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春拍的調整如期到來。從2011年底刮起的蕭瑟秋風到現在并沒停下來。所幸的是,風聲漸小。
盡管此前在素有中國拍賣風向標之稱的嘉德首場拍賣會上,藏家們得到了成交額好于預期的信息——總成交額達2.9億元人民幣,中國書畫的11個專場平均成交率高達80%,但各大拍賣行的春拍成績并沒有隨之回暖。
質優并未價高
之前本刊曾經提到的2012年春拍為“回”字當頭。目前看來,拍品品質的回歸與價格的回落在春拍中成為孿生兄弟。
5月21日,中國嘉德2012年春拍在北京收槌,中國書畫、瓷器家具工藝品、中國油畫及雕塑、古籍善本、鐘表珠寶翡翠等專場總成交額達21.41億元。雖然壓軸拍品李可染的《韶山》以1.24億元成交,但與去年53億元的春拍成績相比,成交額縮水一半以上。
中國嘉德此前被寄予厚望的李可染、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家作品都遭遇流拍的尷尬境遇。李可染的《蒼巖白練圖》以900萬元起拍,叫價到980萬元后無人加價,最終流拍;張大千、謝稚柳、吳湖帆合作的《紅樹室圖》估價1000萬至1500萬元,也遭流拍;徐悲鴻的《花人獨立》以1600萬元起拍,叫價1900萬元無人響應,也流拍了;惲壽平的《載鶴圖》起拍價8800萬元,因無人接盤流拍,成為“本季春拍最大冷門”。古代書畫部分,文征明的《自書七言律詩》、陳淳的《水仙圖》也遭流拍。
同樣的品質,在去年卻有不同的命運。2011年嘉德春拍上,齊白石《松柏高立圖》、陳逸飛《山地風》、《兩漢策要十二卷》和“明逾滿月”跑獸鏡分別以4.255億元、8165萬元、4830萬元和897萬元,創下近現代書畫、中國油畫、中國古籍和銅鏡的拍賣世界紀錄。
盡管李可染的《韶山》拍出1.242億元天價,作為一匹黑馬,為藏家和買家帶來了些許期望,但一位資深書畫市場評論家表示,在年景好的時候,這件作品成交價2億多甚至3億元不成問題。
過去兩年更不斷創出成交天價的齊白石作品,其工筆畫《貝葉工蟲》叫價不到3分鐘就以600萬元匆匆落槌與2011年春拍的《松柏高立圖》的4.255億元天價,其縮水幅度讓人唏噓。
唏噓一片
“每當有人一擲千金,空氣中便彌漫著一片唏噓之聲,猶如風過竹林、蛇行草上?!薄杜馁u帝國——蘇富比拍賣行紀實》如此開篇。不過這次唏噓的不是富豪的一擲千金與資本的闊綽游戲,而是藝術品市場的牛熊轉換之快,數字變化之急。
2012保利春拍成交額為30.3億元,相比2011年的61.3億元,縮水過半。匡時春拍的成交額為12.64億元,同比減少40%。各大拍賣行的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春拍整體成交額的縮減已成定局。
大拍賣行尚有如此,中小拍賣機構更免不了被洗牌。大藏家的資源被少數處于塔尖的大拍賣公司所占有,中小拍賣公司既沒有龐大的藏家資源,也沒有巨額的征集費用,只能從夾縫中求生存,或者以賺取圖錄費為生。同時,有業內人士透露,小拍賣公司的拍品假貨更是高達七成左右。
2005年之后,國內藝術品收藏市場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一些中小拍賣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我國曾經出現過一次拍賣公司的創建潮,其中部分拍賣公司已經成為目前國內藝術品拍賣行業的中流砥柱。根據國家文物局網站2012年3月26日更新的“文物拍賣企業名單”,共有313家具有文物拍賣資質的拍賣企業,僅北京就占據了104席。在大年時,小拍賣公司也隨行就市,跟著分食利益。一旦遇到小年,供需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小拍賣公司便相當難過。此前,已有拍賣公司撤銷今年春拍交易會,以減少損失。
業界專家認為,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估價太高,市場也出現滯漲現象,千萬元級別大買家出手減少,不少高價位拍品上漲乏力。另一方面,出于春拍遇冷的預期,藏家對于手中精品的出手意愿降低,贗品、仿品泛濫也讓春拍難征集到精品,使得拍賣行春拍的精品減少,從雅昌藝術網得到的數據看,截至目前,2012春拍藝術品中書畫作品數量比去年秋拍精減一半。
業內人士預測,隨著行業競爭的不斷激烈,2012年藝術品拍賣行業或將面臨洗牌,一批小公司將被淘汰出局。大型拍賣行的成交額雖然下降,但在這個普降過程中,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作為世界兩大拍賣巨頭的蘇富比和佳士得在2011年占據了全球拍賣總成交額的47%,而中國拍賣公司的市場份額還相距甚遠,這將是中國拍賣市場的發展方向。
希望在轉角
眾多拍賣公司從春拍并不好看的數字里看到了信心:“今年的總體情況是不如去年,但比去年秋拍后的預計好得太多了。”這得益于拍賣行功課的認真,與對價值洼地的挖掘。
今年春拍,嘉德首次推出了水墨人物畫和新水墨專場,這些近現代書畫作品85%以上都是拍賣市場上的生面孔,成交額分別超過6500萬元和1380萬元,成交率超過80%和90%,好于70%的平均成交率?!霸谑袌稣{整期,市場和藏家都期待新的面孔,從去年開始,當代水墨的展覽和活動多了起來,而當前的市場或許是新水墨翻身的好機會?!敝袊蔚陆F代書畫部總經理郭彤說。
不論形勢如何,近現代書畫依然是這一年的拍賣主流。截至2011年,已有張大千、李可染、徐悲鴻、吳冠中、任伯年、崔如琢等6位近現代名家書畫作品成交價進入“億元俱樂部”。2011年秋拍成交價過億元的10件拍品中,近現代書畫就占5席。名家的派頭是保證品質的重要前提。
不過,“今年大家比較喜歡估價合理的小尺寸精品。我感覺買家更理性,面對精品不僅不會蜂擁而上,盲目抬高價格,反而會請一些專家來掌掌眼,自己再認真掂量掂量”。
與往年拍賣市場上購買者參差不齊,盲目追高有所不同,今年進場的藏家資本色彩有所減弱,專業背景更加突出。書畫收藏家朱紹良認為,現在的收藏已經進入到拼知識、拼眼力、拼膽量、拼審美的階段。同時,投資者的素質也在逐漸提高,向知識型轉化。
業內稱,2012年是拍賣“小年”,競拍者回歸理性已成必然,這與大經濟環境有一定關系,總的來說還是市場自我調節所致。這種調節為拍賣行業與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贏得了時間。在此期間,拍賣行也終于可以暫緩腳步看看手中的拍品質量,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并改變過去不同品類冰火兩重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