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關于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不斷出現創新與發展,但綜合研究成果,發現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上,工作實踐方面的內容還比較欠缺。本文擬從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踐出發,針對如何做好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思考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 大學新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實踐 對策思考
1. 加強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是所謂“80、90”一代,生活在物質條件相對優越的環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問題。加上高中到大學的轉變過程中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更加容易引發嚴重問題。事實證明,做好大學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對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正確處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種挫折,做好踏入社會前的各項準備以及正確運用大學中學到的知識以至形成受用一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踐
2.1把握正確的思想導向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工作中堅持讓學生能夠適當的接觸社會,增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鼓勵學生亮出自己的觀點,學會獨立思考,同時進行適當的引導。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讓學生懂得珍惜自己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回報社會,在參與社會活動過程中,進行初步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形成正確人生觀的認同感,努力學習的緊迫感,使之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更為將來更好的服務社會和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多角度多渠道掌握學生思想動向,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
當代社會的發展進程加速,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進校園,對尚在成熟期的學生尤其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學生往往并不能主動與老師聯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往往要費盡周折。在實際工作中,我更加注意從細節入手,從側面主動發現問題,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師生關系的融洽,關鍵是要消除隔閡,我在對學生的教育中,盡量采用到學生的宿舍,參與學生的活動的方式接近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我還特意向全體學生公布了自己的聯系方式,開通自己的空間,歡迎每一位同學到我的辦公室來談話,也可以在我的空間里留言,以便學生敞開心扉進行交流,既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也營造了和諧的教育氛圍。
2.3磨練團隊精神,培養集體榮譽感
當代的許多大學生都是經過嚴格考試挑選的“時代精英”,但是往往擅長“單兵作戰”,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為此,我在各項活動中強調團隊作戰,以寢室、班級為基本活動單位,不僅要鼓勵表現出色的個人,更要獎勵配合默契的團隊。在我們組織的爬山活動中,我特意把身體素質較好的同學和身體稍差的混合編隊,以團隊全體到達目的地為活動目標。在我們組織的“溫馨寢室”評比活動中,我們以寢室環境的總體整潔和協調作為評比標準,只要有一名同學的表現不好就要影響全體的成績。這一系列活動讓他們意識到同伴的幫助是自己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自己離不開團隊,只有在團隊中才能成就自我,也決不能給團隊抹黑。
2.4努力創造公平的教育環境。
公平的教育環境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一定要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為此,我每年都將獲得獎學金和其它獎勵的學生的成績以及考評標準進行公示,努力改進并制定更加科學系統的評比標準,以便對學生一學期以來的綜合表現有一個客觀的評價,讓學生有一個現實的趕超目標,在競爭中共同進步,全面提升學生的總體素質。堅決避免獎學金以及各項獎勵缺乏透明度差,條件機會不均等挫傷學生學習和參與各項活動積極性的情況發生。
3. 做好大學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思考
3.1培養學生開創積極的思維觀念
剛入學的新生在角色轉換中最主要的障礙就是大學生活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由于不適應而情緒失落。入大學前大部分學生把眾多大學的優點綜合起來形成了對大學的期望,但不可能所有的大學都是一個樣子,個人能否有所成就取決于個人努力程度。大學新生應主動適應現實環境的變化,努力過好每一天。大學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是一個研究性學習的場所,應利用大學的有利環境,鍛煉提高自身的自控、自立、自理能力,這不僅包括專業能力的提高,更包括心理的成熟,以便畢業后更好的接受社會的挑戰。
3.2引導學生養成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大學生精力旺盛,又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健康的生活習慣是確保順利、成功度過大學階段的一個重要基礎。為了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從一進大學起,就該切實重視這個問題,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并防止不良生活習慣的形成。應引導學生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要保證合理的營養供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遠離不良生活方式。
3.3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我
上大學之后,每一個人都會面臨對自己重新評價的問題。每一個進入大學的同學都背負著很多來自家長、老師、朋友及自身的期望,這種期望越高,在相對平庸化的現實中的反差就越大,適應起來就越難。從某種程度上講,大學新生之所以不適應相對平庸化的現實就是由于他們是在根據周圍人的期望來認識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真正了解自己,在承認與別人有差距的前提下,保持自信心,要心悅誠服地看待別人的優勢,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以彼之長補已之短。
參考文獻:
[1]刑海東,馮羽.淺析新時期新生入學教育[J].高教論壇,2005(2):124-126.
[2]劉紅斌,鐘向陽.高校新生心理適應問題與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研究,2004(3):67-68.
(作者單位:東北電力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