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探討了大學階段英語專業寫作教學可采取的途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學;把握有限課內時間,科學安排課堂內容;改革傳統習作評閱方式,展示寫作成果;培養閱讀興趣,學會做摘抄;巧借日記、周記,訓練書面表達。通過有效的英文寫作課,使學生了解必要的寫作基礎知識,培養扎實的英語寫作能力,
關鍵詞 英語寫作 教學 評閱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英語寫作是人們使用英語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國際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其作用顯得更加重要,因此英語寫作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接觸寫作課之前,學生對英文寫作的知識有了一定了解,不過這些了解都較為零散、缺乏系統。大學階段的英語專業寫作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初步的英語寫作能力,包括提綱、文章摘要、短文以及簡單的應用文。通過英文寫作課,使學生了解必要的寫作基礎知識,培養扎實的英語寫作能力,熟練掌握在信息時代用英語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寫作課面臨著一個很大的窘境:不少老師不愿承擔這門課的教學任務,認為它枯燥、批閱作文費時費力;很多學生也對這門課有著深深地畏難情緒。如何克服這種不良局面?筆者認為細節決定成敗,英語教師可以通過教學環節里方方面面的細節問題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寫作教學。
1 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學
我校英語專業寫作教學選用的是鄒申主編的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寫作教程》。該教程在編寫上突出教學方法的科學性、教學內容的系統性、連貫性、時代性及趣味性,并做到三個相結合:寫作知識的教授與寫作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寫作能力的培養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寫作能力的培養與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相結合。筆者通過多年自身實際教學工作的感受和多屆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的反饋,認為該教材深入淺出、教學內容安排和教學活動設計編排合理,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
我系的寫作課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教學旨在幫助英語專業學生消除英語寫作的畏懼心理,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通過學習,學生應該能夠正確理解和掌握英語句子成分與結構以及詞匯用法,并能夠按照不同要求正確寫出英語句子;能改寫或縮寫課文內容,并能正確寫出150個單詞左右的短文;能正確書寫便條和通知等應用文;能正確運用標點符號。學生通過第二階段的學習能夠正確理解和掌握英語段落的寫作知識與技巧,并能夠按照要求寫出不同體裁的段落;能根據作文題目、提綱或圖表、數據等寫出各種類型的短文(200單詞左右)。第三階段的學習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學術(畢業)論文寫作知識及相關技巧,并能夠寫出合乎要求的畢業論文。本文主要探討前兩個階段的基礎寫作教學。
2 把握有限課內時間,科學安排課堂內容
多數院校都安排寫作課為一個學期36課時,即一周一次課。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發揮最大的教學效果,是每位寫作老師應當思索的問題。
基本上,每個單元由熱身活動(warm-up activities), 重點(teaching focus), 和練習(exercises)三部分組成。教師在這三個部分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來幫助和引導學生。
對于“warm-up”部分,教師可以利用書本提供的話題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也可以搜索一些與主題相關的更新鮮、更有趣的話題來激發學生對本單元內容的興趣,激活已有的經歷或已儲存的相關知識。在這一部分,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說,指導他們會說。其實,課堂上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分小組,談出各自對作文審題的看法,介紹自己的寫作計劃和寫作思路,口頭講述精彩片斷,設計作文情景訓練,交流體驗與感受等等。此類說文訓練堅持久了,學生們的思維很容易被激活,思路更加清晰,寫作欲望增強。
