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園林設計是一門講究如何處理自然建筑和人類活動關系的藝術手段,其設計不僅要達到完美和諧的狀態,還要給人賞心悅目的享受。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園林設計成為了一個獨立發展的學科,也有系統化的評價標準。特別是園林最主要的景觀設計,更成為了重中之重。
關鍵詞: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現代藝術
現代藝術的發展給園林設計帶來了新的啟發,完善了景觀設計的思想和觀念,它要求園林設計不僅要求豐富的園林形態,還講究其設計的觀念和意義,增加園林的文化內涵??偟膩碚f,我國園林設計的起源較早,設計風格一般比較華麗,其主要是為滿足王公貴族的休閑樂趣。但我國老子推崇順其自然的設計風格,即“師法自然”的造園風格,這種風格在我國藝術設計上反而占有了一席之地,并一直延續到了現在。而歐洲園林設計一般采用了傳統規則圖案式風格,英國則采用了自然風景的設計風格。就此,園林設計形成了新的審美趣味和設計風格。
現代藝術認為,藝術的寫實性、唯美型、敘述性和傳統美學已經不適應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而藝術的非寫實性、反唯美性、非敘述性已經是有目共睹的當前藝術的主流內容。非寫實性主要是指抽象的不具有實物的一種思想,而反唯美性是指站在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而非理想中的美化主義。抽象主義多是建立在秩序法則上的形式邏輯;立體主義分解重組后得到的是多視點角度;表現主義是對自我情感的宣泄及對藝術張力的追求;抽象表現主義是對下意識運用和掌握的行動繪畫;波普藝術是對大眾生活的世俗化反映,對不同媒介的拼貼與融合,對繪畫和雕塑等藝術界線的消解和清除;極少主義藝術是對藝術客觀性的展現,對非表現性的把握,對“少”的極端表達;觀念藝術中對生命的體驗和思考、對思想的鍛煉和表現、對自然的塑造和異化、對行為的梳理和張揚等都展現出現代藝術的發展與傳統藝術的區別。
現代藝術的更新最初是從抽象主義開始的。“抽象”的目的就是要區別于現實“具象”藝術自身的語言及表達方式?!俺橄蟆彼季S可以說是對西方傳統藝術思維的首次沖擊,許多現代派畫家在創作過程中都力求實現自然物象與抽象視覺符號之間的“語義轉換”。現代藝術的這種認知也被應用到了園林設計中,并使園林展現了不同的面貌。這種現代藝術形式上的思維更新影響到現代園林設計中的設計思維。從巴黎“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費拉兄弟與莫勞克斯設計的“瑙勒斯花園”設計步入人們的視野開始,標志著抽象性思維在園林中的體現。兩種都是由冷峻的幾何圖形構成了平面圖形,令植被和灌木的集合配置形成了獨特的視覺效果,使設計使園林景觀與立體繪畫主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抽象性的思維也體現著一種理性的思維形式,但這種簡單的確定和秩序性的思維卻干擾了藝術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叔本華提出了非理性的美學思維非理性的美學思維強調否定性、非中心性、破碎性、反正統性、非連續性以及多元性為特征,以此來消解理性思維中抽象性的思維模式。非理性設計思維在園林設計上的運用雖不如在建筑界那樣引起巨大的變革,但作為園林設計的思想基墊,他們為當代園林設計思潮的未來發展確實架構起更廣闊的平臺。西班牙天才建筑師高迪的居爾公園、喬治·哈格里夫斯完成的位于美國丹佛市的哈樂昆廣場、伯納德·屈米的拉維萊特公園無一不是非理性思維指導下的產物。在拉維萊特公園的設計中,屈米提出三項創造原則:(1)拒絕“綜合”觀念,改向“分解”觀念;(2)排斥傳統的使用與形式間的對立,轉向兩者的疊合和并置;(3)強調片斷,疊合和重合,使分解的力量突破原有的限制,提出新的定義。屈米在設計中將點線面體系之間安排一種富有張力的沖突與對抗,通過取消建筑的確定性形式賦予建筑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這種方式和特征可以說是屈米將解構主義建筑設計理論直接應用于園林設計中,使得園林的設計具有明顯的解構主義建筑的特征。
