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變了過去教師只能“帶著鐐銬跳舞”的形象,使教師擺脫了各種束縛和桎梏,得到了一個充分展現自己的機會。然而新課程自實施以來,盡管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課程改革的理想與現實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課程實施問題一直處于研究的邊緣,從而造成許多改革計劃實施的表面化和膚淺化。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部分物理教師對課程實施信心不足
盡管高中物理教師普遍認為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很好,對新課程改革比較支持,對新課程目標的實現比較有信心。可是,由于課程的實施有一定的難度,使得少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改革持無所謂甚至反對態度。有接近一半的教師認為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將會使新課程改革最終流于形式,有的教師認為新課程的部分目標太理想化,肯定達不到,還有的教師認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只有小部分能達到。目前,認為新課程實施理念很好,實施效果也不錯的物理教師所占比例很少。對新課程改革不支持的教師,雖然是少數,卻不能忽視。因為教師是最直接的課程實施者,教師參與課程實施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課程實施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沒有教師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哪怕是最微小的課程改革,都不可能獲得期望的結果,即使是極少數的教師,他們的消極態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進一步加強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徹底轉變他們的觀念和態度,使其產生內在參與的熱情,從而贏得全體教師的積極參與和熱情支持,是新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在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把握上,還有多于三成的教師不了解或稍有了解,這是一種危險的信號。當一個教師對一項變革了解得很少或毫無所知,也不表現出任何與變革有關的行為的時候,那么這個教師就處于“不實施”這個零層次的實施水平上。如果處于這一層次的教師群體希望參與到課程變革中來的話,那么需要有一定的干預措施來激發教師的興趣,支持其去學習有關課改的內容。很多的高中物理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收集和了解了有關課改的信息,能夠理解新課改的理念,也明白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壓力來源和自身的能力限制,只是還未將這種自我認識和課程認識具體體現在教學環境中。這部分教師對課改比較積極,有信心,若學校能采取相應措施鼓勵他們,并為教師提供課改的資源和信息,就能使教師在具體操作領域采納和實施課程改革。由于高中新課程的全面實施是強制執行的,相當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自身和學生的特點采用了新方法,組織多種教學形式,改變了自身的教學行為。如果這部分教師在自身嘗試的過程中,通過課程培訓,向課程實施的專家和教育名家學習,得到良好的指導,就可以成為正式的課程實施者,并且擺脫“機械實施”水平,使實施“常規化”,最終,教師會產生更多的行動來促進課程的有效實施。
二、評價制度和考試制度成為影響物理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因素
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的主要阻力因素分析表明,絕大多數的教師認為現行的考試與評價制度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其次有教師觀念、知識、能力等自身因素,還有教學設備、行政管理、社會家長的認同等因素。教師提出的許多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表現在:(l)由于考試方向不明確,其導向作用不足,課堂教學沒有規范,致使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標準難以確定,新課程實施的效果難以檢測。(2)新課程實施中,難以把握學生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生基礎知識,提高考試成績之間的度。(3)學生素質和基礎參差不齊,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難題。(4)教師編制、班級規模過大的現實與新課程標準提倡的小班教學存在矛盾,導致新課程實施目標的實現更為困難。
三、教學資源開發不夠,教學設施配備不齊全
新課程要成功地實施,必須具備一定的硬件設備。從調查結果可知,教師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對校外資源開發有限,實際可用的校外資源中,九成以上來自互聯網,而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鄉土資源等開發嚴重不足。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集中在學校資金不到位的問題上,同時與教師普遍反映的教學難度大、工作負擔重有關。教師在超負荷工作壓力下,沒有精力去開發更多的教學資源,造成豐富的教學資源沒有被開發出來。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的條件跟不上,圖書館的利用不足。有的教師認識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必要性,可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卻不常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又苦于學校的課件資源不夠豐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針對教學資源缺乏的困難,教師自制教具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良策,同時可以發動學生自制學具,帶動家長探究、收集資料,豐富教學資源。可喜的是,部分教師在自制教具、利用改造的廢舊物品等方面已做了有益嘗試,充分利用身邊的豐富的教學資源。調查中,筆者發現可利用的校外的工廠在實際教學中幾乎沒有用到,合理利用這部分資源是解決教學資源緊缺的有效途徑。
四、教師評價制度不完善
教師評價對教師的觀念和行為具有最為直接的導向、激勵與控制作用。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式轉變的最大阻力來自于落后的教學管理和評價制度,用應試教育的模式來評價教師,不可能讓教師產生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江蘇省大多數的高中學校雖然采取了多種教師評價方式來考核教師,但是評價的標準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各學校的評價制度沒有貫徹“以促進教師的發展為目的”的評價理念,對教師的發展沒有最大的激勵作用,甚至有的教師認為對他們的發展有限制。
五、物理教師的素質不能滿足新課程的要求
大部分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本地的實際對教材做調整,不再是教材至上,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而是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作為一種課程資源來看待;部分教師對課程資源的含義已有比較深入的認識,認識到自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者,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教師的課程素養遠遠不能滿足新課程的要求,仍需要提高。除集中進行理論培訓外,一是可以通過案例研討,通過實實在在的案例研究,讓教師從中領悟課程建設、實施與開發的精要。二是進行行動研究,讓教師在課程建設中自主探索,積累經驗,不斷提高駕馭課程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