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休閑消費理念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商業街已經逐步演變為文化旅游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商業街與旅游活動之間相輔相成,商業街本身也包含了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并承載了各地風土民情和消費追求。本文通過實地調查,從張掖路商業街在保持原有魅力的基礎之上,初步探析如何將其打造成富于特色的旅游商業步行街。
[關鍵詞]商業步行街;張掖路商業街;旅游文化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6—0061—05
一、商業街研究現狀
商業步行街的建設自20世紀50年代起,其名稱從英國的林巴恩、考文垂、哈羅及德國慕尼黑、美國波士頓F·H·M商場等的建設實踐中而來,其職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步深化,從最初封閉全部街道,為顧客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購物環境,到如今已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手段,并且以實現以下活動為目標:保持傳統商業街道的魅力、復興中心商業區的活力、進行優秀歷史建筑和周邊街區的保護、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藝術質量、延續區域商脈和文脈以及使步行街成為社會的公共活動中心之一等。
1882年,蘇州觀前街被率先開辟為步行街,開了國內傳統商業街區風貌步行街的先河,隨后南京的夫子廟(1986年)也被改造成為傳統風貌的步行街。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基于傳統風貌保護的商業步行街區的建設發展步伐加快,哈爾濱中央大街(1996年)、中山市孫文西路(1997年)、北京王府井大街(1998年)、上海南京西路(1999年)、上海吳江路步行街(2001年)等都相繼被建設為風貌步行街。
近年來,隨著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商業街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國內商界專家指出,我國商業街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一是單純的商業場所,光顧者以購物為主;二是更多體現以人為本思想,配套功能相繼出現;三是成為社會活動中心,成為消費者和普通百姓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目前,我國的商業街大都朝著第三階段的方向發展。新商業街的打造以及舊商業街的改造都在轉換思路,力求從旅游的角度出發,重視文化、人文景觀的打造,把商業、旅游和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商業街的休閑化、人文化、景觀化,從而從精神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二、蘭州城關區張掖路商業街概況
蘭州不僅是一個商埠重鎮,更是一個充滿文化底蘊的古城。張掖路作為蘭州為數不多的商業老街之一,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有著“隴原第一街”的美稱,它既是蘭州最重要的中心商務區,又是蘭州的城市標志。
(一)張掖路的地理位置
張掖路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積1.03平方公里。
從地圖1中可以看到,張掖路東起靜寧路以西,西至中山路以東,南到慶陽路以北,北臨母親河——黃河,與秦安路、臨夏路、酒泉路三街相連。
從整體來看,張掖路步行街位于白銀路、南濱河東路、靜寧北路、慶陽路構成的交通網的幾何中心,這愈發顯示出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從地圖2中可以看到,張掖路步行街的主街道分別與永昌北路、永昌中路、大眾巷、隴西路、通渭路、道升巷相連接。
(二)張掖路的發展史
