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理的、科學化的科研管理工作能夠促進高校科研水平的發展,由于我國部分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不利于部分高校科研工作的開展,所以,高校科研管理的進一步發展能否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求。本文通過對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了探討。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對以后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部分高校 科研管理 問題
由于我國部分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不利于科研工作的開展。那么形成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如下:
1. 觀念陳舊,對科研和科研管理認識不足
一方面,人們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慣性思維模式和管理模式束縛著人們的思想,在人們的意識中仍然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的錯誤傾向。高校缺乏專門從事科研管理專門化人員。小而全的封閉思想導致科研資源共享難。部分高校科研資源分散,加上片面追求小而全,導致部分高校儀器設備重復購置,投資效益不高。大型儀器設備對外開放不夠,設備利用率也不高。尤其是如何提高大型貴重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建立共享機制成為我國科研界的一個難題。另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觀念陳舊。一是重管理、輕服務,認為部分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是一個行政部門,它的管理任務就是按程序辦事,發表格、蓋公章、送報告就了事;二是重制約、輕激勵,認為科研管理工作就是按規章辦事,忽視管理過程中的人性層面的因素;三是重結果、輕過程,把科研管理工作看成是由幾個靜態環節組成的,抓好立項、結項工作就行了;四是重開發、輕轉化,大部分部分高校管理部門都十分重視爭取項目,但如何促進科研成果的轉換和擴散,似已不屬于科研管理部門的工作了。部分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在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分高校科研能力和水平的發揮,制約了部分高校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發揮科研優勢的積極作用。
2. 科研管理體制不健全
2.1科研人才的選拔、引進不科學。我國部分高校現行的科研管理體制在選拔人才時存在問題:一是論資排輩的傾向。選拔科研人才主要注重資歷、職稱、知名度、年齡,青年科研人員破格晉升困難,不能在創造力“最佳年齡”階段內發揮其科研才能。二是只看中博士、碩士、教授的數量,而不是按照實際需要和學校自身的條件引進人才,使引進的人才沒有發揮實際的作用。
2.2重視人才“引進”,輕視科研隊伍“穩定”。不少部分高校的領導者們總是習慣地把眼光盯在引進外校“高學歷”與“高職稱”上,卻嚴重地忽視了自身內部現有人才潛力的挖掘及其能量的釋放等關鍵問題上。不少新近合并的院校特別是轉制地方管理的院校,一邊花費巨資引進人才,為上學位點、為通過國家教育部進行的水平隨機性評估或為學校更名升格,不從學校實際出發,突擊引進數量過大的教師,見博士就引進,并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這造成本校教師心理不平衡,人才悄悄地大量外流,引起了人才隊伍動蕩,使得一些專業技術人才“斷層”現象。甚至出現緊缺的人才外引不進,自身的高層次人才內留不住,人才總量與實際需要的矛盾日漸突出。
2.3 用人評價和科研評價機制存在不科學因素。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職稱評聘制度、科研工作量考核、科研獎勵機制等往往只認第一負責人或第一作者,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研人員在項目申報、論文發表、成果報獎等方面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缺乏團隊意識。雖然部分高校擁有明顯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但部分高校的這種評價機制、人事管理制度以及科研資源分配機制,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科研人員松散孤立,申報項目規模小而數量多,研究方向紛繁雜亂,制約了科研項目的增大增強,使得大團隊的跨學科聯合科研攻關受限,很難真正實現科研創新的學科優勢互補和交叉集成效應,很難產生標志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和核心技術競爭力。
2.4課題的總結驗收不規范。部分高校科研管理機構對課題的檢查驗收的思維模式和做法陳舊,存在搞形式、走過場的不良現象;課題驗收方式單一、劃一,沒有根據各領域課題的具體情況確定驗收方式;驗收工作者工作不嚴肅性、不科學,無總結驗收工作方案和考核標準,帶有強烈的主觀偏見;在檢驗評估方法上,沒有采用客觀科學評估方法進行檢查驗收,還存在主要依靠領導帶隊檢查等行政手段;在檢查驗收導向上,主要檢查科研工作量而忽視實現實效驗收結果看,除國家、軍隊重大課題外,中小型課題多為書面材料匯報,缺乏實地驗收和系統的評估標準,因而完成課題的結果的真實性缺乏準確地考證。
3. 科研管理隊伍力量薄弱
我國部分高校現有的科研管理隊伍管理能力、執政能力和決策能力不強。領導班子事事抓,各級責權不明確;班子成員肩上擔子多、兼職多;缺乏主動創新意識,求穩避仕途風險;對學校科研資源的整合利用和政策導向不夠;項目申報把關不嚴,執行過程不聞不問;院系管理薄弱等;有些還錯誤地認為科研管理是簡單的行政事務性工作, 對普通高校科研特點認識不足, 在科研管理隊伍的建設上缺乏質量觀念。科研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提高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科研管理隊伍數量不夠, 特別是專職科研管理人員數量太少。專職科研管理人員是整個科研管理活動的紐帶, 通過他們卓有成效的工作, 可以把校、系、各科研課題組及參加課題的每個成員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可以把學校與社會聯系在一起。但現在, 除了少數部分高校里配備有少量專職人員外, 各系主管領導大都是兼職的, 本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或科研任務, 用于管理的精力和時間有限, 加之政策上的某些因素, 他們不可能也不大愿意在科研管理上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 科研管理系統力量顯得不足。從而導致了科研管理質量不高,效率低下。
結束語:
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是一個復雜而且重要的問題,本文只是從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的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淺談,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有更多的研究者和學者從不同層面進行探討研究。
參考文獻:
[1][美]約翰·S·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美]伯頓·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論-多學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張新平.學校經營管理:一種規劃的趨向[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
[4]石燕.淺談大學的科研經費管理[J].教育研究,2004.
[5]于曉琳.對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11.
[6]汪濱琳.高校科研管理創新的思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3.21.
[7]王楚鴻.高校科研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3.
[8]林萍.高校科研管理創新:問題與建議[J].懷化學院學報,2007.2.
作者簡介:洪春霞,吉林工商學院科研處 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經濟理論與管理。
(作者單位:吉林工商學院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