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當前高職院校的發展狀況,高職學院走到了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期,兄弟院校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方式手段落后,學生就業日趨困難。即將面臨的“高職生源挑戰”,沒有質量的“高職”將會在“洗牌中”淘汰出局。因此,高職院校必須研究需求變化,不斷地調整自身,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本文針對當前形勢下高職學院的未來發展,給出建議,推動其進一步發展,形成新的氣象。
關鍵詞:高職學生 辦學思路 校企社結合
中圖分類號:G2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a)-0234-01
回到2010年,高職教育歷經十年風雨,從當時的去向不明到現在的百花齊放,但同時高職學院也走到了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期:外部環境日趨惡劣,兄弟院校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方式手段落后,學生就業日趨困難,據官方統計2012年全國高等學校招生人數將超過應屆高中、職校畢業生數,形成倒掛,高職學院的生存發展到了刻不容緩的危急時刻,下面就高職學院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十點建議。
1 明確辦學思路是發展高職學院的基礎
學院發展的核心工作就是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學院辦的好不好,是由學院培養的學生用人單位喜不喜歡用,學生在社會中能不能更好的生存決定的,是由學院到底在學生的學業發展、技能培養、性格修養、能力鍛煉、習慣養成、興趣特長發展六個方面上能給學生什么所決定的。
學院的辦學思路應當遵循基本三個特點:
(1)科學上的先進性:集中學院精英力量,制定符合社會發展、企業需求、教育規律的辦學思路,形成在天津市是乃至全國職業教育領域中走在前列的科研成果,在社會中形成一定的影響;(2)實施上的可操作性:結合學院現狀及未來發展,看看學院到底能給學生什么,切忌大而無當,空喊口號,流于形式;(3)宣傳上的明確程度:讓學院全體管理者、教師、職工、學生都能明確學院辦學思路,這樣思想產生觸動、觸動產生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達成傳統;傳統才能固化為文化。
2 充分利用社會、企業資源,突出培訓工作,爭取學院利益的最大化
許多高職學院屬于行業辦學,企業辦學,在管理上歸企業、行業管理局,在業務指導上歸教育部門,這是高職學院的劣勢,同時也是高職學院的優勢,關鍵在于高職學院能否變被動為主動,變原有的單純靠學生學費進行資產運營為建立多元化的創收項目,努力為企業、行業,為社會服務,為高職學院爭取到更多的發展空間,更多的政策支持,更多的企業,社會撥款努力。
3 緊密圍繞辦學思路,消除管理瓶頸,理順管理關系,調整現有薪酬體系,加強四支隊伍的建設
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是人,成也在人,敗也在人,而人的因素的決定在于管理,如何讓學院又好又快的發展,關鍵在于如何管理學院人,人盡其才,給各個崗位上的人員制定與其相應的工作標準和相對合理的薪酬。同時,建設起學院發展的四支隊伍:(1)建設一支有事業心,有魄力,按教育規律辦事的管理隊伍:(2)建設一支熟悉行業運轉、在專業上有所建樹的“名師”隊伍;(3)建設一支“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的學生管理隊伍;(4)建設一支“保障有力,服務優質”的后勤保障隊伍。
4 緊密圍繞辦學思路,堅持走校企社結合的道路,深入推行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做到兩個轉變
認真做好行業調研,根據社會和企業需求制定現有專業調整與新專業開發戰略,使專業課程體系更適應市場要求,更符合教育規律,變原有以課程為中心的課程體系為以核心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實踐體系。
進一步推動課程改革,考試改革,集中專業骨干教師大膽對于專業核心課程、測評機制進行改革,變原有知識傳授為核心的教學教法為以實踐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教法,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能力的過程中做好知識的傳授,形成以學生為主體,項目為載體,教師做教練、評測出能力的教學體系。
5 形成一定的淘汰率,才能提高學生的成才率
學院將學生展現的舞臺搭好了,剩下的就是學生展示自己、發展自己的時候了,當然,由于生源質量問題,由于人的差異性問題,總會有少數人跟不上,但如果學校姑息縱容這些少數人,那么大多數人也會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人是有惰性的,如果一個或幾個學生不學習,最后還是拿了高職畢業證,那么當大批的學生這么走出校門,對學院的聲譽造成什么影響,對于學院的管理造成了什么樣的危害,可想而知。所以只有科學合理的執行校規校紀,形成一定的淘汰,才能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成材率。
6 圍繞辦學思路,在學院內部形成思想統一的學生管理體系
許多高職學院因歷史原因,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多校區的管理,在學生分布上呈現,新生一個校區,高職大二、大三學生分布在另一個校區,在學生管理系統中又因為地域的原因形成了多個相對獨立的學生管理體系:多支學生管理隊伍,多種學生管理理念相對獨立,這樣出現了新生管理和老生管理中的銜接問題,如何打通這種地域上和人為因素造成的思想壁壘,成為許多高職學院學生管理的新課題,思想產生動機,動機形成行動,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成為傳統,傳統形成校園文化,只有形成管理理念統一的學生養成性培養的管理體系,這樣自新生入學,中期培養,學生畢業,學生才能有序健康的發展。
7 圍繞辦學思路,完善個人、集體考核評優機制,推動學生管理基本單元建設
學生在學院內的成熟,成長如同一棵小樹逐漸長成參天大樹,這其中除了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的是有人剪枝,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一套系統嚴格的監督,干預,激勵機制,這體現在高職層次的學生中就更需要有考核評優機制,有了這樣的機制,就為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形成了隨時可以對照參考的鏡子,用這面鏡子學生可以調整的學習、生活、工作的狀態,教師也可以用這面鏡子及時有效的開展教育工作,這樣學習者、班集體、教育者就形成了合力,達成了一致的方向,形成了學院、學生、教師的共同發展。
8 大力促進學生興趣社團建設,開辟第二課堂
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僅僅體現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上,還有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學生的興趣發展,把相同志趣的人聚到一起,配以專業精湛的指導教師,給這樣的團隊提供發展的平臺,那么在這個第二課堂上,會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9 進一步加強學院日常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
隨著世界信息化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教育管理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成為了目前教育管理領域不可或缺的辦法。在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領域,信息化管理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進一步加強學院日常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10 加強學院民主化建設
加強高職學院民主化建設,多征求基層意見,建立管理者、教師、職工、學生共同參與的管理機制,謹慎出臺各項政策,形成人人關心學院發展,人人參與學院發展,人人為學院發展做貢獻的良好局面。
展望未來,如果一個高職學院的發展達到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描繪的情景: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那么高職學院的教育和發展就走上了正軌,形成了新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