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觀察葛根芩連湯合消癌平治療Dixon術后腹瀉的治療效果。方法:對46例直腸癌根治術(Dixon式)后引起腹瀉患者,予葛根芩連湯內服合消癌平靜滴治療,觀察其療效并對出院患者進行隨訪觀察總結。結果:46例患者臨床治愈38例(82.6%),好轉7例(15.2%),無效1例(2.2%),總有效率97.8%,好轉病例中,半年內再出現腹瀉5例,進一步用上藥后痊愈。結論:葛根芩連湯合消癌平治療Dixon術后腹瀉療效滿意,值得臨床辨證使用。
關鍵詞 Dixon術后 腹瀉 中醫療法
中圖分類號:R286;R730.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13-0022-02
直腸癌Dixon術后,特別是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常出現無休止的腹瀉,肛門急滯、灼熱感、下墜感,甚至痔瘡發作,病變主要是由于直腸癌術后,氣機不暢,濕熱停留胃腸所致。主要臨床特點為下利臭穢爛便,次數多,肛門急滯、灼熱感,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中醫辨證屬濕熱下利之證。但臨床治療上往往效果不佳,常給患者帶來較大的顧慮。筆者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中醫科學院腫瘤醫院楊宇飛教授對此病用葛根芩連湯的基礎上,加用消癌平治療,收到意外的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浙江省諸暨市中醫醫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Dixon術后出現腹瀉46例,男35例,女11例,發病年齡42~88歲。以上病例均病理確診,且行直腸低位吻合。
1.2 臨床特點
本組病例均以腹瀉臭穢爛便,次數多,肛門急滯、灼熱感,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2 治療方法
葛根芩連湯組成及與消癌平合用的用法:葛根15 g,黃芩10 g,黃連10 g,甘草6 g,術后進食出現腹瀉后開始常規水煎服,每日一劑,同時每日靜脈滴注消癌平60 ml(3支)。10 d為一個療程,組成、用量在治療期間不作加減,癥狀好轉后持續一個療程,一般治療為2~3個療程。
治療期間,嚴格按照《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指南》[1]使用抗菌藥物,無切口感染、其他感染指征者,均不使用抗菌藥物。用藥期間可同時化療。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臨床治愈:用藥1個療程,大便比較成形,日解1~3次,穢臭消失,肛門急滯、灼熱感消失,隨訪1年無復發。好轉:用藥1個療程,大便比較成形,日解1~3次,無穢臭,有肛門急滯、灼熱感、肛門下墜等輕度不適癥狀;或隨訪半年內復發。無效:用藥1個療程后癥狀無明顯改善。
3.2 治療結果
臨床治愈38例(82.6%),好轉7例(15.2%),無效1例(2.2%),總有效率97.8%,好轉病例中,半年內再出現腹瀉5例,進一步用上藥1~4個療程后痊愈。
4 討論
直腸癌Dixon術后,特別是低位保肛術后,常因盆腔神經、盆底肛門肌肉損傷及腸道感染等,出現腹瀉臭穢爛便,次數多,肛門急滯、灼熱感,下墜感。再由于吻合口位于排便刺激反射區,使病人時時有便意感,極易出現無休止的腹瀉癥狀[2]。其發病機制基本明確,臨床上使用抗菌藥物治療一般效果不明顯,服止瀉藥又易出現便秘、腹脹,或停藥后即馬上復發。
直腸癌保肛術后,出現腹瀉臭穢爛便,次數多,肛門急滯、灼熱感、下墜感,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癥,中醫辨證屬濕熱下利。其基本病因病機為腸癌大手術后,氣機不暢,濕熱停滯胃腸而發病。治療當以清熱解毒,利濕止利為要。葛根芩連湯方中重用葛根為君藥[3],此乃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而治下利,配伍黃芩、黃連為臣,其性寒能清胃腸之熱,其味苦能燥胃腸之濕,甘草緩和中調和諸藥為佐使。消癌平主要成分為通關藤,其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毒、化痰軟堅[4],與葛根芩連湯配伍后明顯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效,故對治療上述濕熱下利之證有明顯療效。現代研究表明,黃芩、黃連有明顯的殺菌、抗菌作用,根據臨床經驗,葛根芩連湯對腸道感染,只要屬于里熱證,無論有無表證,均可使用[5]。
直腸癌常見的癥狀就是出現腹瀉,若術后再出現無休止的腹瀉,易使病人懷疑手術沒有成功,產生擔心、焦慮,不配合治療等后果。筆者在多年的治療中,采用葛根芩連湯煎服加消癌平靜脈滴注治療,已收到較滿意的效果,值得臨床辨證使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 中華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指南[J]. 中華外科, 2006, 44(23): 1594-1596.
[2] 劉衛東, 于仁, 周光榮. 直腸癌Dixon術后吻合口漏的原因與防治[J]. 實用醫學, 2008, 24(15): 2661-2662.
[3] 許濟群. 方劑學[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 89.
[4] 王文義, 徐楊. 消癌平治療化療失敗后胃腸道腫瘤的療效觀察[J]. 腫瘤基礎與臨床, 2008, 21(4): 356-357.
[5] 王慶國. 傷寒論[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0: 67.
(收稿日期: 201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