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何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管理以保持個人發展與組織目標的一致性,如何更合理地配置人力資源,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越來越受到企業的普遍關注。文章就職業生涯的困境及其解決途徑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企業員工 職業生涯 管理途徑
職業生涯管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企業和員工對企業及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進行設計、規劃、執行、評估、反饋和修正的一個綜合過程。實施員工職業生涯管理,能夠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用事業育人、留人的管理理念。
1. 職業生涯的理論基礎
1.1職業生涯的內涵。職業生涯指的是一個人一生中從事職業的全部歷程,包括與工作相關的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價值觀和愿望。當然,其中也包括一些變更,如職業、職位的改變和工作感受、態度、愿望、價值觀的改變。員工在職業生涯發展經歷的一系列過程中,分為不同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開發和管理任務、活動以及開發和管理關系。這個歷程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間斷的。
1.2職業生涯的特點
1.2.1人的知識、能力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為較大的差異性,決定了職業生涯的階段性。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職業管理學家施恩教授,提出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同,表現出的知識、經驗、能力不同,其職業生涯的規劃和開發、管理也有所不同。
1.2.2職業、職位不同,對員工的知識、能力的要求也存在明顯差異,決定了職業生涯的差異性。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組織管理者對組織的未來發展趨勢的把握能力越來越低,需要不斷調整經營方向,選擇不同類型的人才來滿足組織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優勝劣汰也成了組織和員工發展的必然趨勢。
1.3職業生涯的目標。人生的發展就是個體不斷追求、不斷超越并最終達到人生成功的過程,職業生涯的規劃、設計、開發、管理也是為了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能夠持續激勵員工自我指導、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作為員工而言,希望自己具有更多的學習、培訓機會,從而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提高工作績效。在此基礎上,獲得職務的晉升和薪酬的增加,從而贏得別人的尊重,實現自我價值,成為一個成功的社會人,也實現了組織和個人的目標。
2. 職業生涯的心理學分析
2.1自我心理需要。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在人生發展過程中,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是不斷變化的,我們只有合理地規劃職業生涯,通過勞動,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每個人的需求和欲望才能得到滿足,不僅解決了生存問題,而且有了足夠的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體會到工作、生活的快樂,獲得別人的尊重,實現了人生價值。
2.2社會心理需求。生命的意義和質量不僅取決于個人獲得多大的成功和滿足,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自我價值,更取決于為他人、集體、社會做出了多大貢獻,生命的價值更需要社會的回饋和折射。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作為個體的每個人的發展和完善,正是由于他們的努力工作,才有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
3. 職業生涯的困境及其解決途徑
3.1職業生涯的困境。在職業生涯的設計、規劃、開發、管理過程中,并不是一直順利的,有時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有的單位的一些中高層領導、技術骨干、核心員工等在工作過程中表現突出,對組織發展的作用不容小視,但在職業發展中,接受進一步挑戰、承擔和增加進一步的任務和責任的可能性較小,工作責任和挑戰向上增加的空間變小。在社會發展的某個時期,在個體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員工獲得進一步晉升的機會的可能性很小,這是正常的,但卻導致了對工作滿意度的降低,看成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停滯期”,有的辭職,有的跳槽。這種困境的消極影響是多方面的。對于組織而言,一些中高層領導、技術骨干、核心員工等的突然離職,會對組織的正常運營產生極大威脅,尤其是一些關鍵崗位的人員掌握著組織大量的商業機密和技術機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系到組織的生存和發展。一個組織如果存在較高的缺勤率和離職率,勢必會對它的正常運作產生影響,有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而對于員工而言,由于對工作滿意度的降低,導致了心理困惑,感到不被組織重視和認可,甚至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嚴重的會帶來心理壓力和心理抑郁,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3.2職業生涯困境的解決途徑
3.2.1從個人方面
(1)加強學習,提高能力。在工作過程中,仍有各種各樣的培訓、學習機會,用于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增加工作經驗。自己各方面的水平提高了,在工作中就會有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能提高自己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2)認清形勢,正確定位。在職業發展中,接受進一步挑戰、承擔和增加進一步的任務和責任的可能性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工作責任和挑戰向上增加的空間有可能越變越小。在社會發展的某個時期,在個體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員工獲得進一步晉升的機會的可能性很小,這是正常的。同時,對自己的工作能力要正確認識,在認清自己優勢的同時也要善于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減少在職業生涯中的盲目性。
(3)充實內容,學會創新。由于職業生涯困境的存在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要有勇于接受現實的心理準備,積極采取措施,提升自我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要學會創新,把學到的新方法、新技術應用于工作中,變換工作方式,充實工作內容,拓寬工作范圍,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的挑戰性,從而提高工作的成就感和滿意度。
(4)了解自己,合理調整。充分認識自己的知識、能力、經驗、興趣、愛好、個性等特征,在此基礎上,探索自己的職業需要和職業興趣,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再深入了解所選定的職業,分析其職業特點,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如知識、經驗、能力的要求,確定自己將要進入的職業領域。擇業需要全面考慮,目標不可過高或過低,也未必是一步到位,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主客觀環境的變化,合理地進行調整。
3.2.2從組織方面
(1)加強培訓,提高薪酬。任何組織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生存和發展,就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現有員工的狀況和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針,有針對性地對其員工進行培訓。一方面可以提高整個組織的工作績效,提高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對員工而言,可以提高工作能力、拓寬工作范圍、增加成就感和滿意度。現階段,勞動仍然是謀生的手段,薪酬的高低仍然是衡量一個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標準,所以對于一個組織而言,適當地增加薪酬仍然是留住人才、增強組織凝聚力的常用手段。
(2)公平競爭,合理晉升。組織內部應有一套公平、公正、公開、較為健全的競爭機制,并且嚴格執行。創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用人機制。管理者通過制定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晉升體系,賦予一定的透明度,并嚴格執行,能夠選拔出組織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按勞分配,讓人才能夠感覺到受到組織的充分尊重和重視,從而提高工作積極性,為組織效力。而對于那些“等、靠、要”的落后員工而言,是壓力,也是動力,從而使整個組織充滿活力。
(3)激勵創新,管理靈活。為了提高工作積極性,很多單位采用了多種不同的激勵方式來提高工作效率。常用的是增加工資、職務晉升,這就是我們通常說到的“升官發財”,這也是比較有效的激勵方式。其實,對于員工績效和工作努力程度肯定的方式還有很多,如精神激勵,通過口頭和書面形式對優秀員工進行表揚,加上適當的物質獎勵,能夠帶動一大批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激發整個組織的活力。另外,對于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激勵方式也應有所區別,這就要求我們的管理者要靈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總之,職業生涯是基于對人性的充分理解和認識,將員工的職業成長和組織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并在不斷地整合中實現過程和結果的協調,實現員工和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對雙方而言,都是利他利己的,而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是文明與進步的重要表現之一。
參考文獻:
[1]戴良鐵 劉穎. 職業生涯管理簡析,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2000.8.
[2]龍立榮 方俐洛 凌文輇. 組織職業生涯管理的發展趨勢,心理學動態,2001.
[3]佟新. 職業生涯研究, 社會學研究,2001.
[4]曹蓉. 論知識經濟時代對職業生涯管理的意義, 人文雜志,2001.
作者簡介:蔡烈云:女, 1976年8月出生,湖南邵陽人,大學學歷,人力資源經濟師。
(作者單位:新疆克孜爾水庫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