除此之外,園林設計借鑒藝術設計的方式,不僅引起了園林設計風格的變化,還引起了園林設計中的語言變革。這主要是藝術與藝術語言是不可分離的,它對于設計師有著潛移默化的啟示作用,同時也顯示著藝術語言的文化內涵。
現代藝術的改革最早應用于平面設計上,而且園林的設計雛形也是在平面顯示的。所以現代園林設計中的景觀呈現了幾何抽象,簡潔的規整線形組合中隱含著平面構圖的內在秩序。這一處理手法源于蒙德里安的抽象畫。蒙德里安在繼承康定斯基所開創的抽象風格后,探索和發展出一套與前者的那種浪漫抽象主義完全不同的幾何抽象畫風格,從而使得繪畫成為一種更加純粹的形式表達。在景觀設計平面中,這種對抽象秩序的法則受到設計師的青睞,得到廣泛運用并加以推廣變化。此外,當代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將這種法則運用得淋漓盡致,并更加簡潔純粹。他所設計的劍橋中心花園就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嘗試。他采用矩形的屋頂花園,且帶有一種藝術性的平面布置手法。在平面上采用了紫砂石做底,中心部分用淡藍色預制的混凝土方磚按網格點綴,東西兩側以低矮帶狀花壇交錯組織成一幅幾何線條圖案。
與抽象的平面不同,動態的處理手法還講究事物之間的動態平衡。為達到栩栩如生的設計效果,很多設計師都運用了這種表現方式。這種處理手法源于藝術家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馬列維奇的繪畫呈現出動態的布局,給人一種自由的表達,所以他的作品有著很輕的形式律動感,在平面上構成了獨特的創造。這種格局在于采用一種動態的隱形中軸,幾何圖形都以此為界互相對置,并在看似零散的畫面中取得構圖的平衡。
另外,園林設計同時還要保證空間的正常流通,因此還創造了關于空間流動的設計手法。這種手法首先是建筑師密斯在巴塞羅那德國館中的運用,它主要讓柱子承擔了結構作用而使墻體解放了,自由布置的墻體塑造了連續流動的空間。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網格式的設計手法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網格設計手法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結構主義建筑師范·埃克首先提出“網格”、“秩序”概念。園林網格空間由于方格邊界的節點具有無限擴展的特點,單一的純空間可自由、多向地發展,形成無盡頭的水平透視效果,空間無論從哪個方向擴展都是單一、均質、各向同性的。在這種空間中,利用網格空間強烈的透視感,借鑒建筑用墻來分隔空間的原則,用花卉、綠籬、地被、喬木作為綠墻來嚴格的按網格平面形式來分隔空間,植物以直線、方塊、平行、三角形的簡單規則式種植來達到組合空間的目的。
在景觀設計中,丹·凱利是首先運用網格進行景觀設計的大師。他用網格設計手法設計了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空軍學院花園、費城獨立大道第三街區、芝加哥藝術協會南花園、達拉斯聯合銀行噴泉廣場、坦伯市國家銀行廣場等著名景觀作品。丹·凱利結構主義網格空間是多種秩序的疊加,加上隨意的植物,使得空間具有某種“空間——時間同時”的“透明性”。直線、綠籬、整齊的樹列和樹陣、方形的水池、樹池和平臺等元素被組織起來,他注重結構的清晰性和空間的連續性,材料的運用簡潔而直接。
綜上所述,現代藝術的審美觀念已經不再是寫實性、唯美性,而改變成非寫實性和反唯美性,在這樣的審美觀念中,現代園林設計根據其特點以及人類的需求,開發了更多的設計風格,與此同時也改變了園林設計中平面排列和專業語言。在現代藝術環境的影響下,現代園林設計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由此可見,現代藝術不僅在形式的層面上豐富著現代園林的形態,而且在觀念和意義的層面上也拓展著現代園林的表現空間。
參考文獻:
[1]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屈德印等編著:環境藝術設計基礎[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版.
[3]陳曉彤.當代景觀設計中的后現代主義表現[J].規劃師論壇,2009(06):29-32.
編校:武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