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一門典型的核心課程,Visual Basic語言概念抽象、內容枯燥,學生普遍反映難學、難懂。本文針對如何提高Visual Basic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解決抽象概念,強化實踐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12 文獻標識碼:A
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典型的核心課程之一。因此,許多高校把Visual Basic作為非計算機專業的首選編程語言,目的是讓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了解程序設計思想,提高思維能力,具有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Visual Basic雖是核心課程,但不是專業課,課時安排相對較少,又由于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特別是西部落后地區的學生,編程基礎差,計算機操作能力也不強,造成許多學生學習費力,卻不能取得好成績。針對以上情況,筆者在多年的循環教學中,研究學生心理,研究教學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了教學效果,現將教學中的一點體會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1 教學方法改革
1.1 以實例帶動語言學習
俗話說:教學有法,又教無定法。在Visual Basic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根據學情分析和課程特點,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習信心的樹立。Visual Basic課程開篇理論較多,操作較少,例如:一開始都是介紹對象、屬性、方法和事件等,這些都是比較抽象難懂的概念,若按照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平鋪直敘的教學模式,學生易對枯燥乏味的理論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在教學中,應采用以完成實例為目的,學習語言為基礎的教學模式。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而又非常簡單的實例的制作來帶動語言學習,例:制作一個簡單加法運算器。教師先示范,學生觀摩,讓學生看清操作過程。當學生獨立操作時,教師再耐心輔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完成,這樣學生們會信心大增,徹底打消了之前的抵觸心理,對對象、屬性、方法等的理解也更深刻。
1.2 基于問題的教學
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處于主導地位,不斷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盲目的接收。而基于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問題的設計者、引導者,即教師根據學生已學知識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既能使學生主動對老師傳授的知識加以理解、整理,歸類、收藏。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知識接受的程度自然不同。例:在講數組概念時,老師設置問題:編程計算50個學生的平均成績。根據以前所學,學生會利用簡單變量和循環結構相結合,求平均成績。為引入數組學習,可進一步設置問題,并統計高于平均分的人數。若學生仍用已有知識解決,得再重復輸入成績,卻帶來兩個問題:(1)輸入數據的工作量成倍增加;(2)若本次輸入的成績與上次不同,則統計的結果不正確。此時,教師及時引出數組概念,分析數組性質,學生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記住數組的性質,知道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數組,事半功倍,信心大增。
1.3 比較式教學
Visual Basic課程中有很多相似知識點,學生難于正確理解和掌握,導致設計的程序不能實現所需功能。此時,若采用比較式教學方法對相似的知識點進行辯證,加深認識和理解,使學生認識到不同語句間的區別,對語句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例:在循環結構程序設計中,用For語句和Do語句都能實現循環,For語句是實現知道循環次數的計數型循環,Do語句用在條件型循環中,即不知道循環次數。再如:Do語句中While和Until的區別,就是條件真與假的區別。
2 教學手段改革
基于學生之前的學習條件,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及各方面原因的影響,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而本門課程又往往是大班課,傳統的教學方式也不能滿足程序設計課的要求,眾多的理論知識讓學生難以接受,導致自制力差的學生開小差、睡覺、講話的現象非常普遍,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而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將文字、圖形、圖像、聲音等信息進行直觀、形象的傳播。Visual Basic本是一種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編程語言,特別適合于采用多媒體教學,但多媒體教學也有弊端,信息傳播量大,瞬間即逝,不利于學生吸收。于是,筆者根據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的情況,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取長補短。(1)精心設計授課課件,使其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也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2)對于案例分析、數學模型的建立,就發揮傳統教學的優勢,教師與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交流、互動、板書講解,對問題層層剖析、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3)對程序界面設計和代碼的編寫、程序的運行,采用多媒體動態演示,使學生能直觀,形象地觀察運行結果或程序的編寫是否正確。另外,在作業設計方面,依據學生對知識的不同掌握程度,進行多層次要求。
3 考核方法改革
Visual Basic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編程基礎課,具有所有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看不會,聽不會,只有通過大量的編程實踐練習,才能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培養編程能力,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設計的精髓,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采用基本訓練和綜合訓練的方式。基本訓練:采用大量的作業練習方式,使學生掌握Visual Basic課程的語言知識,具備編程的基本能力。綜合訓練:采用構建小型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掌握課程的知識體系,完成大綱要求,掌握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運用所學語言編程解決實際問題,最后以作品完成情況和答辯評分。
因此,為了強化實踐,注重能力培養,考核方式應采用筆試+上機考試+實踐訓練相結合的全面考核方式。
教學是門藝術,是教師在教學中綜合能力的具體表現,要想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針對Visual Basic課程特點、教學目的和學生具體情況,不斷探索結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綜合評價學生的方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衛國.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程[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9.
[2] 曹鋒.《Visual Basic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1(12):41-43.
[3] 田燕琴.關于C語言課的教學方法研究[J].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9.20(3).
[4] 孟霞.小議《Visual Basic 編程》教學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 .1.25(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