張掖路位于蘭州舊城西門鎮遠門與東門來西門之間,是一條歷史悠久又繁華的街道,明肅王府(清代改為陜甘總督署,現為甘肅省人民政府)、甘肅布政使署(現為蘭州警備區)均坐落在這條街上。明代至前清時期,該路通稱為大街。明朝中期至民國初,自西向東分為幾段:自鎮遠門(位于今西關十字與張掖路西口之間)至鐘鼓樓(位于今隴西路與張掖路交叉處)一段稱西大街,鐘鼓樓至通渭路南口一段稱侯府街(因清初靖逆侯張勇府邸建于此而得名),通渭路南口至轅門(位于今省政府處,為原明肅王府朝房午門,清代改為總督衙門之轅門,周圍布滿鹿角欄柵)一段稱西柵子,轅門至箭道巷一段稱東柵子,箭道巷至來熙門一段稱東大街。民國三十一年(1942),全路更名為中華路。1958年,該路以甘肅省張掖縣命名為張掖路,沿用至今。2006年,籌劃改建為步行街。張掖路步行街全長620米,平均寬度42米。改造后的張掖路步行商業街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商務等功能為一體,根據國際慣例,中間有三個建筑群、七個接點。
(三)蘭州張掖路商業街分析
1.客源地分布
張掖路商業街的客源地主要分布在以蘭州市為中心的周邊城鎮地區,并且以蘭州市為最主要的客源地。周邊城鎮即白銀市、皋蘭縣、榆中縣等地。臨近市場,包括甘肅省的鄰近省份陜西、四川、青海等。但就目前而言,蘭州市張掖路商業街仍以當地居民消費為主,是當地居民休閑、娛樂、購物的集中區。
2.蘭州張掖路商業街服務設施現狀
根據實地調查結果,蘭州張掖路商業街主要以商場、小型沿街商鋪為主,有商場、商廈11家,餐館、小吃店92家,茶館、茶樓3家,娛樂、休閑場所21家,賓館、旅店7家,土特產品經營店6家,服飾經營店270家,美容、美發店14家,攝影樓10家,金銀珠寶首飾店12家,典當行2家,眼鏡店12家,銀行13家。
根據表1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其一,服飾等購物設施以及餐館、小吃店飲這兩類設施數量最多,所占比重最大。張掖路商業街目前只有3家茶館、茶樓,且只有1家是在步行街主道上。其二,居民日常生活服務設施如美容美發、服飾、眼鏡店與旅游服務設施土特產品店、賓館等在各條街道略有分區但又相互滲透。其三,商場商廈、攝影樓、金銀珠寶首飾店、典當行主要分布在張掖路的地上步行街。餐館小吃店主要分布在張掖路地上步行街及大眾巷,其中有16家清真餐廳。服飾主要分布在張掖路地上步行街和地下步行街。
根據表2中數據可以發現:這兩大基礎設施的數量可以滿足商業街的整體需求,長椅及垃圾箱較為均勻地分布在步行街上,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及購物環境。
根據表3中數據可以發現:位于商業街的10家商場、商廈,有1家的消費檔次屬于高檔消費,有1家的消費檔次是中高檔消費,有3家處于中檔消費,有4家處于中低檔消費。在調查中發現,不論商場、商廈的消費檔處于哪一個層次,它們所面對的消費群體大部分是當地居民。
3.旅游發展階段界定
目前,張掖路商業街旅游業在當地國民經濟中未處于支柱產業地位,旅游市場發展尚未完備,游客人數不是該處消費群體的主力軍,旅游服務設施類型齊全、數量眾多,但不能很好地滿足游客的需要。根據以上條件判斷,蘭州張掖路商業街發展正處在向旅游發展的尚未成熟階段。
三、基于旅游視角對張掖路商業街現存主要問題分析
(一)缺乏足夠的客源吸引力
雖然張掖路商業街每日人群熙熙攘攘,但是旅游客源相對較少,本地消費者居多,外地消費者少。對于已經進入的商業組織,部分經營成本高居不下,并不存在競爭優勢。出現這種情況,除了經營者對參與到旅游活動中的意識不強外,還存在著商業街規劃和運作方面諸多問題。其一,商業街形式相對單一。僅餐館小吃店就占全部店鋪的19%,服飾店占全部店鋪的56%,休閑娛樂場所較少,工藝美術、影劇院基本不見。消費者除了購物、餐飲,很難享受到其它服務產品。其二,宣傳力度不夠。在現代市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歷史已不復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商業街,如果缺乏持續不斷地有效地促銷支持,那么再好的商業街也難以獲得各方消費者的積極響應,并且不能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即無法提高對游客的吸引度。
(二)產品結構開發不夠完善
雖然張掖路商業街服務設施齊全、數量眾多,但這只是一個整體概念。如果細分下來可以發現,張掖路商業街的旅游產品仍有待開發。雖然在將張掖路建造為商業步行街時就早已以將其打造成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商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理念貫徹其中,可從表1中我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張掖路商業街的產品結構出現了明顯的傾斜。例如,娛樂休閑場所僅占全部商鋪的4.4%,土特產品店只占全部商鋪的1.2%。
