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品德教育的重點。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本文通過系統分析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情況及原因”的問卷調查結果,深入探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內在規律及影響因素,以此為家長及教師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形成方面提供科學依據和指導意見。
【關鍵詞】 幼兒 良好習慣 影響因素
調查結果說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有一定的規律:一為趨早性。人的良好行為習慣萌發于幼兒期,從小開始培養,易形成好習慣。二為漸進性。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有一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內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三為反復性。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在形成過程中常出反復,他們的行為起伏變化,表現不穩定。
影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的,也有來自幼兒園、社會的,他們通過不同的側面、各種渠道綜合影響著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 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現狀
1.1幼兒自我為中心欲望過強
現在的幼兒在家庭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往往是幾個大人陪伴一個孩子,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現為寵愛多、教育少、順從多、要求少,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幼兒自我為中心欲望過強,從而導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些幼兒為此養成了諸多不良習慣,這就滋長了幼兒的“自私心”也就為自我為中心創造了條件基礎。
1.2幼兒霸道行為凸顯
現代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發展趨勢,有利于兒童生活環境的優化,但沒有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及互愛互利讓的經驗和相應的訓練。幼兒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的遷就及不良的教養態度,都會對分享行為產生一定影響。
2. 幼兒行為習慣形成的影響因素
2.1環境熏陶
每個人都處于一定的環境中,時時受到環境的熏陶感染。幼兒的習慣養成與成人、同伴、群體、家園教育狀況有密切的關系,幼兒的行為方式都帶有所處環境的烙印。調查中,1/3的人認為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產生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為的影響。2/3的人認為家園教育要求的一致是幼兒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因素。可見環境對幼兒行為的影響很深刻。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有良好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如整潔、干凈的活動室和家庭,獨立進餐的環境,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幼兒善于模仿成人及同伴的良好行為習慣,這是他們學習的直接范例,有效影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2.2觀念導向
在調查問卷中,對于幼兒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原因,一半人認為是“家長在家重視訓練”;一半人認為是“教師重視循序漸進的培養”。對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產生的原因,1/3的人認為是“家長無所謂,抱有樹大自然直的態度”;2/3的人認為是“家長過分溺愛,事事縱容”。這集中反映出影響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觀念導向”問題。
成人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幼兒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人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幼兒的習慣養成需要成人重視,加以培養。有些家長對子女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置之腦后,聽之任之。成人的錯誤觀念會折射到孩子的心靈中,變成孩子的觀念。個別家長宣稱孩子到幼兒園一要吃飽睡好,二要多學點東西,其他方面無所謂。這種將良好行為形成置若罔聞的做法,明顯影響了老師在幼兒行為習慣形成方面的教育效果。
2.3實踐鍛煉
實踐活動是幼兒習慣形成的關鍵。調查中,1/3的家長認為“家長、教師思想重視,但沒耐心培養”是幼兒不良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成人僅僅思想上重視,但不能耐心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那么要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是不現實的。
行為形成來自實踐,習慣的養成更有賴于實踐活動。幼兒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戲、勞動等活動中,進行著與人交往方面的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該如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并在實踐生活中不斷地聯系、強化,使之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不少孩子正因為從小被成人剝奪了實踐鍛煉的機會而一直未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3.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
3.1家長正確的觀念導向
作為父母首先要更新觀念,認識到健全的個性需要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支撐點,避免過于溺愛和包容,杜絕幼兒自我為中心、霸道的言語和行為的反復出現,注重和孩子的溝通和交流,更不能錯誤的認識:孩子太小,很多道理不懂。
3.2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
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的直接驅動。幼兒的認識活動會受到興趣和需求的直接影響,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認識他們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那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要善于將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生長點,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盡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導幼兒的學習活動。幼兒在認識事物、獲取經驗的過程中具有整體性,所以要將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滲透到幼兒的生活之中,通過相互滲透來促進幼兒學習習慣的發展。
3.3注重實踐訓練
毫無疑問,行為習慣的形成來于反復的實踐。如果家長在思想上重視了,而在行動上卻沒有耐心,那么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將成為一句空話人們知道:知識是基礎,行為是關鍵,習慣是歸宿。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往往會言行不一,許多孩子嘴上說得頭頭是道,行動上卻難以做到,“知”、“行”嚴重脫節。為此,父母必須加強對孩子行為的訓練,創設孩子反復實踐的機會,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樂、勞動等活動中,進行學習技能、習慣的訓練,獲得“為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并在實踐生活中不斷練習,反復強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動化的行為,養成一種自然的習慣。
3.4榜樣作用
家長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他們學習的直接范例。家庭、教養機構和社會環境是影響幼兒成長的三大環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對他們發展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首先,血緣關系、親子之情對孩子發展提供了最強烈的感情氛圍,因而父母的教育,影響最易感染幼兒。其次,父母與幼兒朝夕相處,關系密切,你們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所以,幼兒時期,家長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權威的人,是孩子最愛模仿的對象,父母的良好行為習慣將有效地影響著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張明星.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和諧校園-素質教育,2011,(9).
[2]王雯波.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8,(10).
[3]陸倩.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研究[J].幼教天地,2009,(20).
[4]張芳芳.淺談幼兒問題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J].教育時空,2009(10).
[5]馬莉媛.淺談家庭教育對兒童性格形成的影響[J].科學時代,2010,(3).
(作者單位: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巴音鎮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