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通過對烹飪業學生現狀的了解和分析,指出在專業素質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時提出了加強學生專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指明“學習課堂”、“興趣課堂”和“實習課堂”的關鍵性,要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教育,教師也要加強自身學習,教師只有完成好“三種課堂”,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烹飪專業培養的學生才能成為有文化、懂理論、會操作、能管理、有創新、會競爭的新一代高素質烹飪大師。
關鍵詞 烹飪學生 專業素質 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1 現狀分析
1.1 學生的文化素質較低
烹飪專業的生源主要是中考落榜生。受傳統就業思想和教育觀念的限制,家長和學生都認為要考一個重點高中或普高,所以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不愿報考烹飪專業。這類學生根本不愛自己的專業。另外我們學校每年發動全員招生,讓所有教師參與招生工作。以至于部分學生是“不貪黑,不起早,混到畢業就拉倒”,對于這部分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相當困難。另一方面,由于烹飪專業文化課開設比較少,實習就業快捷,并解決了伙食消費問題,所以一些經濟困難的家庭也選擇了該專業,這樣促使生源越來越多,生源質量也隨之下降。
1.2 教學設施設備達不到生均實習比例
雖然我校烹飪實驗實訓室多,但相對于烹飪專業師生比來說,教育投入仍然不足、教學條件差、設施簡陋,特別是部分烹飪實習室缺乏多媒體裝置,無法進行系統、規范、科學的教育。
1.3 教師缺乏積極的創新精神,師資力量青黃不接
烹飪作為一門綜合科學,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素養,基本功過硬又具有創新精神。而烹飪專業教育的現狀是很多老教師技術課相關理論知識不夠,年輕教師理論課實踐能力不強,整體教學活動理論與實踐脫節。烹飪班學生的專業素質好壞直接影響到教育與教學的質量,也影響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從而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實習和就業及學校的辦學美譽度。
2 激活第一課堂—“學習課堂”,寓教于“情”
這里的“第一課堂”是按人才培養方案開設的必修的學習場所,包括基礎文化課與專業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情”指“情景教學”,即教師要善于創造教學情景,營造民主、和平、和諧的教學氛圍,寓教于“情”就是轉變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
(1)加強學科間的整合,基礎文化課與專業理論課互相促進學習,既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增強創新思維能力,又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如,學習《面點制作》等專業理論課時,談到粽子和燒餅的來由及制作方法時,搜集相關的趣聞軼事,穿插介紹中國的飲食文化,激發學生對專業理論課的興趣。無論是哪門烹飪專業課程,課前布置學生結合作品特點,賦予一定的寓意,可以說一句廣告詞為作品作宣傳,充分發揮想象,開動腦筋,力求把自己的勞動成果“推銷”出去。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感悟人生,從而促進學生對語言的學習,為學生成為管理型人才打下基礎。
(2)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創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素質教育要求教學環境需要精心設計、全面構造、周到安排。要求內容上求“實”,訓練上求“活”,方法上求“趣”,使學生學習有趣、有情、有味。
3 發展第二課堂—“興趣課堂”,寓教于“樂”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愿參加組織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學生是素質教育的主體,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是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其內容豐富,形式各異。例如專業課方面可建立刀功、翻鍋、食品雕刻、成(下轉第44頁)(上接第28頁)本核算等興趣小組,文化課方面可建立語文、數學、英語興趣小組。課外興趣小組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深化,是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主要作用有如下:
(1)鞏固、加深第一課堂上課堂知識、技能,拓寬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2)使學生興趣、特長得以發揮,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及成就感的萌發,增強自信心;(3)豐富課余生活,使學生身心健康得到深入廣泛的發展;(4)增加班集體凝聚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5)技能大賽:通過技能大賽,營造學生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通過第二課堂活動,既訓練技術又培養能力,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讓學生開闊視野,保障學生潛能、特長都有施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更富有創意。
4 開辟第三課堂—“實習課堂”,寓教于“樂”
校園是個小社會,社會是所大課堂。這里的第三課堂,就是社會這所大課堂,未來社會要求人們學習與工作相互進行,形成教育—工作—再教育,學習—工作—再學習,不斷循環的過程,學習為了工作,工作必須學習,不斷回歸,不斷創新,促使每個人的綜合能力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教會學生學習是教給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法寶。
開辟第三課堂,既是開辟學生研究型學習的新領域,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源于一、二課堂。研究型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方式的一種改革,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教育理念在教學領域的體現,它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通過第三課堂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綜合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暑期高溫時,工作環境更為惡劣,培養學生刻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和熱愛烹飪專業的執著態度。
5 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提高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素質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因此,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藝術水平及自身的素質水平對學生起直接作用。“教人先正己”,教師的素質滲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如蘇聯教育家加里寧所說:“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社會希望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一技之長,還應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優良學習習慣和較強崗位適應能力以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日后社會靠新技能的勞動越來越多,新的工作環境需要有比以往更大的行為和決策空間,把學生培養成“高專業素質人才”作為教學目標是符合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
教師要面對時代發展,加強自身學習,必須做到:(1)要學會面對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解放思想,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充分培養學生的個性,開啟學生對新事物的創造性;(3)拓展知識領域,吸收本專業的新信息,新知識,特別教給學生汲取新信息、創造新技能的方法。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也是當代教育教學改革孜孜以求的教育現代化目標的首要內容。如何適應新的形勢,切實加強素質教育,提高烹飪專業人才質量,是烹飪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全社會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