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與中國外語教學的需要, 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已經成為教育界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公安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為載體,深入研究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貫徹,力求探索出一條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公安院校 大學英語教學 人文素質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1 善于剖析教材,挖掘人文素材
人文教育是以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為基礎,英語教師要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把人文教育融入到語言教學中。要善于發掘教材中所蘊含的人文教育資源,合理設計課堂上相關人文部分的講解,如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民俗風情等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充分了解其文化內涵,引起學生對外語學習的更大樂趣。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知識掌握水平和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個體到整體考慮,對教材加以整理,對知識點有條理地進行外延性拓展,但所補充的內容并不是對所教的內容毫無目的地無限擴展,而是能夠提高學生價值取向品位的教學內容,使所教授的內容不僅具有知識性,更具有思想性、實踐性以及趣味性。
現在各高校所選用的大學英語教材編寫理念科學,選材新穎,內容豐富,汲取人文精神的切入點增多,無論從法律、尊嚴還是道德、情感,都給學生極大的思考和分析的空間,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實用英語》教材中,我們可以從《Precious Legacy》(珍貴的遺產)中體味到祖母對孫女那偉大,無盡的愛,從《I Like Animals》(我喜愛動物)文章中,認識到人類應該與動物和平共處并加以關愛,動物是我們的朋友,而絕不是對他們進行殺戮和販賣,來換取經濟利益。《The Smile》(微笑),讓我們懂得微笑的力量,可以化解矛盾、恩怨,甚至戰爭。公安院校英語教師在教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緊密結合警務工作的特點,充分發掘和使用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培養學生在未來工作與生活中更具生命意識、服務意識、推理判斷、國際視野、溝通協調、人際交往、人性關懷等多方面的素養,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夠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2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人文精神
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教室等現代教學手段在高校的廣泛應用,為有效的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也隨之迅速提高,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能聽到純正的英文課文朗誦及英文歌曲,看到清晰的課文動畫演示,而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利用網絡教室資源進行外語的學習。將多媒體引入教學,不僅改善了教學環境,而且易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教師的因勢利導下,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無疑會得到深入加強。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還為學生對優秀英語影視作品的鑒賞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欣賞優秀的英美影視作品,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外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增強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國外的文化、歷史、風土人情,豐富其人文內涵,從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例如讓學生觀看著名的美國影片《Schindler’d Lise》(辛德勒的名單),通過教師的詳細介紹,使學生了解到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殘暴對待猶太人的相關背景知識,讓學生深刻意識到戰爭的殘酷、生命的可貴、人性的升華,正確樹立人道主義價值觀。學生通過電影《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當幸福來敲門),能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當我們苦苦尋找她的時候,或許我們已經錯過了許多原本幸福的時刻。當我們費盡千辛萬苦獲得所謂的幸福時,你才發現幸福原來很簡單,簡單的讓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原來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在公安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突破了傳統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束縛,拓寬了知識獲取的渠道,不僅使教學效果得以提高,而且為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3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營造人文氛圍
第二課堂活動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鞏固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并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以致用的環境,這種良好的英語氛圍同時也彌漫著濃濃的人文氣息,激發著學生的熱情,在寓教于樂中學生們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這人文氣息的熏陶。英語第二課堂開展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如英語角活動,英語話劇表演,英語詩歌、歌曲大賽等,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英語不再是被動而成為了主動行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公安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將第二課堂定位在有形教育與無形教育之間,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是符合學生的心理要求的,與系統的人文素質培養相輔相成,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增強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人文修養的主動性,培養出更適合社會發展的公安人才。
4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良好人文環境
大學英語這門學科的顯著特點是具有豐富的人文性,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僅僅局限在書本上的固有內容,而是在師生之間有著廣闊的思想交流空間。語言實質是一種交際的載體,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達到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的目的,同時更要兼顧將人文素質的教育的滲透。例如,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交際法教學,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學生在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團隊精神、交際意識、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自主性學習,而教師更多的運用啟發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學生有了廣泛的自主學習空間,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增長語言能力,豐富情感,并且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
營造公安院校良好的人文環境,無疑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養、心理素質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現代學習環境中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將大學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的培養更緊密結合成為外語教學的一個新課題。公安院校大學教育可能是學生步入社會踏上警察生涯前集中學習的最后一個階段,大學教育不僅僅是警務技能的訓練,教育課程中人文精神的滲透也是重要的教育環節之一,其影響會始終貫穿于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因此,在公安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要結合培養人才的特點,細致地研究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方向,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系統地人文素質教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身心得到發展,人格得以塑造,進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