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畢業生難以找到合適的會計工作崗位,企業也難以招聘到合格的具有相應職業資格的會計人員,這是一種明顯的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的兩難境地。應如何破解這種局面?本文擬從會計教學現存的問題和針對現存問題進行會計教學改革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 中職 會計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1 我校會計專業教學現存的主要問題
1.1 中職生整體學習能力偏低,學習熱情不高
大家都知道,進入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都是一些考不上高中的,學習能力偏低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家長不忍心讓其過早地步入社會就業。而且這些學生學習態度較差,且伴有較強的厭學情緒,所以對專業學習有抵觸情緒,學習熱情不高。
1.2 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較多地考慮理論
會計專業培養的人才缺乏動手能力,不適應實際會計崗位的技能要求;會計教學與實踐脫節,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即使有點技能教學,也是先講理論后模擬(或實踐),課時比例非常小;會計課程注重學科體系和理論知識體系,教材內容空洞,與實際需要脫節,缺乏實踐性和就任應用性。
1.3 專業教師存在理實不對稱情況,且實踐能力欠缺
當前很多會計老師都是從高校畢業以后沒有經過企業實踐鍛煉就直接進入中專學校任教,會計實操能力和業務綜合能力相對缺乏,加上會計工作是一種審慎的工作,所以在具體會計業務教學中不能很好地實施。比如:對銀行存款的對賬教學,老師應該通過學校會計了解銀行存款日記賬和銀行對賬單的式樣,然后有針對性地與學生解說相關的內容,并保證教學內容具有仿真性。
1.4 教學措施與現代職業教育不相適應
當前很多職業學校的老師的教學還是運用傳統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巴”的教學措施,老師講,學生聽,一章一章地講,一章一章地記,不能很好地運用當前職業教育的教育模式,特別是項目教學、仿真教學等,使得學生對課堂厭倦和疲憊,提不起精神。
1.5 教學不能充分發揮仿真實驗室的功能
我校嚴格按照會計專業教學計劃的要求設置了會計仿真實驗室,但在教學中對仿真實驗室的利用率過低,主要原因是實習指導老師對會計實驗的實踐知識欠缺,指導學生實習欠到位,無法真正發揮會計仿真實驗室的功能。
2 針對我校會計專業教學工作進行改革的設想
2.1 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專業興趣,增強學習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中職生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那么我們就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感興趣,同時要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一定的專業學習能力。當今時代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每兩年就更新一次,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學生沒有畢業就已經過時,特別是現在的財經制度等經常變更,而我們又只能選取最基本的知識來培養學生,使學生具備最基本的素質和能力,然而學生將來面對的是變化著的東西,所以,我們要針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學會專業學習。
2.2 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加強校本教材建設
我校結合當前畢業生就業形勢的變化,要求會計人員就業必須具備由財政部門頒發的會計從業資格證,并確保學生能“雙證畢業”。我們在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上做了較大的調整,要求學生在二年級就參加當地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完成會計基礎、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及會計電算化的學習任務;為增強學生就業后能可持續地發展,課程設置上在學生離校前的一學期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初級會計師的考試科目經濟法和初級會計實務的學習任務,以便于學生今后能參加會計師考證。
我們知道,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就業,就必須加強專業課程與崗位的對接問題的研究。但通覽現行會計專業教材均是根據會計制度及行業共性編寫而成,而缺少不同類型用人單位所具有的個性,在(下轉第102頁)(上接第75頁)專業課程教學中又忽視地方經濟特色對會計實務的影響,造成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工作能力的不認同,進而導致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下降。為此,我們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堅持以崗位要求為依據,結合會計專業發展為前提,圍繞學生未來發展服務,及時編寫體現會計新知識、新技術的具有職教特色的專業教材,以增強學生適應會計崗位的需要。
2.3 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師資隊伍,是推動專業改革發展、提高教育水平的關鍵。為切實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校采取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比如鼓勵專業教師報考在職研究生;鼓勵教師考取社會職業資格證書成為雙師型教師;選派專業教師到高校參加“國培或省培”計劃學習,提高專業教師的整體素質。同時學校還啟動了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和學習,一來增強教師的動手能力,二來收集了大量的案例素材,為今后的教學充實了內容。
2.4 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實訓環境,確保實訓與企業崗位對接
我們學校的會計專業仿真實驗室有兩類:一類是手工仿真實驗室,主要用于手工會計的實驗,實驗項目涵蓋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收、金融專業課程。還結合會計專業的特點,充分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等情況,增加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等專業課程的仿真實習,將會計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使專業教學取得具有良好的效果。另一類是具備局域網條件的會計電算化仿真實驗室,主要用于財務軟件的演示應用與練習,且在實驗室中備有相關專業化的財務軟件。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進行財務軟件的演練,又利于教師的案例教學。真正使學生在不同的實訓項目中獲得相應的技能并了解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及崗位職責等,有利于學生今后工作對接。
2.5 為學生開設專題講座,完善專業知識結構,提升專業競爭力
按照會計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的安排,學生在校期間專業課的學習,接觸到較多的是有關工業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的會計業務。其實現實生活中的會計業務除了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實際生活中還有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交通運輸企業、旅游酒店飲食服務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等等,它們在賬戶的設置、業務處理都與工業企業或商品流通企業有所不同,加上中職生的整體素質不算高,學生通過自學并非易事,根據這種情況,我校采用邀請當地財政局、稅務局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技術人員來為學生開設講座,講清各類企事業單位在賬戶的設置、會計業務處理上的區別,從而完善學生的會計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會計業務素質,進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