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村扶貧開發一直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一項大事。近年來,借鑒了國際上扶貧開發模式與經驗,運用了“參與式理念”,實行了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模式,取得了一些良好效果,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農民參與度降低、專業培訓人士過少、扶貧資金不足等現象阻礙了該模式的實施。因此,應該分析利弊,加強對這項模式的改革,通過社會工作等非政府組織力量的介入,促進農村扶貧開發取得更好的成果。
關鍵詞 參與式理念 整村推進 制約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1 概念界定
1.1 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模式
(1)何為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模式。在這里,筆者認為參與式扶貧模式就是使貧困地區和貧困弱勢群體借助于外部的幫助,選擇發展項目、制訂發展計劃,并參與計劃的執行和項目的實施管理過程,它是一種以經濟效益為前提,以貧困地區的整體推進為內容,以項目農戶貧困人口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核心的持續性發展機制。(2)基本做法。吸收村民廣泛參與制定發展規劃;運用參與式的理念和方法,組織群眾參與實施管理;加強能力建設;建立有效的機制等。
2 參與式整村推進模式的優勢與制約因素
2.1 參與式整村推進的優勢
(1)群眾有了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提高了參與的積極性。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模式,其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依靠貧困群眾,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一改過去單純依賴政府和地方領導的“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將貧困群眾的需求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只有依靠廣大貧困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堅持以群眾為主體的戰略思想,將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落到實處,實現參與式扶貧開發的戰略目標。
(2)為農村婦女參與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在推行扶貧開發項目時,從推選村民代表、調查村情、監督項目實施、后續監督過程都會選舉一定比例的婦女,充分重視婦女的社會地位,這樣不僅能夠激發村民參與的積極性,更能夠達到掃盲的效果,婦女能夠做主參與到政治活動中,提高了婦女的政治地位。
(3)營造了實施項目的良好環境,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該模式以項目為中心,強化了扶貧瞄準機制和扶貧力度,避免了體制扶貧撒“胡椒面”的機械做法,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貧困村開展扶貧活動。
2.2 實踐中的制約因素
2.2.1 “整村推進”的目標與資金投入的矛盾
該模式旨在利用政策優勢,捆綁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較短時期內貧困村社會生產、服務、基礎設(下轉第156頁)(上接第95頁)施建設的改善。然而地方政府為了能夠減少財政支出與負擔、提高扶貧資金的回收率,在開發項目時會采用政府部分出資、農民墊付資金的“三七”“四六”等模式,由于貧困地區農民自身經濟活動能力有限,難以承擔這樣的墊付費用,致使某些因地制宜的項目在開發時就將最貧困人群排除在外,因此,項目只能夠讓經濟狀況較為良好的群體收益,出現了與扶貧宗旨背離的現象。
2.2.2 農民參與積極性較低,主人翁意識有待提高
由于“參與式整村推進”更強調讓群眾受益、讓群眾管理,這觸發了干群之間的相關利益矛盾。因此,一些管理人員在實際中并不嚴格地按“參與式”理念操作,仍然用以前“自上而下”的方式開展工作,阻礙了“參與式整村推進”的順利實施。
農民的參與意識低下,致使一些地方扶貧開發項目成為了空談,極大地損害了農民的積極性,因此,應該結合當地的現實情況,因地制宜的推行扶貧開發項目,將廣大貧困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2.3 受過“參與式農村評估”培訓的人員少而不穩定
“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是近幾年借鑒世行在援助中國的扶貧項目中所采用的參與式農村評估方法(PRA)而創立的,但就“參與”的本質而言,參與程度越高,工作難度越大,工作成本和工作量也相應增大。
在實際工作中,為降低扶貧成本,扶貧人員多通過辦培訓班、印發資料等形式向項目管理人員和村民代表傳導“參與式農村評估”的溝通方式和交流方法。但由于時間、經費等問題,受過培訓的人員比例較低,部分人員因工作調動而流動性大,影響培訓效果和扶貧項目的實施。
3 對參與式整村推進的反思和建議
3.1 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同時建立完善的扶貧瞄準機制
各項扶貧資金要保證用于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重點投向貧困村,重點支持實施整村推進計劃、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帶動貧困農戶增收的主導產業。“扶真貧”是“整村推進”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在扶貧受益人口的選擇過程中應當對不同貧困程度的貧困人口加以區分,進一步提高瞄準精確度,確保絕對貧困人口能從整村推進的扶貧工作中受益。
3.2 確實加強項目后續管理,完善村民資金監管機制
加強后續管理工作,是整村推進項目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建立項目質量管理定期匯報工作制度;要將項目后續管理工作列入政府農村工作議事日程,縣與項目鄉鎮和各有關業務部門簽訂項目后續管理工作責任書,并納入年度考核;全面落實已建成項目后續管理責任。
與此同時,要發動農戶廣泛參與項目后續管理。建立項目后續管理檔案,由農戶自己填寫在項目后續管理中開展的項目、內容、面積和技術措施等。
3.3 加大貧困群眾參與力度,推行技術人才的培訓
如何把群眾參與的機制真正落到實處,是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的關鍵問題,鼓勵農戶積極參加項目后續管理技術培訓,確保項目農戶能真正掌握部分實用技術。
推行技術人才的培訓,著重吸收社會工作者力量的介入,社會工作者在參與式培訓方面接受過專業的訓練,能夠運用專業工作方法向農戶傳播有關參與式整村推進的政策和措施,這樣貧困農戶會對扶貧項目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提升,進而有利于貧困農戶扶貧項目的展開。
4 結語
農村扶貧開發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在實踐的過程中,參與式扶貧開發模式應該切實做好貧困農戶的工作,發揮扶貧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只有農戶才最清楚自己缺乏什么,才會知曉什么樣的項目是最迫切需求的。所以,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完善村民監管資金監督制度、發揮民主程序是勢在必行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