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楊樹扦插期較為嚴重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葉繡病和灰斑病等。結合黑龍江省楊樹苗圃地經營管理的實際,對楊樹苗圃地主要病蟲害防治提出一些觀點和做法。
【關鍵詞】 楊樹 扦插期 病害 防治技術
楊樹是世界各國營造人工林的重要樹種之一,也是我國營造速生豐產林、紙漿原料林的主要樹種之一。隨著黑龍江省地區紙漿原料林基地建設工程的啟動和退耕還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的展開,對優良楊樹品種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如何滿足楊樹在生產上的需求,培育出數量多、品種還、質量優的合格苗木,是目前從事楊樹苗木生產單位和個體經營者所面對的實際問題。通過對我省楊樹苗圃地主要病蟲害種類進行調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楊樹扦插期較為嚴重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葉繡病和灰斑病等。
1. 楊樹苗圃地主要地下害蟲種類及防治
地下害蟲有蠐螬、華北螻蛄、小地老虎、柳木蠢蛾等。防治方法:采集新鮮的核桃樹葉,放置在苗圃地內,其氣味能驅逐小地老虎,起到保護苗木的作用。利用蓖麻防治蠐螬,在苗圃地種植蓖麻,每40m2種植蓖麻一株,利用其氣味軀趕蠐螬及成蟲金龜子,使其不能在苗圃地產卵,達到幼苗免受危害的目的。敵百蟲:采用90%固體敵百蟲75克與3000克的麥麩子制成毒餌,毒殺地老虎,螻蛄。毒餌要隨制隨用,這樣能達到理想的殺蟲效果。辛硫磷:殺蟲范圍廣,在土壤中殘效期可達3個月,具體方法是用50%辛硫磷乳液和麥種按1:100的比例制成毒種,對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防治殘效期可達2—3個月,投放毒種時間以傍晚為好,可避免光照使毒種大量分解,影響殺蟲效果。辛硫磷1000倍液與鋸末混拌,均勻撒在苗圃地表層,然后起壟或作床,形成隔離層,施藥量為0.15千克/公頃。甲拌磷:翻耙地或作床,起壟時均勻施入,用藥量為2千克/畝,蟲害大發生時也可制成毒土施于苗圃地,然后澆透水。加強中耕鋤草,合理施肥,可減少蟲害的發生。也可成蟲盛期用煙劑毒殺,或者用黑光燈誘殺。
2. 主要葉部害蟲種類及防治
楊樹苗圃地葉部害蟲主要有楊葉甲、楊二尾舟蛾、楊白潛蛾等。
2.1楊葉甲:屬鞘翅目,葉甲科。幼蟲食害楊樹的嫩梢幼芽,是苗圃常見的害蟲。此害蟲在我省大部分地區每年發生1代,成蟲在落葉或6—8厘米深土層中越冬,次年4月開始活動,上樹取食。防治是用20%滅幼脲3000倍液殺幼蟲。還可用煙劑防治。
2.2楊二尾舟蛾:又名雙尾天社蛾,屬鱗翅目,舟蛾科。一年2代,以蛹在厚繭內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蟲盛發,8月中下旬是為害盛期。防治:用20%滅幼脲4000—8000倍液噴殺幼蟲;用80%敵敵畏1000倍噴殺幼蟲;利用赤眼蜂控制楊二尾舟蛾種群數量有很好的效果。
2.3楊白潛蛾:屬鱗翅目, 潛蛾科。成蟲5月下旬交尾產卵,幼蟲6—7月份潛入葉組織內取食葉肉。防治:在第1、2代幼蟲孵化初期、盛期或成蟲交尾產卵時,噴灑40%樂果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掃除落葉,集中燒毀。設置黑光誘殺成蟲。
3. 主要蛀干害蟲種類及防治
3.1大青葉蟬:屬同翅目,葉蟬科。1年2代,卵期危害在干部。在1-2a生苗木及幼樹上卵塊多集中在1米以下的主干上,越靠近地面卵塊密度越大,致使枝條上產卵痕密布,常在越冬時死亡。
防治:燈光誘殺成蟲。用90%的敵敵畏1000倍液噴殺。
3.2白楊透翅蛾:屬鱗翅目,透翅蛾科。幼蟲蛀入嫩芽或頂梢使嫩芽枯萎,梢端下垂,徒生側枝,若在側枝或主干上,被害處形成蟲癭。防治:認真做好檢疫工作,嚴禁帶蟲苗木運出和調入。在起苗時要嚴格檢查,揀出有蟲害苗木,剪下蟲癭,集中燒毀;成蟲羽化盛期,幼蟲孵化盛期噴灑氧化樂果。
