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交通規則,討論了城市規劃中對主次干道兩側進出口地控制問題,譬如主次干道兩側進出口的交通事故發生頻率較高,道路兩側需要增設必要基礎設施等。結合道路交通供需、道路功能、道路建設時序、道路規劃建設標準對主干道兩側進出口需要控制的對象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主次干道 交通優化 基礎設施
引言: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社會經濟基礎它起到了充實城市功能,保障經濟發展的作用。現今我國道路交通網的建設得到了飛速發展,但是道路建設落后于交通需求,道路網絡的交通日漸擁擠。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市道路交通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而其中突出的問題就是對主次干道兩側進出口的控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戰略功能。本文結合各方面控制對象,對提升兩側進出口地控制力度方法提出了一些見解。
1. 我國城市規劃與交通建設的現狀
目前我國雖然城市建設和交通發展都有了很大的飛躍,但是普遍存在城市道路功能不分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明確的交通發展戰略及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城市規劃可較為明確地分化為中心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等,而交綜其中的道路往往無法做到協調城市各區的聯系,在保障機動車可以快速行駛的同時,往往會忽視廣大居民為購物方便而橫穿道路的基本要求。這些局限性將嚴重阻礙城市中心商業區商業功能的正常發揮,嚴重制約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
2. 道路建設要與城市規劃相統一
隨著時間的發展,道路和城市規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譬如對于穿越中心商業區具有“商業性”和“交通性”雙重職能的主干道,其自身的“商業性”功能要求:兩側要布設大量的商業設施,同時保證機動車行駛速度緩慢,行人穿越道路方便;但其“交通性”功能要求:限制非機動車、行人穿越道路,減小非機干擾,保障機動車快速、通暢行駛。這兩種功能性質存在難以解決的矛盾,造成的嚴重后果不是嚴重制約了沿線土地開發就是限制了道路功能的正常發揮。國內通常在道路規劃建設中,各大中城市往往只重視干路、立交, 城市的交通系統整體來說是屬于放射型的,忽視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有序性、協調性原則,導致我國城市道路路網等出現級級配不盡合理。參考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得知,從快速路至支路,路網合理的級配結構應為“金字塔”形,而我國大中城市路網結構卻為“倒三角”、“紡錘”形,普遍缺少支路或次干道。另外因路網級配極不合理,交通生成點與干路系統缺乏過渡性連接設施,城市交通集中在幾條貫通性干道,不僅不利于機非分流系統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出行距離交通的相互分離,更不利于不同類別道路系統交通功能的發揮。
在主次干道上同時存在線路規劃不科學的現象,往往僅研究其路幅寬度,并未考慮快慢車道的合理分配及斷面形式的遠近期結合,因此會在幾年或十幾年后進行路面設施改建,所用工程手段傳統通過拓寬原有道路、新建道路、改造道路斷面三種途徑而已。但是近年來我國進行的城市新開發區的主干道,為追求氣派,道路建設力求一步到位,過度估計了國內交通發展的速度,造成現有資金的嚴重浪費。一些道路的貫徹還出現了破壞城市景觀的現象,違背了城市道路交通發展的延續性原則,造成城市歷史文脈發展歷程的人文資源的受損。因此要求,再新建道路時,必須依據運行車輛幾何尺寸和設計時速等指標進行斷面優化,分期實施工程進行斷面分配時要適當考慮行人通道的合理性以及隔離帶的建設。因為路面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很可能會出現在使用期已達終點而路面交通車輛流量還未達到的現象,所以沒有必要一次性將主次干道的寬度建設到標準尺度。
