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管理解決方案(SAP)是一個廣泛應用的企業管理實施軟件,伴隨著SAP在企業中的使用,對企業內部審計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實現內部審計與SAP的有效結合,是內部審計人員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
企業管理解決方案(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簡稱SAP)是由德國SAP公司開發并在全球廣泛應用的企業管理實施方案軟件,是比較優秀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之一。
企業管理解決方案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利用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 其設計理念和管理模塊主要表現在:根據企業經營特點,實施流程再造,設計管理“工廠”,按級別授予權限。按部門實施流程管理。對物資采購、利潤及成本分析、資產控制,銷售及訂單管理、庫存狀況、產品質量控制等實施全方面綜合監控。
目前,SAP管理方案理念已經被國內很多知名企業接受并廣泛使用。鋼鐵行業的首鋼、沙鋼、河北鋼鐵、安鋼等大中型鋼鐵企業也陸續采用這一先進管理方案,組織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如何充分利用SAP系統所提供的信息,開展更加深入的內部審計,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成為內審人員重點關注的一個課題。
1. 內部審計對系統軟要求與SAP系統設計“短板”
而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是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服務,并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評價與監督。內部審計需要通過共享SAP系統資源,能夠實現由傳統的“事后”審計向事前參預、事中監督,事后評價職能轉變,從而增強內部審計工作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服務職能。要實現這一目標,內部審計工作必需能夠充分利用SAP系統相關資源,從SAP系統中調取審計所需數據及相關資料,并對以財務核算模塊為核心的其他相關資源加工模塊實施監督。即SAP管理系統應賦予內部審計“超權限”職能。
要實現內部審計“超權限”職能,可能通過兩種途徑獲得:(1)將內部審計設計SAP系統中一個子模塊,賦予該模塊“一定”的超權限,可以實施在線監督其他相關模塊業務處理,或調取業務數據,但無權修改相關業務數據;(2)設立審計獨立端口,后續開發相關審計軟件,實現審計軟件過審計端口進入SAP系統,實現在線監督。
2. 利用SAP系統實現內部審計對企業經營業務的全過程“參與”
當前,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是由傳統的“事后”審計向事前參預,事中監控、事后評價發展。利用SAP系統資源優勢,能夠事半功倍地實現對企業經營業務全過程審計,把一些原先只能事后審計事項提前布局,提高審計效率。
2.1利用SAP資源現實財務資金安全的監控
財務核算模塊是SAP系統的“中樞神經”,其主要職能可分為會計記賬和財務決策。通過與物資采購部門、生產單位、銷售單位和其他集團(或公司)單位通力合作,實現企業“資金—實物—資金(增值)”過程。因此,防范資金風險成為企業比較關注的事情。尤其是2006年以來,證券市場部分上市公司資金失控現象屢有發生,因此,如何防范資金風險成為企業能否關注的一個課題。
企業內部審計的一個職能就是對企業資金運作進行監督,保障資金安全。通過SAP系統,審計部門可以直接調閱財務部門的資金計劃,與各單位資金需求及資金收支情況核對。針對大額支出項目,可以并編制《大額資金支付表》,根據資金管理制度要求審核資金申請、審批、復核及支付全過程監督,核對相關業務真實性、付款依據等支付憑證。對不符合資金管理規定的資金支付項目,及時向財務部門進行詢問。
2.2利用SAP資源現實物資采購環節審計
SAP系統對物資采購實施訂單管理。在SAP系統管理中,生產工廠根據需要,按物資編碼生成請購訂單。采購單位經綜合平衡后,形成采購訂單,并生成采購合同。必需正確輸出合同,相關單價與規格由計算機自動生成。物資到廠后,必需經驗收人員按合同驗收后,才能由倉庫保管人員辦理入庫手續。
審計部門必需從采購計劃、合格供應商管理、招標情況等進行源頭參預。在SAP系統管理中,采購單位必需正確輸出合同,相關單價與規格由計算機自動生成。物資到廠后,必需經驗收人員按合同驗收后,才能由倉庫保管人員辦理入庫手續。審計部門只需核對計劃、合同、入庫物資和中標結果就能明確相關物資采購程序手續是否規范地否履行完畢。這樣就有效地避免了因監督滯后而帶來的種種弊端。
2.3利用SAP資源實現對庫存管理效益性審計
SAP系統的一個重點特點,就是能夠得到各“工廠”庫存材料及產品收發存情況和實時庫存狀況。審計部門可以根據審計需要,對各“工廠”庫存情況實施監督。以確定某項采購計劃是否繼續執行。并可針對“個別”金額較大,長期積壓庫存實施重點審計,找出企業管理活動中的薄弱控制點
2.4利用SAP系統對銷售環節實施審核
安鋼銷售政策遵循“不來款不發貨”。要求貨款回收率100%,除個別市政工程用鑄管外,嚴禁欠款發貨。根據這些特點,SAP系統設計為開出提單時,客戶賬面余額大于或等于本批應發鋼材金額。并根據安鋼需求,陸續實現了公司本部與駐外銷售公司數據對接。便于公司本部與駐外公司核對產品收發存情況,便于公司本部監督駐外公司貨款回籠情況及銷售價格執行情況。
3. SAP系統步完善,必將促進內審工作新飛躍
SAP系統做為現代企業優秀的管理平臺,將企業內外部資源根據需要進行統一調控,把企業經營情況匯集成管理所需數據,在企業內部實現資源共享。這種資源共享的特征給企業內部審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向更高目標前進成為可能。
3.1首先,降低審計工作強度,提高審計效率。在SAP系統建立以前,企業內部審計多以“企業內部單位”為審計對象。針對每個審計單位的經營情況,制定相應審計方案。對每個單位的管理審計都必需對資金、采購、生產、銷售等管理環節進行審計,對某些重點審計項目甚至要做“專項”審計,內審工作勞動強度很大。很多審計工作因時間緊、任務重導致審計效果很差。采用SAP系統以后,各單位管理制度和經營數據能夠從SAP系統中調出。審計人員可以在不影響被審計單位經營的前提下實施審計項目,除抽查項目外,其他審計工作基本可以在辦公室完成。
3.2其次,實現對“大集團”供銷行為統一監控。SAP系統建立以前,集團公司所屬子(分)公司基本上各自經營本單位的采購與銷售業務,在對分子公司審計時會發現以下“奇怪”現象:采購環節審計時,各分子公司采購供貨商的同一種商品對集團公司內部各單位合同價格不一致,有些備件價格相差100多元。銷售方面,個別分(子)公司對同一資源銷售價格與集團公司銷售部門銷售價格相差很大,導致個別客戶大量從分子公司采購,給整個集團利益造成損失。隨著SAP系統的普及,審計部門可以建議建立統一供應商及銷售商管理模式,并對其信用進行評定。建議利用集團采購和銷售,并對相關采購價格和銷售價格進行監控。
3.3協助企業相關部門,實現對“投資”效果進行評價。企業投資主要包括對金融資產投資、生產項目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利用閑置資金對金融資產投次,為增加效益或降低成本對生產項目投資或改造,為謀取長期利益或取得控股權而對其他單位投資。投資主要考慮風險和效益,并要考慮投資所處的經營、法律和金融環境。對投資風險和效益進行評價是未來審計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企業審計發展歷史上的一堂必修課。
(作者單位:安陽鋼鐵集團公司審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