價值,都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源泉和最高精神支柱,是人類歷史活動所特有的兩大根本原理、原則”。人生價值是人類生存重要的基礎之一。人的生存性質和生存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種比較穩定的價值體系和價值內容 。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同樣如此。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正面臨著人生的最為關鍵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開始在生活各方面面臨如何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關系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價值觀一直處于分化和整合的狀態。在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精神價值與物質價值、重“義”與重“利”之間搖擺不定。這其中既有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和追求人生與社會的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價值觀,同時又有消極待命、及時享樂和義務與滿足為目的的價值觀。大學生是思想最活躍、最容易接受新觀念的群體,隨著他們主體意識的覺醒,在市場經濟的大潮沖擊下,其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出現“唯我”和“功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引導他們形成與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相吻合的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 構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意識的教育方案
2.1 加強理論引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核心價值體系是在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處于統攝和支配地位,決定著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的理念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這一核心價值體系對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是一種基本規范和準則,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和保障。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并緊緊圍繞這一核心價值體系展開。我們應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和主導因素,并結合大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更新教育模式,以科學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利用各種教育陣地,通過多種渠道,全方位地開展教育,將其內化為大學生的價值觀。
2.2 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
2.2.1 大學生處于走向成熟人生的關鍵時期,可塑性較強。因此,應采取切實措施,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發揮“第二課堂”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中的作用。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建設為核心,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營造大學生塑造良好精神風貌的文化氛圍,推進大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2.2.2 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課堂”建設。高校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廣闊的社會大課堂中去,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價值觀念得到提升,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3 注重價值觀教育的方法手段
注重價值觀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應當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環節。教師應當多采取啟發式教學,讓學生的頭腦始終處于思維的活躍狀態。其次,應當盡可能地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借助于一切可以運用的技術手段,將價值觀教育的內容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從而化枯燥為情趣,化不解為理解,用科學思想豐富學生頭腦,加強主渠道能量,提高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自覺抵制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影響,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2.4 重視學生的政治理論學習,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
用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裝當代大學生,加強黨的建設,正確引導大學生,以先鋒模范帶動大學生。同時,教師也是學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響學生人生價值觀的確立,因此要注意發揮高校政治工作領導干部和教師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樹立良好“師德”形象。此外,除要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還要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及家庭美德等教育,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教育方式應更多樣化,針對大學生喜歡參與競爭性等活動的特點,組織學生聆聽形勢報告,收看影像,參觀改革開放成就展覽,征文大賽,演講比賽,辯論大賽,主題班會,社團活動等諸多方式。近幾年比較流行的創業策劃大賽,科技發明創造評比,廣告商標標語征集等活動,以及一些重要獎項的設立,都激發了學生自主創業的熱情,為大學生的個人才華和能力的發揮和施展提供了很廣闊的平臺,無疑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5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宣傳、理論、新聞、文藝、出版等方面要堅決弘揚主旋律,以正面宣傳為主,樹立先進典型,抓好示范教育,為大學生價值觀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各類網站要把握好正確的導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教育活動;依法加強對高校周圍的文化、娛樂、商業活動的管理,堅決打擊侵害學生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的不法行為,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
結束語
總之,大學生處在人生定向的關鍵階段,形成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對于大學生來說有助于大學生作出正向的學業、職業乃至人生決策的,因此,積極地構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王紹玉,馮佰俠.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J].中國青年研究,2002(5).
[2]曾燕波.當代青年價值觀的分析與再塑對策[J].青少年研究,2005(3).
[3]文萍,李紅,馬寬斌.1987~2004我國青少年價值觀縱深研究及教育建議[J].社會科學家,2005(2).
作者簡介:付俊龍(1976-)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工商學院教務處講師,碩士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艾紅梅(1977-),女,吉林工商學院社科部副教授,博士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付俊龍,吉林工商學院教務處;艾紅梅,吉林工商學院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