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語
媽媽,您是那樣和藹、親切,您對我們的關心無微不至;爸爸,您和媽媽一樣那么關心我們,您的愛讓我們不斷進步。有你們這兩位天使般的守護者,我們倍感溫暖與幸福!
【美文欣賞一】
小時候,我對母親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白日除了去生產隊出工,夜里總是洗蘿卜呀,切紅薯片呀,或者紡線,納鞋底,在門閂上拉了麻絲合繩子。母親不會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碗大菜,父親是親自操作的,但母親的面條搟得最好,滿村出名。家里一來客,父親說:吃面吧。廚房一陣案響,一陣風箱聲,母親很快就用箕盤端上幾碗熱騰騰的面條來。客人吃的時候,我們做孩子的就被打發著去村巷里玩,玩不了多久,我們就偷偷溜回來,盼著客人是否吃過了,是否有剩下的。果然在鍋底里就留有那么一碗半碗。在那困難的年月里,純白面條只是待客,沒有客人的時候,中午可以吃一頓包谷糝面,母親差不多是先給父親撈一碗,然后下些漿水和菜,連菜帶面再給我們兄妹撈一碗,最后她的碗里就只有包谷糝和菜了。
那時少糧缺柴的,生活苦巴,我們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滿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煩惱的是幫母親推磨子了。常常天一黑母親就收拾磨子,在麥子里摻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種雜面,偌大的石磨她一個人推不動,就要我和弟弟合推一個磨棍,月明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昏頭暈腦的發迷怔。磨過一遍了,母親在那里篩籮,我和弟弟就趴在磨盤上打瞌睡。母親喊我們醒來再推,我和弟弟總是說磨好了,母親說再磨幾遍,需要把麥麩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樣薄才肯結束。我和弟弟就同母親吵,扔了磨棍慪氣。母親嘆嘆氣,末了去敲鄰家的屋子,哀求人家:“二嫂子,二嫂子,你起來幫我推推磨子!”人家半天不吱聲,她還在求,說:“咱換換工,你家推磨子了,我再幫你……娃明日要上學,不敢耽擱娃的課的。”瞧著母親低聲下氣的樣子,我和弟弟就不忍心了,揉揉鼻子又把磨棍拿起來。
母親操持家里的吃穿瑣碎事無巨細,而家里的大事,母親是不管的,一切由當教師的星期天才能回家的父親做主。在我上大學的那些年,每次寒暑假結束要進城,頭一天夜里總是開家庭會,家庭會差不多是父親主講,要用功學習呀,真誠待人呀,孔子是怎么講,古今歷史上什么人是如何奮斗的,直要講兩三個小時。母親就坐在一邊,為父親不住吸著的水煙袋卷紙煤,紙煤卷了好多,便袖了手打盹。父親最后說:“你媽還有啥說的?”母親一怔方清醒過來,父親就生氣了:“瞧你,你竟能睡著?”訓幾句。母親只是笑著,說:“你是老師能說,我說啥呀?”大家都笑笑,說天不早了,睡吧,就分頭去睡。這當兒母親卻精神了,去關院門,關豬圈,檢查柜蓋上的各種米面瓦罐是否蓋嚴了,防備老鼠進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個人去灶房為我包明天起來吃的素餃子。
(選自《我不是個好兒子》,題目為編者所加)
賞析
在母親身上,有著天下母親的共性——吃苦耐勞,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在“我”的眼中,母親雖是個小人物,不管家里的大事,但正是她管小事的那份耐心和細心撐起了這個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