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金沙江河谷地區常年日照充足,蔬菜、瓜果等農作物的種植不受季節的影響,云南省元謀縣素有“天然溫室”和“蔬菜之鄉”的美譽,且縣內公路、鐵路交通運輸發達,適于發展商品蔬菜生產。2002年7月,四川籍私營業主奉孝彬在元謀縣投資300多萬元,組建成立元謀利明脫水蔬菜有限責任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僅用了五個多月時間就建成了一條年產200噸脫水香蔥的生產線,當年投產、當年見效,產品質量和產量均達到設計要求,產品暢銷國外市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工促農 農民增收
公司成立之初便從當地的貧困農戶中挑選出130多人參加培訓,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給他們講解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為期兩個多月的培訓結束后,他們當中的80多人從農民轉變為利民脫水蔬菜有限公司的員工,在創造就業機會的同時,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實踐發現,要提高經營效益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原材料生產基地。元謀熱壩有著獨特的自然優勢,種植農作物不分季節,可以常年種植、常年收獲,有了原材料的保障,工廠就能滿負荷生產運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縣委、縣政府和各相關部門在2003年9月牽頭組織成立了“元謀縣利明蔬菜脫水產業協會”,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辦會宗旨,采用“公司+協會+農戶”的模式,公司直接同農戶建立種植、收購關系,在老城、羊街、新華、涼山等鄉鎮組織種植技術培訓,通過“書面承諾”、“最低保護價格”等方式使農戶改變觀念,種植提供公司所需原材料。縣城周邊山區、半山區的貧困鄉鎮也具備種植香蔥的條件,從農民增收的角度來看,意義更為深遠。協會積極聯系農業局、科技局技術人員,請他們每年到公司的9個示范基地進行科技培訓,指導種植技術,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經濟收益。目前,元謀縣共有香蔥種植戶3000多戶,種植面積5000多畝,每戶年均種植收入4000多元,既保障了利明公司的原材料供應,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信貸支持 企業發展
為做大規模,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發展循環經濟,公司于2003年準備投入80萬元資金,對生產線的衛生設施、機器設備、除光設施進行改造,把產品由原來的間接出口轉化為直接出口,但由于前期建廠投入過大致使資金周轉出現困難。改造工程已動工、設備已預定,但資金缺口還有20萬元。由于資金不到位,施工單位停工,設備廠家遲遲不發貨,公司陷入停產。一籌莫展之際,他們想到了金融支持,跑遍了該縣的多家商業銀行,但由于體制的原因,公司貸款條件遠遠達不到商業銀行的信貸要求,申請被一一退回。最后他們想到了農民的好朋友——農村信用聯社,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扣響了元謀縣農村信用聯社的大門。申請遞交上去當天,信用社的領導就帶領相關的信貸人員到公司調查了解情況,中午召開了貸審委會議,專題討論了公司申請貸款的問題。在會上,信用社的同志取得了共識:這家公司的經營項目效益好、前景廣闊,是實實在在幫助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好項目,符合國家的有關支農政策,是信用社重點要幫助、支持的對象。看到公司目前的窘迫狀況,信用社的領導指示相關信貸人員要特事特辦,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公司的困難,20萬元貸款資金當天就打到了公司的賬戶上。資金到位后,公司很快恢復生產;順利地完成了設備改造,產品也實現了直接出口,經營效益翻了一番。2004年,由于貨款沒有及時回籠,公司的日常流動資金再次出現困難,有了第一次的良好合作關系和公司的良好信用做保證,30萬元周轉資金貸款很快辦妥了,公司順利地度過了難關,走上了正常經營的軌道。為加快企業的發展,2010年公司準備再投資新建一條香蔥生產線,項目投產后可以使公司的年產銷香蔥量由過去的300噸增加到500噸,在實現年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的同時還可為當地農民提供300多個就業機會,但是公司同樣面臨了資金短缺的問題。最后,還是元謀縣農村信用聯社為公司解決了難題,發放了500萬元貸款,使生產線能夠建成投產。
良性循環 實現雙贏
利明脫水蔬菜有限責任公司從建立、擴建,再到今天的發展,一直沒有離開過元謀縣農村信用聯社的支持。在長期的合作中雙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摸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農戶種植香蔥獲得實惠,實現增收、脫貧;利明脫水蔬菜有限公司通過對產品的深加工獲得效益,實現發展;元謀縣農村信用聯社用貸款的方式支持了“三農”,實現了利潤。截至上年末,利明脫水蔬菜有限公司在元謀縣收購香蔥鮮品4萬多噸,支付農民香蔥款5200多萬元,實現利稅840多萬元;貸款從未發生過逾期,為信用社創造了100多萬元的利息收入。雙方真正走上了一條良性循環的軌道,實現了雙贏,為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由元謀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