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西被設立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簡稱轉型綜改試驗區)。這是我國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級綜合改革配套實驗區,對于山西來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山西省要抓住歷史機遇,解放思想、創新舉措、千方百計地破解“自愿詛咒”,邁出轉型跨越發展的堅實步伐。
關鍵詞:轉型跨越發展 轉型綜改試驗區 替代產業 資源枯竭
中圖分類號:G5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a)-0231-01
1 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必要性
山西是國內最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省份之一。建國以來,累計輸出煤炭70多億t,在占全國1/60的國土面積上生產了占全國1/4的煤炭、3/4的焦炭、1/17的火電。煤炭資源的長期持續開發在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形成了一批高度依賴煤炭的資源性城市。山西省境內約有11座資源性城市,119個縣(市、區)中有85個產煤。發展因煤而興,許多問題也因煤而生。
1.1 資源枯竭
在“十五”期間,由于山西部分重點煤礦出現衰老造成礦井關閉,其衰減生產能力達1600萬t,根據預測,在“十五”以后的十五年內,山西省還將有更多的礦區出現資源枯竭。其中包括近1/3的地方國有礦井資源枯竭,其減少的生產能力將達到1億t。
1.2 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方式粗放
山西第一產業效率偏低,第二產業比重偏大,第三產業份額相對不足。2010年山西省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6.2%、56.8%、37.0%。2010年山西第二產業比重(56.8%)超過全國平均水平(46.8%)10個百分點,全省工業增長波動較大。大量資金、技術沉淀于煤焦冶電等資源型產業,形成“一煤獨大”和“傻大黑粗”的畸形經濟結構,對外省市場需求形成過度依賴,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
鄉鎮煤礦的資源回采率僅為10%~20%,每挖1噸煤要消耗5~20t資源,產業結構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產業結構初級化突出,初加工產品多,深加工、精加工產品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少,這種產業初級化的現象導致了山西省產業始終處于產業鏈末端,產業競爭力薄弱。
2 煤炭資源型城市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煤炭資源型城市目前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有主客觀原因,也有制度約束性原因,也受自身能力制約。概括來說,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2.1 產業結構的單一,嚴重制約了城市的快速發展
煤炭產業是山西的支柱產業,三產的結構性失衡,產業鏈條平直,產品初級化。煤炭產業現在已經到了邊際成本遞增,邊際收益遞減的瓶頸階段,低成本的優勢逐漸消失,而且煤炭產業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產業,科技含量低、技術創新能力弱、產業層次低,產業升級收到了技術層次的明顯制約。該行業發展過程中,伴隨了比如環境污染等外部不經濟現象,進一步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2 體制約束,山西整體處于弱勢地位
沿襲了計劃經濟體制,山西省作為國家能源基地,長期微利甚至虧損開采,同時受分工和貿易體系的限制,在全國經濟體系中常常處于被動、依附的不利局面,作為區域城市的功能受到弱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城市的發展。
3 當前國內國際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形勢
必須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人家的經驗做法。但是國外的成功經驗以及相關學者關于煤炭資源轉型的研究,還是告訴我們,在煤炭資源型城市轉型中,政府一般都發揮了主導作用,尤其是政府在資金、政策上的有效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4 走出煤炭資源型城市全面轉型的新路子
根據最新研究成果,資源型城市轉型可以歸結為產業轉型和城市功能轉型兩個方面,產業轉型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核心,沒有產業轉型,資源型城市轉型就失去了載體;城市功能轉型是產業轉型的前提,沒有城市功能轉型,產業轉型就會失去基礎,難以成功。
4.1 轉變思想作風
轉型跨越發展戰略已經成為山西省工作的主題和主旋律,成為了全省上下的共同追求,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合力。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關系到山西發展全局、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戰略的艱巨性和復雜性。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思想解放力度,著力破除原有的思維定勢。從煤炭依賴和政府依賴中解放出來,從內陸經濟思維定勢和計劃經濟模式中解放出來,從守成求穩和留有余地的心態中解放出來。
4.2 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引導轉型
國家財政將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給予種種政策扶持,中央財政專門設立了針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財力性轉移支付,中央和省級財政加大了對資源枯竭城市的一般性和專項轉移支付力度,用于完善社會保障、教育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貸款貼息等方面。除了中央財稅政策的支持,國家在重大建設項目布局時,將向資源枯竭城市適當傾斜,幫助其加快培育建立新產業。
目前,山西經濟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在國家實施中部崛起和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的有利時機之際,通過積聚人才、技術、資金、管理等要素資源,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推進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步伐,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相信一定會在加快轉型、跨越、崛起的進程中,構建一個充滿活力、富裕文明、和諧穩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同時為全國煤炭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提供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陳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趙曼.社會保障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3]姜杰,馬全江.公共經濟學[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
[4]梁斌勛.論資源型城市怎樣實踐科學發展觀[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4(6).
[5]梁斌勛.論落實科學發展觀與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J].城市經濟論壇,2004,(5).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7]李雨潼.我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問題研究[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9
[8]李延江.煤炭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4
[9]董舜.煤炭城市經濟轉型分析[J].煤炭經濟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