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寫作課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片面強調技巧的運用,忽略了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情感需求。筆者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總結出寫作教學要注重學生內心地感受,通過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要運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創造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教師在實施情感體驗的課堂教學時,還應注意頻率適當、氣氛活躍、保持活而不亂,活而不雜,有序有節等問題。
關鍵詞 寫作 情感 研究
中圖分類號:I053 文獻標識碼:A
傳統的寫作教學追求理性化、片面強調道德觀念和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學生作為生命個體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視了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疏離了學生所處的現實生活。當我們用新理念重新審視傳統教學時,不難發現,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扒楦畜w驗”是教學效果的必然要求。
“情感體驗”是主體借助經驗運用直覺,通過感情來理解客體所感受到的無窮意味的心靈戰栗。與相對靜態的經驗相比,體驗是流動的、即時的,體驗型作文注重抒寫內心的體驗、感受,它的核心在于喚醒靈魂,它的價值在于主體意識的提升和個性解放。如何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通過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即通過幫助學生喚醒潛藏的、釋放或找回已有的內心體驗,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比如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會享受到母親無私的愛,但是我們往往很少真正體會到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閱讀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帶著和作者一樣對母親深深的愛,開始了我對這篇文章的深情的朗讀,隨著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的學生們也都紅了眼睛,有的女同學開始流下了眼淚。繼而拓展閱讀了《我與地壇》一文,接著我舉例談了現實生活中我母親對我無私的關懷和愛護,然后結合課文讓同學們找出文章中哪些段落是描寫作者母親對他無私關懷和愛的,討論“你認為她是怎樣的一個母親?”“作者是在怎樣的母愛感召下決定要堅強地面對困難,承受苦難,堅韌地活下去的?”等問題。等到學生深情被發掘,趁機寫作訓練,題目就定為:我和我的母親。學生在這樣一篇充滿了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的文章和充滿了對生活的感悟中得到了陶冶和升華。
2 課堂教學的具體環節設置
首先讓他們明辨是非,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情感。譬如,給同學們一份材料讓其寫議論文,其材料如下:著名畫家,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吳作人在舉行個人畫展時,既沒邀請領導,也沒搞剪彩儀式,吳老說:“畫展就是把畫展出來讓人看,觀眾自有評說;請領導來會耽誤他們時間,也沒必要,再說白白剪掉幾塊綢子,很可惜?!笨赐瓴牧希瑢W生議論紛紛,“沒有領導出席沒有剪彩儀式,那多沒勁”、“多小氣,連塊綢子都舍不得”……對此,我耐心引導,吳老并非小氣,他很大方,無償把收藏的名畫捐給國家;領導主動要來,是他婉言謝絕,他要給形式主義泛濫成災的剪彩儀式潑點泠水。通過講解,學生受到深刻教育,明白吳老嚴謹求實不慕虛名的高尚品格,然后順勢引導他們從何角度來聯系現實布局謀篇。學生心中有了高尚情感,如果又掌握必要的技巧,加之真情投入,一篇篇佳作便應運而生了。
另外,要緊扣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情感。經調查發現現在的學生特別關注社會上的一些熱點話題,因此教師應合理利用這一項,在適當的時機將它引入到作文教學中,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還能激發他們寫作的欲望,應該常常針對像“ 追星族”、“大學生村官”、“體驗生活——打工潮”等等一些社會熱點話題,老師提供足夠的空間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3 課堂實施情感體驗教學的注意事項
首先這類課的運用頻率應適當。當常規寫作課給學生帶來厭倦情緒,需要調節寫作心理之時,為了讓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寫作激情,可以采用這類課型。常規作文教學中主要有“理論指導”和“寫作實踐”兩種課型,但不論哪一種課型,都不能完全放棄方法指導,只是要注意指導應立足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不要束縛學生的思維。實際教學中,運用活動型作文教學課,應滲透寫作知識和寫法指導,而且運用頻率不能太高。
其次課堂氣氛要活躍,應堅持“變‘套’為‘導’,疏而不堵,控而不過”的原則。作文課上,學生要動起來,思維應活起來,教師應堅持疏導為主,“疏而不堵”,疏導而不是堵住孩子的嘴,“控而不過”,保持一定的教學秩序而又不能過分干涉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只有思維自由,才能激活創新思維,開發創新能力。
在洋溢著真情、親情、溫情的課堂情境中,學生更易寫出真情真味的東西。而情感是教不會的,只能靠教師去激發培養。其實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情感,這就要求老師注意去激發學生心靈沉淀的情感。從而當師生情感產生共鳴,便能寫出有真情真意的文章來。
參考文獻
[1] 馬蘭,張勝.極品作文.接力出版社,2007.8.
[2] 馬正平.新理念作文教練.四川出版社,2007.8.
[3] 孔慶東.作文主題公園.語文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