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參加體育鍛煉過程中,發生運動損傷的幾率是較高的,如關節扭傷和肌肉拉傷等較為常見,運動損傷的形成原因是多樣化的,簡單說就是在參加體育鍛煉前沒有做好準備活動,在關節和韌帶處于僵化階段就參加鍛煉是較危險的,極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因此,在鍛煉前要認真做好專項準備活動,了解運動損傷的預防知識和成因,更好的預防運動損傷。
關鍵詞:運動損傷 成因 預防方法
中圖分類號:G8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a)-0254-01
首先造成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由于學生的個人運動能力、運動負荷強度、技術動作的難易程度、準備活動不充分和場地器材不規范等因素所造成的。運動損傷的發生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習和工作,導致學生不能參加日常學習,長時間不能參加體育活動,嚴重者可致殘,甚至死亡,因此,對運動損傷要給予足夠重視,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及時預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體育課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預防運動損傷,最大限度的降低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幾率。體育教師要掌握足夠的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和措施,提高防傷的思想認識,做到防范于未然,建立科學的防范運動損傷預警機制,提升預防效能。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積極地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的積極措施,一旦發生運動損傷后要及時采取應急治療,不能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
其次學生預防運動損傷的思想意識淡薄。在平時參加體育活動中過程中,部分學生表現出好勝、爭強、頭腦發熱,嘗試完成平時沒有做過的高難度動作,超出身體的承受范圍導致運動損傷;同時表現出對可能出現的運動損傷沒有做好應有的心理準備,心理準備不充分。對所學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與運動基礎能力不足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的又一因素,如舉重運動員的受傷部位多是腕、肩、肘、膝及腰部,與舉重技術動作中的支撐、蹲起、提拉、挺舉等技術和受傷部位的肌肉力量有關。對初學的技術動作,沒有充分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完成動作錯誤或動作完成不到位就會引起運動損傷;學生在學習籃球項目中的傳球技術時如果不按正確的技術動作練習就容易出現指間關節韌帶拉傷。另外,學生在完成技術動作練習的過程中,如果練習項目對局部關節或韌帶肌肉刺激過大,并超出了該部位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強度,就會導致運動損傷。
再次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的體育鍛煉健康知識,不懂得基本的運動鍛煉原則,如不遵守由慢到快的鍛煉原則,對參加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的必要性和如何做好準備活動認識不足等,這直接造成了學生的運動安全意識不強,從而導致了運動損傷的發生。因此,為了降低和減少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幾率,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防范運動損傷的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鍛煉和科學鍛煉的良好運動意識,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幾率。按照學生運動損傷容易發生的時間特點,需要加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和督導,確保學生的體育課外自由活動安全有序開展。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時間,具有隨機性大、運動時間長、運動量大、運動損傷發生幾率高等特點,因此加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和運動場地設施的合理規劃,確保學生安全有序的進行課外體育活動,是預防學生運動損傷的有效措施。
依照所教體育項目的技術特點,對教學練習過程中主要參加運動的關節韌帶進行重點活動練習,并指導學生認真做好專項準備活動養成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的良好習慣。對于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關節韌帶,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重視利用好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時間,帶領學生做好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特別是對容易發生運動損傷部位,要延長對重點部位的活動時間。另外,準備活動的種類要多樣,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進行認真編排,不能千篇一律。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教學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直接督導者,在學生運動損傷的預防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師要具有豐富的預防運動損傷的專業知識,要樹立起保證學生運動安全的責任意識,包括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和課外體育活動過程中,要盡可能保證學生的運動安全,還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運動安全意識教育,要利用各種機會,對學生宣傳講授運動安全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動安全意識和自我防傷能力。
許多學校都存在運動場地器械數量不足的現象,而現有場地設施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和使用不合理等安全問題,這些都給學生的體育鍛煉帶來很多安全隱患,是造成運動損傷的潛在因素。因此,學校要加強對體育場地器材的建設、管理和維修力度,及時對破損的器材進行維修,定期排查運動場地安全隱患,為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提供一個良好安全的場地環境。
最后,運動損傷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在日常運動鍛煉的過程中,加以注意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是可以避免和及時治愈的。在運動前要做好做充分活動前的準備活動,并檢查運動器械是否安全可用,不斷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達到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學校體育論文選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運動訓練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大學生運動現狀的分析與對策.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8年.
[4]大學體育與健康教程.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