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是培養大學生對德育教育的認識、形成、發展和成熟的重要階段,高校德育教育不僅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而且也是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及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重要精神力量,更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由此可看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 高校 德育教育 重要性
大學時期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發展、和成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對同學們影響頗大。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對于他們成人成才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對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如下闡述。
1.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對保證個體培養的正確方向,促進個人全面發展起主導的決定性作用。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時期,社會各界關于思想道德修養建設的呼聲越來越廣泛,當代的高校大學生作為一批高素質人才,他們不僅要具備高超的專業技能,而且更應具備良好、全面的道德品質。江澤民總書記明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之所以重要,因為這是一項塑造人的靈魂的工程,是教學生如何做人的工作。大學生德育教育是大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一個人有什么樣的道德行為,特別是高尚的道德行為,與他所受的德育教育分不開。一個人的大學生活階段是培養其道德品質的最重要環節,無論在理論、實踐還是在情感、心理上都非常容易接受正面的教育,同時也是思想和行為定位的重要時段,這一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染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心理取向。對大學生加強德育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近年來,中共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構想。和諧社會是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關系的全面協調,并在全社會范圍內達到和諧融洽的社會狀態。大學生是時代青年的佼佼者,他們走向社會后,他們的道德品質如何將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道德品質狀況。對大學生加強德育教育,并且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已經不僅僅是黨和國家的戰略要求,同時也是培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當代大學生都成長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大變革時期,他們思想活動和心理狀態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非常明顯,同時,在學習、生活、成長等方面都面臨著很多矛盾和困惑,在這樣的狀態下心理素質和道德取向都面臨著諸多困惑和迷惘。很多大學生錯誤地認為就業不順利僅僅是知識掌握、個人能力、面試技巧的問題,其實,造成這種局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思想道德素質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所以說,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及時、正確的德育引導淺論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使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
2.高校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應當突出德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在素質教育中,德育起著決定性、主導性的作用。
思想道德素質對于調動和發揮其它素質的潛能起著價值導向和調控作用,它決定著人的綜合素質的性質和狀態。所以說,以理想、信念、道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素質是人的素質系統中最具影響力的要素,它關系到今后一個人的為人之道,做事之道。加強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從人才培養的規律看,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加強大學生的德育,對于確立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對于提高他們識別和抵制錯誤思想傾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當今大學生的成長環境來說,也需要加強對其進行德育教育。當今大學生容易受到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影響。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網絡等新聞媒體的一些報道不能正確理解和對待,往往容易產生偏見,從而影響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并可能出現政治信仰迷茫、思想信念糊涂、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差等不良品質。
3.在大學階段加強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它們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人一生下來就需要學習,接受各種各樣的教育,甚至還沒出生就要接受胎教,所以,學習和教育是伴隨人的一生的。教育也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主張“國家一切教育制度只有一個目標,便是造就公民。”堅持德育為先、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也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以德育人既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重要目的。德育工作始終要圍繞解決學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為什么學”的問題。高等教育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搖籃,必須重視德育教育,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今社會我們既可喜地看到,當代大學生在大是大非和重大災害面前,展現出良好的政治素質、強烈的愛國情懷和高尚的精神風貌;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部分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出現了新變化,對一些重大問題還存在模糊甚至是錯誤的認識。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它們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結束語
總之,高校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以提升德育教育質量為重要途徑,克服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更好地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成才。在今后的高校德育教育發展中更要努力地把高校德育教育做好。
參考文獻:
[1]曹雁.學分制的實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
[2]呂建明.論高校學生干部素質的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10期.
[3]蘇敏.從第二課堂視角談誠信教育[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
[4]高峰.對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初探[J].錦州醫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5]寧艷,劉志強.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理論觀察,2002年03期.
[6]高繼平,任慶鳳.對大學生崇尚實用主義的理性思考[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7]陳孔輝.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6年06期.
[8]曹雁,曹輝;學分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
[9]湯志斌,李菁;當代大學生心理亞健康芻議[J];實用預防醫學,2003年06期 .
[10]馬永斌,嚴繼昌;研究生科研集體建設的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0年05期.
作者簡介:孫曉芙,1974- ,女,漢族,籍貫:吉林農安,吉林工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作者單位:吉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