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同時水資源與社會發展具有緊密的聯系。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水資源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也更加的明顯。本文對水資源與社會發展中的三大產業以及城市化建設的關系、水資源與城市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關系進行了闡述,并對當前水資源對社會發展起到制約作用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協調水資源與社會發展關系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水資源 社會發展 促進作用 制約作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F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a)-0229-01
水資源是萬物之本,是人類生存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核心資源。水資源作為最常見的自然資源之一能夠為社會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當前水資源的短缺與社會的高速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了人類世界中存在的重要矛盾之一,1997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水資源綜合評估報告》中指出:水問題將嚴重制約21世界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并可能導致國家間的沖突。所以加強水資源與當前社會發展關系的認識具有必要性與緊迫性,認識到水資源對社會發展產生制約作用的原因也對找尋協調水資源與社會發展之間關系的策略、繼續推動社會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水資源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1.1 水資源對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我國是個農業國,農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與地位,而農業的生產與發展離不開水資源。農業對水資源的利用主要在農田的灌溉和林牧漁方面,其中農業灌溉用水是農業用水的主要方面。水資源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農作物得以成活和成長的保障,同時水資源也能夠合理的對土壤中的養料做出調節,改善通氣和溫度,從而為農作物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我國農業用水主要呈現出的特點是農業用水從建國以來1001億m2發展為2010年的3689億m3,而從我國農業的產值的快速增長中也可以發現水資源在農業當中的利用量增大能夠對農業產值的提高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
1.2 水資源對工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我國的工業正在快速的發展,而水資源在工業生產中的參與必不可少,水資源在工業制造、加工、凈化、冷卻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水資源被形象的稱之為工業的血液。水資源影響著木材、礦藏、太陽輻射等許多工業生產需要的資源,所以在工業發展中,水資源不僅是作為一種必要性資源出現的,同時也是資源性資源。同時水資源的分布也會影響一些高耗水工業的分布,如化工、紡織等產業都會受到水資源分布的影響。工業生產用水從1949年的24億t發展到2000年的1138億t,在總用水比例中也由1949年的2.3%發展到20.7%,而工業產值的不斷增加也體現了水資源在工業生產中巨大的推動作用。
1.3 水資源對第三產業的促進作用
第三產業又稱服務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標準。第三產業的發展是需要以農業和工業的發展為基礎的,所以水資源對第三產業的促進作用很大。另一方面,在第三產業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水資源也對其有很大影響,如第三產業中的純凈水行業、洗車行業以及水上娛樂行業都需要豐沛的水資源作為支撐,尤其是旅游的快速發展更加凸顯出水資源在第三產業中的重要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水資源在生態環境的保持與改善方面能夠為旅游業提供更多的資源。所以水資源在第三產業中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對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產生的間接作用也不可忽視。
1.4 水資源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
水資源不僅孕育了世界文明,而且在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城市化建設離不開水資源,所以水資源是城市化建設與發展的前提條件。雖然當前的科技發展可以對自然因素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產生弱化的作用,但是水資源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資源仍舊影響著我國的城市布局以及城市化率,如上海就是在東海與黃浦江的孕育下建設與發展起來的,而一些缺水地區在城市化建設當中就需要面臨農業發展、工業發展以及第三產業發展等一系列制約因素。
1.5 水資源對人民生活水平的影響
水資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水資源做出更大的貢獻。首先水資源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用水,即日常的飲用、清洗等;其次水資源能夠滿足人們在社會消費中的用水,如體育運用中的游泳等項目的開展都離不開水資源;再次需要水資源對自然生態的改善作用來為人們的生活塑造更加良好的生存環境。
2 水資源對社會發展的制約作用
水資源對社會發展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為水資源的可利用量與社會以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水量的需求不相適應,從而影響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城市化建設以及人民生活的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平均正常年份全國灌區缺水300億m3,城市缺水60億m3,造成我國糧食生產因為缺水問題產生的經濟損失大約500億元,同時對工業產值造成2000多億元的影響,水資源缺乏與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使水資源對社會發展形成制約因素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缺乏合理利用而使水資源產生反作用。首先表現為當前水資源污染嚴重,尤其是北方地區因為自身水環境容量有限,在水污染的情況下加劇了缺水城市與缺水地區的增加;其次是水資源過渡開發。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使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在此基礎上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而對水資源進行過渡的開發和利用,不僅不符合持續性發展原則,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3 協調水資源與社會發展關系的策略
3.1 建立節水型社會
對水資源的浪費是使水資源對社會發展造成制約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水資源利用的高效性能夠很大程度上緩解水資源的利用壓力。在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過程中要做到農業灌溉中重視節水設施的使用,工業生產中重視水資源的重復利用,在生活用水上要不斷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
3.2 加強水污染治理與水資源保護
相關部門要認識到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提高大力治理水資源污染的意識。在水資源污染治理與保護的過程中要重點保護飲用水資源,保障人民的飲水安全。其次要重視治理技術與保護技術的研究與實驗,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再次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水資源利用實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
3.3 合理進行水資源配置
水資源配置要著眼于全國與區域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好如南水北調等重要戰略性水利工程以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水資源優化配置;二是改革水資源管理機制,通過水權交易市場規則的改革與規范以及深化水價改革的力度與覆蓋面來實現區域內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黃初龍,鄧偉,楊建鋒.我國農業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進展[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5(2).
[2]方子云,肖仁春.中國水利發展總戰略: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