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雖然新課改的諸多新型理念生發于教育名家和教育名師的筆端,也能常見于各種級別的色彩斑斕的公開課。但是具體到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卻發現我們常常心存困惑。
關鍵詞 教學資源乏 教學觀念 教育信息閉塞 評價方法單一 農村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新教材與傳統的語文教材之間最大的不同點是:語文新教材增加了語文綜合性學習方面新的內容。語文課程標準中重點指出語文教師們應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足夠重視,積極創造性地類綜合開展各性學習活動。特別是眾多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師更要利用好得天獨厚的大自然條件,并進行因地制宜地開掘,帶領語文教學走出課本,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然而,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語文教師還是采用最原始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一本教材,兩支粉筆,一本教參,根本沒有其它輔助教學設備和輔助教學手段,對計算機知識學生們知之甚少,甚至部分語文老師都無法熟練操作計算機,上網查資料更是一句空話,優質資源的來源途徑閉塞,教師無法走出去,新的教學理念也無法引進來,所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1 語文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方式單一
調查表明農村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嚴重滯后,他們把語文教學簡單地認為就是讓學生識字,以及對基礎知識訓練,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師沒有站在大綱的高度進行語文教學,沒有把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作為教學的重點,把文章一段一段地講,講成了一堆堆的零件,使文章“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講解課文和提問上,不考慮學生是否聽得懂,也不考慮提問是否真的有意義,教師們講完提問完后便讓學生們做類似“抄”的作業。重復相同的教學模式,使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嚴重脫節,完全沒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2 語文教學評價標準方法單一,缺乏多維性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評價上,明確指出:要重視發展評價,淡化甄別與選拔;注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注重過程評價,轉移評價重心。然而,對農村的孩子家長和社會來說,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論英雄,這就對平凡的鄉村教師具有很大的誘惑力,逼迫著他們視成績為臉面,所以在日常具體的教育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就得把所有學習時間都耗在了反復講練之上,但這并不一定是立竿見影的事,有時卻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于是又只好在應試中且行且止。一個學期,乃至一個年度的行教行為,就在這反復選擇中困惑地前行著。
3 改變當前農村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的方法
3.1 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做到資源整合,重視多媒體的作用
在“兩基”工作中,很多的農村小學都配置了儀器、圖書和遠程教育設備。如果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對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是有所幫助的。但在農村小學中,這些成了一種擺設。圖書室的書積滿了灰塵,遠程教育設備不知道怎樣接收和管理,至于利用就無從談起了。其實這些資源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比如指導學生去圖書室借閱圖書,讓學生到遠程教育室觀看課件等。如果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對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是有所幫助的。如:多媒體具有直觀性、容量大等諸多優點,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營造藝術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有更強的現場感,這對于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有很強的促進作用。課堂上還可以在觀看片段的基礎上開展討論,能增強學生對現實社會的認識,增強進取意識。通過多媒體營造的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既讓學生學了語文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的情商。
3.2 改革目前的考試和評價制度
在語文學科上逐步建立起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考試檢查制度,對教師和學生實施多元化的評價制度,這是我們推行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課堂評價是一門藝術,它能把一個教師的語言藝術、引導藝術、激勵藝術反映出來,是一個教師高超教學藝術與教學機智的體現。好的評價語能夠開啟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智,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引發積極的學習動力,建立起學生們足夠的學習自信,甚至可能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恰當運用課堂評價,相信課堂一定能充滿生機。學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能力。例如堅持開展課前三分鐘的演講,課堂知識搶答、讀書報告會、辯論會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以滿足學生表現自己的需要。
3.3 更新教學觀念
更新教師教學觀念,努力轉變農村教師課程觀,爭取成為農村特色課程的開發者,把傳統的課程觀念徹底轉換,由課程解釋者轉變為主動的課程開發者,加強課程意識,在原有的僅是把課程學科看待或作為學習材料的做法上更進一層,組織切合農村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農村教育實際教育資源,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學習內容和進度,對農村學生實施有農村特色和符合農村學生發展實際的教育。把學生視為知識的積極建構者,將自己定位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成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同時,積極開展家長學校活動,將新的教育理念及時得到傳播,獲得家長和社會的支持認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人在無可奈何之下的一句感言,我想這也恰好可以用來描述當下農村小語教學中的困惑。然而,改革的陣痛終會成為過去,伴隨著國家對農村基礎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農村語文教師們的素質也在不斷提升,農村語文教學必能奏響“潮平兩岸闊”的壯美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