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天津市靜海縣蔡公莊鎮土河村的種植戶陳鳳海,提起自家種植的百余畝高粱就喜不自禁。老陳高興地對記者說:“今年(2012年)在合作社的正確指導下,我種植的100余畝糯高粱長勢喜人,不日就到收獲期。看今年這個長勢,肯定是一個大豐收!”
聽著老陳的講述,我們走進他所在的蔡公莊鎮靜東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了解當地農民“抱團”發展特色雜糧種植,主動尋覓市場打開銷路,實現致富增收的實踐。
在靜東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培順帶領下,我們走進社員的雜糧種植區,看到一排排茁壯挺拔的高粱、綠油油的黑花生和紫薯秧、低垂飽滿的谷穗,大家被眼前的豐收景象所吸引。據入社農戶介紹,由于今年雨水充沛,合作社種植的谷物長勢普遍良好,通過訂單式種植,2600余畝糯高粱即將收獲,大部分送入酒廠釀酒,利潤頗豐;300多畝紫薯9月下旬上市,黑花生也將于近期采摘,市場前景可觀。由于是合作社統一指導種植,統一籽種、統一規模、統一管理、統一收購,“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讓人們種著放心,形成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農戶劉占強高興地說:“有了合作社之后,我們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樣,一年種什么、種多少畝、收多少錢,心里都有數了,像買籽種、肥料這樣的事,都是從合作社統一購進,既省心又省力,遇到什么問題,合作社聯系的技術員就到地頭給我們解決,種莊稼真是沒有后顧之憂了。”
靜東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培順介紹說:“黑色雜糧具有品質好、產量高、受市場沖擊小等優勢。目前,合作社已引進種植黑花生、黑綠豆、紫薯等特色雜糧新品種13個,種植面積達到9000多畝。為使‘小雜糧’闖出‘大市場’,合作社不斷引進新品種、規模化種植,并與河北農林科學院甘薯研究所、天津農科院合作開展新品種示范推廣,每周都有專家前來指導。通過有力的質量保障,合作社的雜糧已經擺上了國際展銷會的展臺,實現走出靜海,遠銷國內多個地區,成為市場供不應求的特色農產品。”
據了解,蔡公莊鎮由于土地鹽堿限制,大田作物種植始終受到很大影響。但當地農民求變、思富、謀發展的意識始終不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雜糧種植成為農民首選的致富途徑。近年來,該鎮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創新農村經營體制、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徑,圍繞合作社的創建發展,探索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特色產業為依托、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呈現出健康有序、加速發展的態勢,成為該鎮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組織形式。截至目前,全鎮已發展互惠互利、聯合協作、自我服務等形式多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7家,經營范圍涉及薯類、雜糧種植、溫室蔬菜等。其中,從事薯類和雜糧種植6家,蔬菜2家,藥材2家,養殖2家,農機服務4家,植保防治1家,注冊資本總計1980.6萬元,注冊商標3個,合作社成員達到1175戶,帶動農民近7000人,分別占全鎮農戶和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0.2%和36.2%。其中,薯類和雜糧種植是該鎮農業的主導產業,較有影響的靜順小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和靜東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已發展654戶,年實現產值600多萬元。
鏈接
蔡公莊鎮靜東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8月,入社會員446人,他們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特色小雜糧種植。目前,該合作社注冊的“馬廠減河”牌特色雜糧暢銷北京、山東、上海、河北等地。2011年10月,他們種植的黑花生、黑綠豆和紫甘薯等農作物通過農業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成為靜海縣第一個獲得綠色食品殊榮的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雜糧種植不僅致富了一方百姓,也輻射帶動了梁頭鎮、唐官屯鎮、獨流鎮、陳官屯鎮等周邊鄉鎮和外埠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