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小學教學如何科學滲透情感教育展開探討,通過內涵闡述、實踐研究探析了情感教育滲透于小學課堂教學中的科學策略,對優化教學效果,提升小學教學綜合水平,培養素質全面的新時期人才,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小學教學 情感教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a)-0156-01
1 小學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科學重要性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決定,其主觀意識能力尚未形成,認知發展無不滲透著情感因素,而這一階段中,教師則成為他們建構認知、形成感官意識思維的楷模與標志。教師的舉手投足均會對學生的成長發展造成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的治學態度、人格特征、個性魅力、情感展現、風格模式,均會給小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影響其今后的人生歷程。具有優秀品行、高尚師德師風的教師,可在小學生內心中形成一種凝聚力與情感的吸引力。教學實踐中,教師的飽滿熱情則會令學生體味到悉心照顧,感受到教師的尊重理解,并被教師的魅力所感化,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令其轉化為良好的學習動力,全面提升學習水平。倘若,實踐教學中,教師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沒有灌注真情實感,僅僅將教學實踐視為一種任務去做,那么便會令課堂教學生硬死板、欠缺特色,氣氛死氣沉沉。學生在這樣一種毫無情感的教學中將會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手段產生質疑,無法對教學內容形成良好的興趣,進而對學習效果產生負面影響。由此可見,小學教學進程中,教師科學滲透情感教育尤為重要,只有以身作則的投入情感、與學生展開貼心交流,悉心照顧學生,與之展開良性互動,才能真正創設出生動、靈活、富于特色的課堂教學氛圍,令學生在良好的情感體驗中獲取學習的快感、成功的喜悅,進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實踐活動中,聽取教師的悉心指導、獲取綜合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2 小學教學情感教育滲透科學策略
2.1 提升教師素質水平,開展激勵教學,與學生展開良性互動
小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科學強化自身素質,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其形成強烈的情感感召。教師不僅應在課堂教學中承擔知識傳授任務,同時也應引導學生如何待人處事,明晰人生哲理,成為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與榜樣。為此,小學教師應注重自身素養提升、修養鍛煉,進而通過科學的情感教育滲透,令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并找準人生奮斗拼搏的方向。小學生對教師有著一種崇拜之感、模仿熱情,他們認為教師是偉大的、基于這一情感,一些學生對教師產生了畏懼之感,不能與教師展開良好的溝通與情感交流。為此,教師應努力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不應給學生以高高在上之感,應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應通過情感溝通、悉心關懷,平等互動,給學生以親切、平易近人之感,進而幫助引導學生、基于其心理、情感需求,為其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并有針對性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水平。實踐教育中,教師還應科學引入激勵情感教育,針對小學生尚處于青春萌動時期,對于人生道理的領悟不多,難免存在自卑與自負心理。因此,教師應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與肯定。在教學活動中應毫不吝惜的給學生以情感的激勵與表揚,提升學生自信,進而令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動力,能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實踐學習中發揮創造力。
2.2 學生積極參與、學會自我調節,獲取積極情感體驗
小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教學活動,不僅在課堂學習中集中注意力,還應全面參與至第二課堂學習、課外多元化特色活動中,通過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小組積極合作,鍛煉準確認識客觀事物能力,形成積極情感體驗,進而促進實踐學習與情感行動的有效融合。同時,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全面參與管理班級的實踐平臺,提升其主人翁精神、集體奉獻意識,激發創造力、實踐力,并在班集體之中發光發熱,勇于團結,貢獻力量,進而實現團隊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健康發展與共進提升。小學生好動活潑的性格特征決定,其較易激動,無法良好對自身情感、情緒全面掌控,倘若頭腦一時發熱可能會觸犯校規校紀,。因此,實踐教育中,應科學滲透情感教學,有意識塑造學生自我調節情緒、掌控情感的綜合能力,令其即便在遇到突發事情時也能自如的應對,受到外界環境、因素不良干擾時,依然能夠認真投入學習實踐中,不被左右影響。
2.3 營造優質學習環境、打造良好情感文化氛圍
優質學習環境可令學生產生積極情感體驗、陶冶情操,提升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開展實踐學習。因此小學教師應科學為學生有意識營造優質學習環境,并引導其積極參與至保護共建學習環境實踐活動中,形成良性互動、優化循環,進而在情感正面激發中實現升華。為全面提升學生思維情感意識、人文素養,教師應通過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并促進情感教育效果的完善優化。教師可有意識引導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人文環境。在班級之中,應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和睦友愛,進而充滿對生活與學習的廣泛熱情,形成向上積極的奮進態度,并朝著人生正確的方向科學發展。
2.4 靈活教學方式,增加學生情感動力
靈活多變、生動豐富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增加學生情感動力,激發其內在潛力。因此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引入豐富的集體活動,令學生通過互相配合,優勢互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獲取良好情感體驗并形成情感滿足。同時,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組織故事會、小品、演講比賽等實踐教學活動,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交流探索技能,形成良好的主觀能動性,并激發情感動力的形成。經過一定階段學習后,教師應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自我評估、互相評價學習活動,令學生明晰自身缺陷,并主動檢討、正視自己,通過自主的努力、情感動力的推進,彌補不足、超越自我。實踐教學中,教師還應有目的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滿足小學生對新奇事物的深入了解需求,進而強化其情感動力、優化教學效果。
3 結語
總之,基于情感教育核心優勢,我們只有科學探析情感教育科學模式,提升教師素質水平、開展激勵教學、引導學生自我調節、積極參與、營造優質學習氛圍,才能真正優化教學效果,提升學生情感動力,并促進其實現健康、持續與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長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與情感調控[J].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5).
[2]李社會.淺議情感教育在小學自然實驗中的作用[N].第三屆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