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工作報告顯示:2011年共立案偵查各類職務犯罪案件32567件44506人,人數同比增加1%,其中貪污賄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2524人,其中廳局級198人,省部級7人。
2011年,“高官落馬”見證了黨和政府反腐敗的決心和力度;而“小官大貪”不斷涌出,也讓人們意識到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在許多代表委員看來,“小官大貪”歸根結底是權力的失衡,唯有“重拳治腐”與“創新防腐”雙管齊下,重在對權力的有效制約與監督,才能讓反腐更為有效。
反腐“亮劍”,不斷揪出“小官大貪”
2010年,山西蒲縣煤炭局原黨總支書記郝鵬俊案曝光。雖官居科級,但其名下北京、海南等地房產達38處,涉案金額達數億元。
2011年5月,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住建局原副局長(副科級)李志強借職權之便貪污、受賄,違法違紀所得高達2293萬余元,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9年。
……
近年來個別基層政府工作人員高額貪腐案件的不斷發生,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全國人大代表章百家等人認為,在人們的慣性思維里,一提起數額巨大的貪污腐敗,總是與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員聯系起來。但近年來顯露出的“職位低卻權力大”、“不管審批就管錢”等“小官大貪”頻發現象,反映出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一些反腐倡廉制度執行還不夠到位。
全國人大代表李建保說,小官員制造大腐敗,是行政管理粗放的表現。我國建立的很多預防和遏制腐敗的制度,在一些地區和部門卻遭遇執行不力,而人情網、關系網等等又使得監督走過場,發現不了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11年,共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2.7萬件,判處罪犯2.9萬人。中央紀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崔少鵬公開表示,當前形勢是“三個并存”:成效明顯和問題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并存,群眾對反腐敗期望值不斷上升和腐敗現象短期內難以根治并存。
遏止“小官大貪”還需下猛藥
在紀檢監察部門近年來查處的案件中,“小官大貪”現象令人觸目驚心。一些代表委員認為,這些案件的背后往往是一些干部手中權力的錯位與失控,受傷害最直接的還是基層群眾。
“村雖然小,可村里事是影響幾千口人的大事。數額大小不是最重要的,人心最重要?!比珖舜蟠?、河南濮陽縣西辛莊村黨委書記李連成說,不廉政,村就不穩定。
“管理制度上有漏洞,很多制度形同虛設?!比珖舜蟠?、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忠厚說,以江西鄱陽縣財政局一個股長貪污近億元為例,他貪污了9400萬元,資金這么大,局長怎么會不知道?怎么通過的審核?各環節簽字怎么拿到的?是制度的漏洞造成了最后的“大貪”。
在張忠厚看來,“小官大貪”折射出官商勾結、共鑄利益鏈條的腐敗本質。他說,社會上有一些人為達到目的,來賄賂官員。如土地開發商,正是為了謀求項目審批后可觀的利潤,與官員形成利益共同體,可以說行賄和受賄之間互有需求。
海南東方市土地腐敗窩案也印證了張忠厚代表的看法。該案中,13名村干部正是在原市長“授意”下,負責土地管理、審批、征用等,職能部門領導利用職務便利“一路綠燈”,幫助開發商非法占用集體土地,受賄金額全部在10萬元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史貽云說,“小官”的職位雖低,但配置資源的數量并不少,參與決策和執行的機會也不少。目前,基層反腐敗制度設計還不到位,群眾問責機制沒有形成,缺乏有效的權力制約,增加了小官把權力用到“極致”的可能性。
遏制“小官大貪”,制度防腐是根本
曹建明檢察長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指出,2012年將加強犯罪分析和對策研究,深入開展預防咨詢、預防調查、警示教育等工作,落實預防職務犯罪年度報告制度,促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國家和地方不缺乏監督基層干部的相關制度,缺的是敢于碰硬、勤于監督的紀檢、檢察干部,以及相關紀檢監察制度的落實?!按筘澬」佟眰兌嗍羌T多權力于一身,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唯有“重拳治腐”與“創新防腐”雙管齊下,才能讓“反腐”更為有效。
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說,法制的健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人情社會下,法制健全還存在一定障礙,“官員為老百姓辦事本是應盡的責任,但很多基層干部還缺乏這種意識”。
此外,對權力公開透明的監督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章百家認為,公權力應當置于民眾的監督之中。無論是“小官”還是“大官”,都要樹立“授權有限”觀念,權力非法行使,謀取不正當利益就是違法,矯正扭曲的官本位倫理,形成廉政政府文化。
李連成代表說:“想讓干部不貪,辦法很簡單,就是公開透明,接受監督,村里事是大家的事,錢是大家的錢,權力必須在大家手里?!?/p>
一些代表委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官場上彌漫著一種“好人主義”,對于身邊的腐敗、矛盾和問題,大多三緘其口。大家不愿意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求“一團和氣”。這一“土壤”不鏟除,“小官大貪”就很難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