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初步探索了無機及分析化學“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從設計性實驗的選題,設計性實驗的評分標準,實驗室開放,實驗總結等方面探討了“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的實施。
關鍵詞:無機及分析化學 “設計性”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O6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a)-0169-01
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作為基礎實驗,在化學及相關專業的實驗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學開展的好壞對于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知識體系的理解與掌握具有極其關鍵的作用[1]。目前,無機及分析化學的理論知識主要依靠課后消化吸收,而實踐動手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通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施和完成。因此,逐步增加設計性實驗的內容及比例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本文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結合深圳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的特點及學科優勢,就設計性實驗在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進行了研究,對無機及分析化學設計性實驗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改革的重要性、實施方案以及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和實踐,初步探索了無機及分析化學“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
無機及分析化學設計性實驗不單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同時對指導教師也提出了比從事一般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更嚴格的要求:①認真選題;②認真審閱學生的設計方案并及時提出修改意見;③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案進行預做;④認真指導學生完成實驗過程和高質量實驗報告。為了更好的實施設計性實驗,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設計性實驗的選題
設計性實驗課題的選擇是順利完成設計實驗、達到教學目的的關鍵。選題不當,難度過大、過小、過分超前或滯后均難以達到設計性實驗的教學目的。我們在總結多年的設計性實驗教學的經驗基礎上,擬定了以下選題原則:①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性;②著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③能夠充分提高教學效果;④加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⑤使實驗教學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
2 設計性實驗的評分標準
設計性實驗突出自主設計方法的多樣性、可操作性及創新性[2],為了保證這項教學環節能順利完成,除作好必須的準備外,有必要制訂無機及分析化學設計性實驗的科學公正的評分標準[3]。設計性實驗評分以100分計,可以從實驗方案的擬訂、實驗方案的實施和完善、實驗報告書寫的規范性等環節考查。
(1)實驗方案的擬訂
考查包括設計性實驗目的是否明確(5分),方案原理正確與否、論證是否充分(25分),實驗所需儀器及試劑是否齊全、試劑的配制方法是否正確(10分),實驗步驟是否合理(15分)等幾個方面。
(2)實驗方案的實施和完善
主要考查條件實驗是否充分(10分);實驗方案的驗證方法是否正確(10分);實驗方案是否合理,實驗現象、數據記錄是否準確、規范,結果是否準確(25分)等。無機及分析化學設計性實驗的目的是啟發學生的探索與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工作能力[4-7]。因此,設計性實驗評分不應過分看重實驗結果,而應更為看重學生的設計思路和實驗過程。
(3)實驗報告書寫的規范性
主要考查報告的書寫是否規范、簡潔、整潔,查閱文獻是否詳細列出。通過參考文獻可以了解學生的準備工作,進而考查其查閱文獻的能力。學生應將實驗目的、原理、實驗過程、數據記錄及結果等進行分析總結。
3 學生參與準備
一些相對比較特殊的試劑,鼓勵學生參與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相當于重新審視了自己設計的方案,對整個實驗方案有了更深的認識。準備實驗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4 開放實驗室
對較簡單和用時較短的實驗,統一安排實驗;對于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或者失敗的實驗,學生重新查閱文獻、找出失敗的原因、提出修改方案,經審核后,在規定的時間開放實驗室重做實驗;這樣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驗過程理解的更為透徹。
5 做好實驗總結,撰寫小論文
要求學生對整個實驗進行梳理,按照科研論文形式,寫出包含論文題目、摘要、關鍵詞、引言、儀器與試劑、實驗方法、結果分析、參考文獻等內容的小論文;并總結實驗、體會及建議,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和升華,為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作準備。
無機及分析化學設計性實驗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學生掌握了收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其次,學生明確了“量”的概念,對“量”的理解更加透徹;再次,實現理論與實驗的有機結合;實驗教學從單純的理論學習和單元性基本操作訓練提高到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驗技能的有機結合。
無機及分析化學設計性實驗課程的開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無機及分析化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和實驗技能的理解與掌握,而且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倪哲明,王力耕.探索綜合實驗,培養創新意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2(2):28-30.
[2]趙建華.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系統思考[J].高教探索,2005(3):58-59.
[3]黃小華,楊靜,李邨,等.大學化學雙語教學設計初探[J].大學化學,2005,20(3):18-21.
[4]廖一平,焦書明.定量分析化學的教與學[J].大學化學,2005,20(5):14-16.
[5]曹書杰.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科學教育,2004,10:39-41.
[6]谷亞昕,胡濤,許干.綜合性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J].廣西輕工業,2007,23(11):129-129.
[7]逢忠孔,孫芬芳.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