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其根本教學目的是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正是服務這一目標的。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完善,進而促進實際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因此,本文闡述了關于對高校英語聽力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 高校英語 聽力教學 策略
聽力理解能力是語言多種能力的綜合反映。人們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中,有45%的信息是通過聽來完成的。因此國家教育部推行了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這就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聽力教學占據了主要地位。保障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也即是說,高校英語的課堂教學中,聽力教學法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
1. 消除學的心理障礙:
許多學生在中學階段一般很少接受過聽力訓練,在大學才開始上聽力課,由于聽懂的內容很少,便會產生緊張、急躁的情緒和畏難情緒,便對英語聽力失去了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首先應向學生闡明聽力學習的特點和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聽力學習的艱巨性和漸進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所聽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練習,讓學生隨時有一定的成就感,覺得自己在英語聽力方面有進步,從而建立自信心。另外,也應該豐富聽力教學的內容,比如插放一些經典英文歌曲、精彩電影對白等,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良好的聽音習慣
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良好聽力習慣的養成具有長期性。在聽力訓練過程中,要糾正不良的聽力習慣,把注意力集中在意群上,而不是停留在單詞上。首先是預期的習慣,預期指聽者根據已知的語言信息,對未知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斷的能力,學生聽前可以瀏覽一下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并根據環境、文化背景等對材料做出預測;另外,要注重培養捕捉關鍵詞和重要信息的習慣。在快速語流中單詞的發音受弱讀、連讀、失去爆破等影響,會發生一些變化,聽者不可能聽清每個詞,應根據語言知識,有選擇地去聽,如聽議論文,應注意開頭或結尾處的主題句;故事性的短文,要搞清\"who,where,when,what,why\"等五個問題。同時,培養“英語思維”,擺脫母語的干擾。
3.注重視聽教學
傳統的聽力課,往往是老師忙著放磁帶和對答案,學生就動筆記記。這種教學方式根本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聽力教學”為“視聽教學”或“視聽說教學”,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選取聽力資料,還可以播放一些影像材料,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更真實地感受語言,接受更多的信息。比如:在用影視進行聽說教學時,可以截取的一個片斷,播放一遍后,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有關劇中人物(Who are these people?)、有關場景(Where are they?)、有關角色關系(What is their relationship?)、有關情景(Why are they there?)、有關劇情(What is happening?)、有關語言(What are they saying?)等。然后再放一遍,讓學生針對影片回答問題,并要求學生對影片中的情節和人物的關系進行描述和評論。如果影片較易理解,也可在首次播放前給學生做必要的人物簡介,提出相關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影片,然后再做進一步的練習,如要求學生能背誦一些對白,并模仿影片進行表演。通過這樣的影視學習、訓練,學生不僅能提高發音的準確性、口語的流利程度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生動的英語學習環境。如影片The Blue Bird《藍色知更鳥》,Titanic《泰坦尼克號》。學生在欣賞影片的同時,學到了標準地道的生活中的英語,而且有種語感環境的驅使,使他們有種說的欲望,大大改善學生主動發言的現象,聽說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4. 選擇難度適宜的聽力材料:
聽力材料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著聽力訓練的效果。如果材料過于簡單,就達不到通過訓練而提高的目的;如果材料過難,會使大部分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遇到巨大的障礙,喪失繼續訓練的信心。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聽力成績選擇訓練材料的難易程度,以便進行及時調整。每次訓練結束后,教師都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對所選擇材料的長度、生詞密度、語體和題材以及聽力教學的速度和方法進行反思與調整,以便找到最適合學生現階段進行訓練的聽力材料。
5. 精聽和泛聽的結合:
在學生基本適應了聽力課堂,對聽力需求有了增長的情況下,要對學生進行精聽和泛聽練習。進行精聽時應讓學生先把錄音內容從頭至尾聽一遍,再把聽不懂的地方集中起來,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播放。若有些地方實在聽不懂,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把新的單詞寫下來,甚至允許學生查閱有些影響理解的生詞。接著讓學生再從頭至尾聽,直到能夠聽懂全部內容為止。通過這樣的聽力訓練,可促使學生提高辨音及聽力理解能力。在這個時候可以讓學生記錄文本,鍛煉他們記錄的速度,隨后進行復述練習。相對于精聽材料要選擇故事性強或者科普文章來說,泛聽則相對靈活,可以讓學生接觸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以求熟悉英語發音,感受英語的真實性和趣味性,擴大知識面,提高聽力。
6. 培養答題技巧:
在上課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忽視不熟悉的單詞、善于抓住關鍵詞、能夠快速記錄文本等聽力技巧。大學聽力測試主要有選擇和記錄兩種形式。選擇題又分為對話和短文,在做這一部分時,預覽選項非常有必要。因為從選項中可以獲得相應的詞匯,尤其是關鍵性的表達,有時閱讀完選項就會明白對話的大致內容或文章大意,這樣聽起來自然就順暢多了。對于記錄的試題,一般都會讀三遍,因此,第一遍在聽的同時要把握住要填寫句子的長度,第二遍聽的時候要把關鍵詞都記錄下來并增加寫的速度,第三遍查漏補缺。最后,做完試題,還可以根據已有的語法知識進行完善。
結束語:
由此可以看出,聽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有主導的地位的,也就是說是全面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突破口。在進行聽力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辨音能力、記憶能力和識別文化差異的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安排聽力訓練內容,使聽力真正成為一門技能課,從而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俏.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J]. 現代教育,2011(12).
[2]郭麗.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常見問題及對策研究[J].空中英語教室,2011(05).
[3]鄭曉莉.新形勢下再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北方文學.2011(10).
作者簡介:劉晶(1973-),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工商學院外語分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作者單位:吉林工商學院外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