3.3青楊天牛:屬鞘翅目,天牛科。1年1代,以老熟幼蟲在干、枝蟲道內越冬。成蟲羽化時常取食樹葉邊緣,產卵前先在枝梢上刻馬蹄形的的刻槽,然后產卵,經1—2天后,此處組織死亡而下陷變為褐色。防治:利用氧化樂果點涂蟲孔或于成蟲羽化盛期噴霧防治成蟲;80%敵敵畏乳油1000-2000倍液噴灑苗木;40%氧化樂果乳油150-200倍噴灑苗木枝干,以防治初孵幼蟲;嚴禁有蟲癭的苗木外運或調入。對危害較重的老齡樹采取皆伐方法更新造林;對中、幼林結合撫育間伐的營林生產過程。清除蟲害木,避免了該蟲在林間的自然繁殖,有效地減少該蟲的蟲口密度,保護中、幼林不受該蟲危害。
4. 其它病害種類及防治
4.1楊葉黑星病:常引起1-3年生苗木大量落葉及枯枝、瘡痂,是楊樹苗木最大病害之一。葉部病斑上初夏產生孢子,自中脈及葉柄擴至枝干,被害部位以上葉片呈暗色,枯萎,變黑卷縮,提早脫落。防治方法:發病期用85%退菌特800倍防治;夏季噴0.5%及1%波爾多液噴灑至少兩次;摘除病葉、落葉并燒毀;用400-500倍的代森錳或代森鋅;也可用200倍敵銹鈉藥液噴霧,每15天一次,共2-3次。
4.2楊葉灰斑病: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及嫩梢上。在葉尖、葉邊上開始發生大塊壞斑,變黑生出黑綠色霉。嫩梢病后常成段壞死變黑,也把這種病狀稱為“黑脖子”。病部葉片變黑嚴重脫落,形成多枝的無主干苗。病菌孢子隨落葉落地后越冬,分生孢子可以多次浸染。楊苗灰斑病的發生與空氣濕度有關,一般在7月發病,8~9月為發病盛期,9月末病害停止發生。灰斑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是及時間苗,防止過密,當葉片過密時,摘去3~5片底葉,以利于通風和降低濕度;清除病葉和燒毀病枝,以減少病菌的傳染;選育抗病力較強的樹種,加強育苗田間管理,提高苗木抗病能力。在發病時,用65%代森鋅500倍或波爾多液進行噴灑,于6月末開始,每15d噴灑1次,噴灑3~4次。老葉病斑呈灰白色,散生或多個聯結,引起組織凋萎,并在數日內導致苗木死亡。防治:注意苗圃地通風透光,病害一旦發生,應立即噴藥,每15天一次。藥劑有1%波爾多液、65%代森鋅500倍葉或用10%百菌清油劑超低容量噴霧。
4.3楊樹葉銹病:此病主要由黃粉狀夏孢子傳病,借風力能長距離擴散。發病通常自8月開始,直至落葉。防治:用400或500倍的代森鋅,也可用200倍敵銹鈉藥液噴霧,每15天一次,共2-3次。合理施用鉀肥可增加其抗性。清除苗圃地病葉,以減少病源。發病后期葉正面又生隆起鐵銹斑。小苗病重時提早落葉,影響枝條木質化,苗木易遭凍害。病菌在楊樹落葉中過冬,春季傳染給落葉松,然后再由落葉松傳染給楊樹,由氣孔浸入楊樹。夏季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發生,陰雨連綿、氣溫低、土壤濕度大的情況下易發生。楊葉銹病的發生與濕度的關系極為密切,育苗地濕度大,病害發生就重。葉繡病的主要防治是通過清理苗圃地枯枝落葉,燒掉發病葉,以減少菌源;防止苗木過密,控制氮肥,提高苗木抗病能力;落葉松和樹不在同一地塊培育苗木,避免病菌互相傳染;在發病時,用5%的氨基磺酸或1∶1∶170的波爾多液進行噴灑,從7月開始,每隔15 d噴灑1次;在發病期,用0.3%石硫合劑、65%代森鋅500倍或敵繡鈉200倍進行噴灑,每15 d噴灑1次。
4.4爛皮病:每年5至9月是發病盛期,高溫、高濕有利于病菌孢子發芽和侵染。防治:加強苗期水肥管理,預防凍傷、蟲傷,進行合理修枝。病斑連片時多為角形斑或大圓斑。病重時全葉變黑枯死,提早落葉1個月左右。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落地病葉上過冬,成為來年初次浸染的主要來源。靠降水和澆水時飛濺的力量傳播,由氣孔侵入。小苗不壯時病重,低洼地和密度大時易發病。黑斑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是及時清除育苗地枯枝落葉,燒毀發病葉;控制苗圃濕度不要過大,保持育苗地通風透光;實行輪作,換茬育苗。發病時,用65%的代森鋅250倍或波爾多液進行噴灑,從7月開始,每隔15d噴灑1次。
(作者單位:密山市二龍山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