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動畫藝術作為文化產業中的重要類型之一,從根本上說,其與民族文化相結合是由動畫文化產業性質決定的,因而,其與民族文化的結合既有產業方面的意義,又有文化方面的意義。
關鍵詞 民族文化 動畫藝術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1 動畫藝術與民族文化的結合充分開拓國內動畫市場的需要
一項產業要想順利發展,首先必須以國內市場為基礎,其次才談得上開闊國際市場, 即使是外向型的產業也是如此,以國內市場為起點也是其順利發展的前提。對于動畫產品這一文化消費品來說,要牢牢占據國內市場,必須對消費者心里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動畫產業發展的歷程也證實了對受眾心理的把握成了市場開拓的關鍵。
中國動畫產業具有廣闊的國內市場,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在動畫作品中加入中國元素、中國精神,這也是中國動畫產業發展所必須的。對于中國受眾,尤其是未成年來說,其對中國民族文化的了解還不夠深厚,但在中華民族文化浸潤下成長的他們,血脈中必搏動著幾千年積淀的中華民族價值觀。對他們來說,文化審美觀、倫理道德觀、社會價值觀等都已經定型,所以必須迎合他們的文化趣味和心理,才能使動畫片被他們所認可和喜愛。在當前“全齡動畫”的觀念成為國內外動畫界共識的發展情勢下,要抓住國內市場,就必須將中國民族文化融入到動畫藝術的靈魂中。
2 動畫藝術與民族文化的結合是拓展國際市場的需要
從美國和日本的風靡全球,尤其是日本漫畫在中國、韓國、美國的流行,不難看出,憑借文化上的吸引力,文化的邊境比地理的邊境更容易跨越,動漫產品憑著這股力量,不斷開拓出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在不斷擴大產業規模的同時,提升產業實力。
2006年,中國首次組團參加 “第33界安格雷姆國際連環畫藝術節”的會展,完成了展示發展中的中國動漫的任務,并成功地轉播、推廣了中國原創的動漫內容。“中國館”的動漫作品受到21萬名觀眾和國際業內人士的熱切關注,參展作品順利銷售一空,這說明了中國動漫產品在歐洲市場的巨大潛力。值得驕傲與為之自豪的是中國青年漫畫家郭競雄憑借其《天龍八部》人物形象等作品獲得該連環畫藝術節的“藝術節特別藝術獎”。 法國各家媒體均在主要位置爭相報導、刊登了郭競雄獲獎的消息和頒獎照片,隨后郭競雄又與歐洲最大的連環畫出版社《太陽社》簽訂了出版和約。中國參展團與郭競雄取得的成功證明:中國民族文化與動漫產業的結合對于中國動漫產業開拓海外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及意義,同時,這也向國內動漫產業者昭示了前進的方向了,進軍國際市場不僅是中國動漫產業的需要也是國際市場的需求。
3 動漫產業與民族文化的結合是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對于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來說,不僅要維護國防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還要維護文化安全。任何單一民族或者多民族的國家都是由民族文化結成的共同體,要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就必須保證國家文化的相對純潔性,維護國家威化相對維護國家的主權獨立和安定團結。
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自由貿易化、體制市場化和信息現代化加速了文化的交流與滲透,隨著各國在動漫領域競爭的加劇,各國在文化領域的競爭也日漸激烈。產業上的優勢往往直接導致其文化影響力劇增,當這種影響力超過了進行正常國際文化交流的限度,導致一個國家產生嚴重的“文化交流逆差”時,國家的文化安全就會被動漫產業貿易所威脅。民族文化作為國民凝聚力的無形紐帶,如果進口漫畫產品大量充斥異國文化的特色與色彩,而本國的動漫產業在民族文化方面又嚴重缺失,那么,這些動漫產品將對本國受眾產生民族意識上的嚴重分化與弱化效應。中國數千年的文明一脈傳承,使中華民族始終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正是這種文化上的認同推進著民族認可,因此文化身份成為形成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本國玩家和受眾的民族意識在選擇和消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動漫產品過程中被潛移默化地不斷強大,國民的民族精神因此得到進一步的塑造,這極大地推動了保障國家文化主權的完整和獨立。雖然國家意識形態與民族文化不等同,民族意識形態上的較量,其核心是文化上的較量,因此,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形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緊跟日本政治的日本動漫作品,在意思形態方面有鮮明的特點。換句話說,雖然動漫產品不是純粹的宣傳品,但是它總會或多或少地包含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近些年來,一些反韓、反華的日本動漫在日本國內盛行,如果讓這類動漫產品流入我國,將對我國的意識形態產生威脅,要把這類動漫產品拒之國門外,最好的策略是防守,防守是最好的進攻。因此我們只有在充分發展本國的動漫產業時,將我國的動漫產品與中華民族文化緊密結合,才能實現對我國文化主權的有力維護,從而保障國家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
4 動畫有益于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
中國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源遠流長,同樣,反映著人性基本需求的中國民間文化也博大精深、歷經世代生生不息。中國的民間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巨大財富,也是全世界文化寶藏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應該好好繼承和發揚它。
文化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環境中產生、發展及演變的,要了解和窺見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規律,以及更好的認知和把握其現實狀態,必須考察民族文化的縱向傳承和橫向的轉播特征。在民族文化的生態系統中,當總體的文化生態環境發生變遷時,人們為了更好的適應,就必須接受新的文化樣式;而且在文化的變革中,有的文化基因被當作一種歷史沉淀而保留了下來,成為新文化創造的動力源泉。民族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在這種文化傳承中,被不斷繼承和改變,且成為文化創造的歷史積淀。民族文化作為文化交流轉播的重要媒介,在國際社會交往、社會關系的動態變化中,不僅是連接國際社會關系的橋梁,而且是文化在世界轉播的重要內容和工具。
從文化發展史的角度看,相對于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日本的民族文化底蘊很薄,但是在日本,尤其是日本學者都致力于從其并不厚重的民族文化中發掘深層的東西。因日本人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著極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其民族文化得以代代承轉。如日本的許多文化產物,盡管能從中找到一些外域文化的痕跡,但日本人固有的特性或稱之為“和魂” 或“國魂”的文化因子始終保持著穩定。能根據民族自身需要有選擇地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的同時,始終能保持著民族自身的文化特點,這就是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
5 總結
對于中國來說,要復興中國動畫的輝煌應該在充分吸取中國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文化營養基礎上的努力創新,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前人的動畫造型。眾所周知,中國傳統經典的誕生無一不是因為創造,創造可謂是中國光輝文化傳統中最寶貴的經驗和法寶。縱觀中國傳統的經典作品,縱觀中國的動畫經典作品,每一部都是在充分吸取本民族文化涵養之后先具備自我、自信,而后緊跟時代脈搏,大膽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民族文化知識才取得成功的。所以動畫創作者必須重視吸取民族文化營養,在艱苦的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和民族氣派的“中國動畫學派”。只有學習與借鑒中華民族文化,才能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精神,才能保持鮮明的中國動畫特色。
參考文獻
[1] 十一郎.動畫創作理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 劉洋.現代動畫藝術與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結合.美術大觀,2006.6.
[3] 馮驥才.民間靈氣.作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