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未來的精彩。
游走于巴黎和北京之間,夢想成為一個長翅膀的飛鳥,喜歡哪里就飛到哪里。
Designer Hai Cheng
新銳設計師劉海程。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并在巴黎的Atelier Chardon Savard學習服裝設計專業。多次參與法新時尚機構主辦的中國創意設計邀請賽。于2003年在法國創立個人品牌Bella Marina Studio Paris。
設計師劉海程作品、手稿以及工作室圖片。
設計師劉海程解讀
設計的過程,就好比是一次戀愛,有如膠似漆的時候,也有鬧心的時候。碰到瓶頸,一定不能鉆牛角尖,看看相關的書籍和電影,換個腦子和心情;請教身邊圈兒內合作的朋友,有時候,一次簡單的談話,都能給自己的設計帶來突破。
時尚不是花枝招展
每一季做設計之前,我喜歡看書。看時下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事件,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我喜歡從旅行中和電影中去尋找靈感,確定方向并重新回到服裝的語言中來。至于色彩、面料、結構則更多地堅持自己的風格。我個人風格的形成跟經歷有很大關系,在北京的8年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大氣和嚴謹,在巴黎的8年則給我帶來了浪漫和優雅。尤其是在巴黎,讓我更多地從人文的角度去考慮時尚行業。時尚不僅僅是花枝招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而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時尚態度。
藝術家夢露
一般來說,為了參加法國高級時裝周,我們都會提前一年開始做新的設計,2013年春夏,我的靈感女神是夢露。今年也是夢露辭世50周年,好萊塢和歐洲,都用電影的形式向這位電影行業的奇葩致敬,從以往的照片和一些傳記,夢露的形象更多給大家留下的是性感、妖嬈。但我心目中的夢露更是一個敏感、神經質的藝術家,是一個對藝術嚴謹和執著的性情女子。所以我要打造一個黑白的夢露,剝掉她人前的風華絕代,還原我心目中敏感害羞的女人。所以這個系列,我會采用大量的黑白雪紡、黑白蕾絲、黑白印花。在版型方面,放棄收腰的S型,使用更加休閑的廓型,凸現五六十年代的優雅風范。
初到法國做新人
記得2000年剛到法國的時候,語言不通,鬧了不少笑話,我在法國的時裝學院Atelier Chardon Savard,推薦我和幾個法國同學參加歐洲青年設計師邀請賽,當時的評委會主席是Jean charles de Caselbajac先生,他問我的第一句話,就是que ce que vous voulais?其實翻譯過來就是,你想要表達什么? 我當時的法語水平不夠,只聽明白了表面意思,也就是說,你想要什么?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想要工作。哈哈,鬧了個笑話。不過這次邀請賽,我獲得了最有潛力新人獎,也確實為我在法國的事業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機會。
天生就是設計師
我很欣賞John Galliano、Jean Paul Gaultier,有些設計師是天生注定要吃這碗飯的。他們是天才,卻比普通人還要努力。在法國讀書期間,我有幸在Jean Paul Gaultier 的工作室實習,每天最早抵達工作室的總是設計師本人,親自挑選面料、動手縫制小樣、面試模特、事必躬親。這樣的工作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成功的設計師,天分占一成,更多的是自身的修煉。這個修煉是多方面的,同時還要有很多的運氣,要有很多好人幫助,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一個設計師無論是做自己的品牌還是為別的品牌服務,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小胖子給Lanvin做了10年。10年磨一劍,前一段,Lanvin在北京的大秀,我們就看到了小胖子的努力成果,他是天才,更是一個十分努力的人,我本人有幸參與了Lanvin在北京明星試衣間的工作,親眼看到他不可動搖的地位。
中國設計新力量
要說橫向去看同行們,我倒是真覺得,目前中國的新銳設計力量確實在逐漸形成一個勢力。以前,在巴黎參加高級時裝展的時候,很少會見到中國的設計師、媒體和買手。但是最近幾年,設計師、媒體和買手不斷涌現,很多國內的時尚新銳設計師集合店,包括法新時尚國際機構聯合法國高級時裝公會,堅持每年在巴黎舉辦“中國創意在巴黎”的活動,這一系列的時尚活動,就是在為中國的設計力量搭建平臺。所以說,現在的中國設計師是幸運的,也可以說,中國設計的春天,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