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產評估是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會公正性中介服務行業。在保持客觀公正,為社會提供可靠評估信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證券法》中,也離不開資產評估,并且在條文中也有對資產評估機構及其人員行為規范的規定。本文分析了資產評估中所存在的誠信問題及保密性問題,并提出了證券法相關法條的修改建議。
【關鍵詞】資產評估 誠信 保密性
資產評估在目前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客觀公正的資產評估直接影響著當事人的經濟抉擇。《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也對有關資產評估的部分做了一些規定,但總的來說,具體的規范還不夠完善。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草案)》,并廣泛的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這部草案對于《證券法》關于資產評估方面的規定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資產評估、資產評估機構及人員概況
(一)資產評估
資產評估是日常經濟活動中一項重要的制度,對于資產評估的含義,還沒有較為確切固定的表述。有學者認為資產評估的含義是指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被評估資產資料,由專門機構和人員,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對相關資產進行評定估算的行為。
(二)資產評估機構及執業人員
資產評估機構主要是指組織專業人員對資產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的專門機構。評估人員是實施評估業務的主體。在進行資產評估時,他們不僅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應該嚴謹認真、勤勉盡責。
二、資產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一)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誠信缺失
我國目前的評估環境還不是很理想,評估機構之間的競爭激烈且無序,這使一些評估機構為了生存往往采取非常手段爭客戶,無條件滿足客戶要求。同時,片面的追求經濟利益,追求低成本,投入的人力少,評估人員也為了搶時間,對其評估對象粗制濫造,缺乏責任感,甚至弄虛作假,其評估質量得不到保障。另外,委托人為了某些不當利益,要求提供虛假的評估報告。這些都使得出具的文件報告失去了誠信的基礎,讓投資人或者其他相對人基于此種信任而做出的決策可能面臨帶來損害的風險。
(二)委托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問題
資產評估機構及其人員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可能會需要委托人(在《證券法》中如公司)提供相關的資料,給予必要的協助。如果委托人提供的一手材料不真實,那么以此為基礎所出具的報告也不可信。委托人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提供的資料都是對自身有利的,而對于自身不利的陳述可能就會被隱匿,不予提供,甚至在提供資料時,在資料中進行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有重大遺漏。這也是公司未遵守誠信原則的體現。我國《證券法》對此種行為應如何規制并沒有規定。
(三)保密性問題
由于在資產評估過程中,評估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可能會熟知公司的商業、技術秘密等情況,而這些信息具有秘密性、價值性、保密性。我國《反不當競爭法》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一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且權利人已采取了保密措施的經營信息和技術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為公司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一旦泄露可能會給公司、企業帶來損失。那么規定評估機構及其執業人員以及其他證券服務機構及其人員對此類信息的保密有一定的必要性。當出現因上述機構及其人員泄露秘密發生損失時,對受損的公司、企業等應該給予賠償。目前《證券法》中對于這一點還沒有明確的規定。
三、《證券法》相關法條的修改建議
(一)誠信原則的體現
誠信原則作為在私法領域的“最高行為準則”, 要求人們在民事活動中行使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時應當講究信用,嚴守諾言,誠實不欺,不允許存在任何虛偽、欺瞞、隱瞞行為。
《證券法》中首先應增加規定對資產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的規定。增加一條:“資產評估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評估準則,遵守行業職業道德。注冊評估師和評估機構依法獨立、客觀、公正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評估行為和評估結果。對授意要求出具虛假性的、誤導性的報告的,有權予以拒絕。”
《證券法》中其次是應增加針對資產評估的委托人誠信的規定。增加一條:“委托人應當對其所提供的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負責。”對其提供虛假材料責任的規定,可以借鑒《證券法》第222條規定,在《證券法》法律責任中增加一條資產評估委托人的責任的規定:“資產評估的委托人提供的經營管理信息和資料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暫停或者撤銷證券公司相關業務許可。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撤銷任職資格或者證券從業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增加保密性條款規定
在《資產評估法(草案)》中第16條關于評估師保密性的規定,可以引入到《證券法》中。在《證券法》證券服務機構一章中增加一條:“資產評估人員對對執業中知悉的國家秘密、當事人的商業、技術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并在法律責任一章增加一條違反保密條款的責任規定,分別規定其民事責任和行政刑事責任。第一款規定:“資產評估人員在執業中違反保密性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當賠償責任。”第二款規定:“資產評估人員在執業中違反保密性規定,由省級以上資產評估行業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暫停執業;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吊銷注冊評估師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文獻
[1]金峰.當前我國資產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2):6-9.
作者簡介:曹代第(1988-),女,四川樂山人,四川大學法學院。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