“Focus”部分主要通過教師課堂講授和學生課堂活動,使學生掌握該單元的教學內容。第一冊著重于詞、句的操練,課本上設計了很多課堂練習的題目,可以讓學生多練習。第二、三冊書的此部分多是段落、篇章分析。教師可以在分析范文之前,利用多媒體展示與該主題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把該圖片或視頻情景設想成自己將要寫作的話題,再進行口頭描述,之后再來閱讀、研究課本上的范文。這樣一來,學生就對該范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對使用的寫作技巧有更清晰的認識。此外,在分析范文時,不僅要把握段落或篇章的結構、擴展段落的寫作手法、所使用的銜接手段,還應指導學生分析范文中的詞、句的使用。比如,第二冊第四單元講的是過程分析(process analysis)這一寫作技巧,其中一篇范文的主題是西班牙斗牛,這個段落將精彩的斗牛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教師在分析完它的段落結構和過程寫作技巧后,就可以引導學生把描寫斗牛場地、斗牛士、牛和觀眾等的詞匯進行歸類、研究。在分析范文中的句子時,應引導學生觀察作者使用的多種類型的句式。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習到全面、豐富的寫作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獲得了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這種研究范文的方法使學生今后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于課后練習,教師應督促學生課下認真完成,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然后利用網絡資源(如QQ空間)向學生公布課后練習答案,在QQ群里解答他們的疑難困惑。
3 改革傳統習作評閱方式,展示寫作成果
傳統的作文批改方式局限性太大,教師的批語大同小異,讓學生感覺不到疼癢了。因此,只有建立民主評批體系才能提高學生對作文評批作用的正確認識,才能逐漸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能力。
在評閱的時候,我們需要反復多次閱讀習作。教師可先將作文評閱的標準告知學生:如文章結構是否安排合理,段落是否實現統一性(unity)和連貫性(coherence),主題句是否明確、突出,句子是否類型多樣,句法是否正確,有無出現諸如時態、單詞拼寫、大小寫、標點符號等方面的問題。學生一旦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正確評價自我、評價他人,在評價的過程中理解了評價的標準,他們就會始終充滿信心,帶著極高的熱情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即:創作—評價—發現優劣—再創作。我們會發現,學生們在評價環節的表現遠比教師更認真、更細致,寫作的積極性和態度更長久的處在一種暗示性的自我監控中。
學生習作互評后,教師有必要檢查他們的評閱效果,并總結歸納出習作中的共性問題,以便下次課上點評。對于個別問題嚴重的學生,應利用課間時間當面對他們指正、鼓勵。此外,還應發現學生的優秀習作,并通過課上朗讀或QQ空間展示這些優秀習作。學生們經過一定努力,成果得到展示,擁有了讀者、觀眾,聽到了掌聲、評價,就是一種形式上的成功,成功帶給他們的將是更大的興趣、信心與熱情。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采取自創作品表演賽、習作薈萃展、學生作品研討會、文學小社團等等多種形式,讓足夠多的學生體驗到被集體關注的幸福,體驗到小小成功帶來的快樂,從而保持一份積極向上的熱情,在寫作之路上走得更遠。
4 培養閱讀興趣,學會做摘抄
大量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之一。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假如沒有語言輸入,那么語言的輸出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量的研究表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比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在措辭、句子結構、謀篇布局和語言風格等方面都略勝一籌。因此,有必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英語原文,從中吸取營養,活學活用。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增加語言輸入,培養語感,使學生產出的文章更為有血有肉、豐富多彩。在閱讀的同時,學生應善于發現那些語言中的亮點,用一個專門的本子將這些亮點摘抄下來。摘抄的時候,應懂得合理的分類、歸納技巧。比如,可以按照詞匯、句子、段落、篇章等部分進行分門別類的記錄,當然摘抄也可以按照學生自己習慣的標準進行,這就便于日后時不時拿出來溫習。
5 巧借日記、周記,訓練書面表達
真正的學習發生在自主、自愿的過程中,真正的作文必然是學習個體對自我實踐生活的提煉。只有讓學生做到“我筆寫我心”,才可能杜絕選材千篇一律,抄襲之作比比皆是的現象。日記、周記真實記錄每個人的成長歷程,它或記事、或議論、或抒情,內容豐富,充滿個性色彩。學生在日記、周記中逐漸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學會關注社會,學會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學會評價人或事,這樣借助日記、周記學生不僅找到了一個交流感情的“朋友”,而且加大了書面語言的訓練力度,并促使自己在個人自主選材的基礎上逐漸萌生更多的寫作激情和創作欲望。
綜上所述,英語寫作的教與學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安排;把握有限課內時間,科學安排課堂內容;改革傳統習作評閱方式,展示寫作成果;培養閱讀興趣,學會做摘抄;巧借日記、周記,訓練書面表達。通過探索以上教學環節中的細節面,老師和學生都將收獲到寫作教學的快樂與成果。
參考文獻
[1]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ramon,1981.
[2] Wright T. Roles of Teachers and Learner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3] 蘭昌勤,曾潔.對培養我國外語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思考[J].外語界,2004.[4] 劉成,談玉光.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