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老輕工企業的機械設備日漸陳舊,安全生產事故頻頻發生。在輕工企業中,如何對安全生產事故進行有效預防,保持良好的安全生產秩序,對維護安全生產穩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發生,就必須要做好安全生產的基層工作和基礎工作。
【關鍵詞】 安全生產 事故頻發 原因和對策
引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地的經濟建沒工作正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礦山、道路、建筑、工廠無不表現出勃勃生機。但是,就在發展的同時,全國各地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斷發生。據統計輕工企業的安全生產事故在所有安全生產事故中所占比例也是相當大的,它不僅影響企業的聲譽與效益,而且嚴重傷害員工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輕工企業有秩序的生產活動和過程中發生的不測事件,不僅造成生產的中斷或干擾,而且造成生產設施和材料的損壞,直接延誤了生產,給員工和企業造成的傷害和損失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開展安全與事故研究是輕工企業的重要工作。本文將對輕工企業中安全生產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與研究,并提出對策措施。
1. 事故原因分析
1.1物的不安全狀態
老輕工企業的陳舊機械設備的質量、技術、性能上的缺陷以及在制造、維護、保養、使用、管理等諸多環節上存在的不足,是導致機械傷害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具體表現為:一是機械設備在設計制造上就存在缺陷,如有的設備機械傳動部位沒有防護罩;有的設備沒有安全保險措施;有的設備運動部件沒有限位裝置;有的設備沒有工作運行提示信號裝置;有的設備沒有處理好人機工程學問題,使得機器的可操作性太差,容易引起操作者的誤操作;二是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加之有的企業擅自拆裝、改裝、拼裝和使用自制非標設備,設備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三是設備日常維護、保養不到位、機械設備帶病運轉、運行,對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安全性能的測試缺乏有效的日常管理機制;四是從業人員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生產工具缺少或缺陷,導致工人在操作中將身體直接置身于機械運轉的危險區域之中;五是生產作業環境有缺陷,有的企業設備安裝布局不合理,機械設備之間的安全間距不足,工人操作空間不符合要求,更有少數企業現場管理混亂,產成品亂堆亂放、無定置、無通道。
1.2人的不安全行為
人的不安全行為是造成機械傷害事故的又一直接原因,集中表現為:一是操作失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操作者缺乏應有的安全知識和自我防護意識,思想麻痹,有的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操作規程,這個原因在企業新進職工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二是操作人員野蠻操作,導致機器設備安全裝置失效或失靈,造成設備本身處于不安全狀態;三是手工代替工具操作或無意識冒險進入危險場所、區域,有的職工為多出產量,用工具操作麻煩,直接徒手操作,有的職工為圖省事,走捷徑,擅自跨越機械傳動部位或危險區域;四是機械運轉時加油、清掃,或者操作者進入危險區域進行檢查、安裝、維修、調試,雖然關停了設備,但未能開啟限位、保險裝置,或未及時通知生產現場調度人員,在無他人現場監護的情況下,將身體置身于他人可以啟動設備的危險之中;五是操作者忽視使用或佩戴勞保用品,在操作中嫌麻煩。
2. 預防傷害事故的對策措施
通過事故原因分析,為控制和避免輕工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采取以下應對措施:
第一、逐漸更新機械設備,嚴把設備采購關。在采購生產設備時,應當充分考慮生產設備的安全性能,認真地研究、分析生產設備潛在危險之處,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進行預測,從源頭上保證生產設備的本質安全度。
第二,以制度為抓手,規范職工操作行為。對于輕工企業來說,必須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落實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安全責任,提高制度的執行能力和可操作性。通過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實行嚴格檢查督促,落實各級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杜絕違章指揮和違章操作的行為。
第三,嚴格科學設置機械設備的安全規定和要求。企業對所有機械加工設備的布局、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間距、設備本身的安全操作空間必須符合《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做到統一布局、科學安裝。同時對所有機械設備的危險部位都必須安裝防護裝置,保護機床區域內的操作者和其他人不受機械設備工作點、卷入擠壓點、回轉零件、飛出的碎屑和火花造成傷害。另外根據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的要求和規定進行日常的維護保養、定期維護保養及定期檢修,以便及時發現和排除設備安全隱患,將事故隱患遏制在萌芽狀態。
第四、應加強定置化管理工作。單位要嚴格按照設計規范和單位內部管理規定,實行設備、工量具定置化管理。
第五、應加強安全用電治理。一是電工必須持證上崗;二是用電用具的外殼、開關、盡緣、接地線有破損、失靈等情況時,應及時修理,未經修復不得使用;三是嚴禁將電線架設在機械設備及鋼架上;四是不準在機床運轉時離開工作崗位,因故離開時必須停車并切斷電源;五是嚴格落實停送電制度,維修機械設備時,控制開關處應懸掛“正在維修、禁止合閘”的警示標志,并有專人監控。
第六,狠抓培訓教育,全力提高從業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企業要嚴格按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監總局第3號令)及地方有關安全培訓的規定,強化對全體職工的安全培訓工作。一是健全安全培訓檔案;二是培訓內容要全面,除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操縱規程培訓外,還有涉及最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三是確保培訓時間,一年內對職工的培訓時間累計應不少于有關規定;四是確保全員培訓,安全培訓包括班組長、兼職安全員、各崗位正式工、臨時工、外來承包商全員培訓;五是培訓形式要全面,新職工進行“三級”安全培訓,調崗或離崗一年以上重新上崗時要安全培訓,實施新工藝、新技術或者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時,應對有關從業職員重新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培訓;六是企業對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教育培訓,取得特種作業安全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按照時限規定及時復審換證。
第七、嚴格執行勞動保護要求。強制執行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與佩戴,為保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企業必須為勞動者配備必要的預防性裝備,同時相關職能部門還必須加大檢查力度,通過正確配備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來改善勞動條件,防止傷亡事故,預防職業危害的發生。
第八,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檢查和隱患排查制度,落實隱患整改。安全生產檢查和隱患排查是一項綜合性的安全生產管理措施,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預防事故、消除隱患、減少職業危害的有效辦法。
第九、應加強對職工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的日常督查。一是督查職工正確穿著勞動防護用品情況;二是督查職工按規程操作情況。
第十、改造老式、陳舊設備,購買自動化設備。一是對未淘汰的老式設備,除職工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外,要對未加防護裝置的機械轉動部位加設防護罩或防護柵欄,把危險區隔離保護起來,避免操作職員的身體觸及危險區。二是購買自動化設備,減少職工中間環節的操作,實現自動化作業,避免發生工傷事故。
總之,要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發生,就必須要做好安全生產的基層工作和基礎工作,堅持安全法制教育經常化,組織好對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領導、職工的學習培訓,使各部門做到依法行政,企業依法生產經營,形成全社會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氛圍。同時還要盡快健全安全生產的法律體系和安全監管的執法體系,促進安全生產狀況的不斷好轉。
(作者單位:哈爾濱天路搪瓷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