我國有一部分城市地處河畔、海濱或湖濱,還有一些城市依山傍水,若修建設施良好、寬闊平坦的濱河路、海濱路、湖濱路或山腳公路,則都可以成為城市的具有單向快速通過能力的重要交通干道。修建上述與河濱、海濱、湖濱及山麓的綠化并不矛盾,設計施工得當還會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對于一些較大的古城,可沿城墻修建設施良好的城外環城路與城內環城路,對緩和市內交通擁擠與美化市容有重要意義,這種環城路會對城市的交通發揮重要的分流作用,做到了道路建設和城市規劃相統一,當然會受到行人與車輛的歡迎。
3. 城市主次干道兩側進出口存在的問題
城市主次干道兩側的進出口普遍存在著公共設施短缺和交通易堵或易發生交通事故的問題。一些道路的限速標志不足以達到有效提醒駕駛人員的效果。進出口處的某些標志標線的設置并未做到作為交通工程的項目而進行設計,相反,設置隨意性較大,不少地方的渠化不合理、標志設置不當,指路標志設得不全、不夠。部分城市道路尤其是一些次干道, 交通設施偏少,未劃標線,未設標志,更談不上合理渠化。
4. 對主次干道兩側進出口的控制措施
城建部門要有精品意識,將道路建設質量和管理工作相統一,保證道路輻射面積,分步推進科學政策的實施,從深層次進行主次干道兩側進出口的嚴格控制,從而推進暢通工程的進行。這是不能就城市交通談城市交通,不能就問題解決問題的,必須分析產生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把握好主次干道系統的綜合問題。
首先,作為道路通行方便區域,主次干道兩側進出口附近可增設社會公廁供司機駕駛員的使用。另外,不可忽視的是在兩側路口處要增設分類限速標志,并加大查處力度,交通部和公安部要充分重視兩側進出口的交通和環境問題,加強巡邏。
在此詳細介紹控制主次干道兩側進出口環境的有關措施。主街道兩側人行道上保證垃圾箱和果皮箱的設置疏密合理,并安排定期清掏,擦洗以保持整潔。對主街道沿街門市及單位認真落實門前環境保護責任制,飲食門店不得直接向外排放油煙和污水。主次干道兩側進出口要嚴格控制治理占道經營和跨門經營,嚴格查處。規范原有小商鋪如修鎖,配鑰匙等,將其遷移到次干道或鄰近小街小巷指定位置經營。按照靠路邊緣的原則,劃定流動攤點的經營范圍,實行限路段和限時經營制度,并且流動車攤盡量整潔美觀,不得阻礙交通暢通。加大對機動車占用人行道亂停亂放行為的查處力度。對不按劃定的位置停放的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和人力板車,進一步加強勸導監管和執法處罰。嚴格控制檔次低下的如條幅形式廣告,及時清理主次干道上過期或有礙觀瞻的燈箱,條幅廣告,門頭牌匾文字、拼音、計量單位等必須規范準確,版面應及時清洗、整修、更換,達到整潔完好,懸掛規范;牌匾版面及造型應當與自身店面相協調,版面設計美觀,色彩搭配合理,體現行業特點。主干道兩側不得有影響市容觀瞻的非法建筑物和堵塞、占用消防通道、盲道的棚亭。清除沿街可視范圍內各類違章棚亭和擅自設置的各種指示牌、標志牌,清除建筑外立面各種吊掛物。保證給排水管道無泄漏外溢,及時清除路面積水;井蓋等設施應保持齊備完好,并與路面高度一致;道路開挖和下井作業后,應及時修復路面、清理現場,保持干凈整潔。道路綠化隔離帶的綠籬應修剪整齊,講究造型美,無缺株斷壟現象,內無垃圾和雜物
結語
我國城市道路基礎設施薄弱,因此才更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不僅要進行合理的道路設施規劃建設,還要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最大程度減小交通“公害”,綜合考慮道路交通供需關系、路網等級結構、道路功能、道路規劃建設標準及城市歷史文脈保護等各個因素,綜合控制主次干道兩側的進出口。本文在通行和環境兩個方面對城市主次干道兩側進出口的管理控制問題進行了探討。道路工程建設處于市政一大責任范圍內,是關系民眾的工程,因此有必要抓好細節,控制好進出口環境,既可以保證交通暢行又能滿足民眾需求。
參考文獻:
[1]張亭君.如何實施新城市總體規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周干平.關于發展我國大城市交通的研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熊國平.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市政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