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腔醫學作為醫學科學的一部分,與其他醫學分支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臨床醫學專業知識。培養現代口腔醫學生或口腔醫師,除了使之掌握口腔醫學的專業知識外,還應有豐富而扎實的臨床醫學基礎知識,這樣更有利于本專業的提高和發展,真正做到有所長進、有所成就。
關鍵詞:口腔醫學專業 臨床醫學教學 課程實施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a)-0170-01
根據口腔醫學專業特點和崗位需求,為培養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和較高的臨床診療水平、能夠促進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口腔醫學專業實用型人才,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革,現將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 提高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對臨床醫學課程重要性的思想認識
很多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認為從事口腔及頜面部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修復與預防工作,只需掌握口腔醫學專業各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而對于臨床醫學專業的內、外、婦、兒等學科知識缺乏重視,致使學習效果不佳,這將對學生日后的專業課學習和臨床工作非常不利,為此,克服學生的輕視思想,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對學習臨床醫學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使之在日后的臨床工作中兼顧局部和全身,是非常重要的。
1.1 臨床醫學與口腔頜面外科學的關系
口腔頜面外科學是口腔醫學重要的專業課程,是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頰、舌、腭、咽)、面部軟組織、頜面諸骨、顳下頜關節、唾液腺及頸部某些疾病的防治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學好臨床醫學專業知識對口腔頜面外科學知識體系的掌握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牙拔除術是口腔頜面外科最基本、應用最廣泛的手術,與其他外科手術一樣,能造成局部軟硬組織不同程度的損傷,會引起局部及全身反應,也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并發癥,因此口腔頜面外科醫師不僅要掌握拔牙技術,更應了解各種全身疾病可能產生的影響、預防不良后果的發生、處理術中和術后并發癥。牙拔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拔牙后出血,除局部因素外,還常有可能是出血性疾病所引起,這就要求我們的醫師具有相關內科學知識。
口腔頜面部損傷發病率較高,同時容易伴發其他部位的損傷,并且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例如頜骨骨折傷員容易并發顱腦損傷,重要臟器或肢體嚴重損傷,這就需要醫師有相關臨床醫學知識,根據疾病特征迅速做出正確判斷,首先搶救病患的生命,待全身情況穩定后,再行頜面部處置,若對相應臨床疾病缺乏認識與判斷,未分清輕重緩急,將治療的先后步驟弄錯,貽誤治療時間,則易釀成大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學好口腔頜面外科學更是要求必須掌握一般外科基礎:外科基本操作、水與電解質平衡、麻醉知識等。
因此,要想學好口腔頜面外科學,成為一名合格的口腔頜面外科醫師,除了必須掌握的口腔頜面外科學知識,還要學好臨床醫學中的普通外科學,麻醉學,內科學等等。
1.2 臨床醫學與口腔內科學的關系
口腔內科學也是口腔醫學重要的專業課程,主要研究牙體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口腔內科學與臨床醫學中的很多重要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
齲病是口腔內科學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齲病及其病灶可能會引起身體其他病變——心內膜炎、風濕性關節炎。
口腔醫學另一個患病率較高的疾病是牙周病,牙周病的病因復雜,近來有學者研究發現有些牙周組織疾病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或受全身健康的影響,例如有人提出將牙周炎列為糖尿病的第六并發癥,因此,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要想學好牙周病學,就需要對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有相當的認識和掌握。
另外,許多口腔黏膜病是全身性疾病或系統性疾病的口腔表征,如血液病、維生素缺乏癥、克羅恩病,這些疾病的早期損害就體現在口腔內,患者首先到口腔科就診。這就要求口腔醫師特別警惕,做好鑒別診斷,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除了加強局部處置,還需要重視全身的綜合治療,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HIV感染者在發展為艾滋病前并無明顯的全身癥狀,但多數在早期很有可能出現口腔病損,所以艾滋病的防治是口腔醫生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他們具備相關知識,以便對疾病進行控制,提高治療效果。
2 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靈活掌握
2.1 有針對性選擇教學內容
臨床醫學的專業課程內容豐富,但對于口腔專業的學生不必一一掌握,應該本著科學、實用的原則,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內科學、外科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重點課程,重點課程中又有重點講述內容,例如外科學中重點講授外科基本操作、水與電解質平衡、休克、創傷、腫瘤、顱腦損傷、麻醉知識等。內科學中重點講授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血液與造血系統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結締組織病與免疫缺陷疾病等。總之,本著重點講授與口腔疾病相關的臨床疾病的原則進行口腔醫學專業的臨床醫學教學。
2.2 改進教學方法,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要指導思想,采用良好的教學方法,同時配合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講授糖尿病、艾滋病等與口腔疾病密切相關的疾病時,應用多媒體,在重點講述該疾病的相關知識點時不忘突出口腔特征,使學生對該疾病產生濃厚興趣,能積極主動學習,為日后專業課學習做好鋪墊。
3 加強相關教研室間的交流合作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不斷學習,擴充知識儲備。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的各教研室間應加強合作,定期開展研討活動,進行業務學習,也可有針對性的聽課,以拓寬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更全面的了解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需要什么、教師應該給予他們哪些知識,以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總之,在口腔醫學專業的臨床醫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使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名合格的現代口腔醫學生或口腔醫師,除了掌握口腔醫學的專業知識外,擁有豐富而扎實臨床醫學基礎知識對于本專業的提高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1)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口腔醫學生應把目光放遠,要有全身觀念,把口腔看成人體的一個重要部分,臨床工作中應兼顧局部與全身。(2)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口腔疾病可能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應認真探尋疾病的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同時,作為高校教師應根據口腔醫學專業的需求,一切從實際出發,選好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全面知識的合格的口腔醫師。
參考文獻
[1]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曹采方.牙周病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陳謙明.口腔黏膜病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