(三)未能將打造旅游商業街的理念貫穿于整條商業街的商鋪布設之中
不管是張掖路商業街本身還是與之相連的街道,都沒有游覽的概念寓于其中。雖然在此可以感受到繁華的都市之風,但是,在多數前來此地的消費者的活動中并不存在“游覽”一事,取而代之的是走馬觀花地“逛”。這樣一來會出現兩個較為明顯的問題:第一,無法為張掖路商業街帶來更多的旅游收入;第二,游客的數量并無增加的趨勢。原本好的旅游產品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方面的收入,而且更多游客的到來能夠刺激經營者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產品。可是,在現在張掖路商業街所面對的問題之下,二者之間這種相輔相成、共同進步的關系尚未真正形成。
(四)缺乏獨特性
這里并不是指張掖路商業街不存在獨特性,而是說沒有恰到好處地利用這些獨特性,將其獨特之處進行整合,從而導致張掖路商業街整體缺乏獨特性。這就使得除了當地居民以外的消費者缺乏對張掖路商業街的整體認知度,進而未能將張掖路的知名度得以廣泛提升。
(五)缺少路標(或標志牌)
在張掖路商業街地下步行街的入口處可以看到“張掖路地下步行街”的字樣,在各路段的入口可以看到一個路牌。除此以外,就再沒有任何標志牌。可是相較于路牌(或標志牌),廣告牌卻立于明顯的地方(張掖路商業街的主街道上)。這樣一來,使商業街失去了一次自我宣傳的機會,很難讓來此地的消費者深入地了解張掖路的各個方面。比如,張掖路的整體構造,張掖路的名小吃以及張掖路的歷史。
四、用旅游手法打造張掖路商業街的必要性
(一)配合蘭州大旅游圈的構建
配合甘肅省“十一五”規劃的制定以及《甘肅省重點旅游資源開發建設研究報告》,在進一步明確蘭州市旅游業發展指導思想、發展定位、發展原則的基礎上,抓住要點,展現特色,用旅游的手法對張掖路商業街進行打造。而且張掖路本身就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是蘭州市重要的休閑娛樂場所。
(二)張掖路商業街具有被開發的潛質
首先,張掖路商業街有其獨特的商業歷史淵源,早在明、清兩代,張掖路就是繁華的商業街,后雖經多次改造,但其“商脈”一直延續旺而不衰,眼下成為蘭州商務區的核心地段。
其次,這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對用旅游手法打造張掖路商業街有積極且持續的支撐效應。其中不僅包括歷史文化,還包括當地的飲食文化。例如位于隴西路對面的城隍廟就是一處文化景觀。蘭州城隍廟建于宋代,有殿三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后改易現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于大火,后重修。1998年,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建修葺城隍廟,并以嶄新的面貌向社會開放。現城隍廟交易市場擁有經營古玩的商戶100多戶,經營的種類有古玩、書畫、瓷器、奇石、銅器、玉器、錢幣、郵品、木器等近百個品種。再如,張掖路特色老字號小吃店張掖路甜食店、大眾巷的杜記甜食、道升巷的再回首、天元大排檔、通渭路的馬三洋芋片等。這些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小吃店,雖然各家店鋪并不相連,但是卻非獨立存在。它們不僅擁有老店的優勢,又是當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成為當地的一種飲食文化。這些都為張掖路商業街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再次,這里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張掖路位于蘭州市中心繁華路段,向以人口密集、商業網點密集為其特點,這使得張掖路商業街具有被開發的潛質。
(三)為游客提供一個具有蘭州風情的休閑娛樂商務區
旅游是休閑活動的重要實現途徑和表現形式,休閑是旅游活動的根本目的和最終歸宿。從產業領域的角度講,休閑產業是旅游業的藍海。就目前來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然成為人們休閑娛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換言之,作為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商務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張掖路商業街以其獨特的優勢,應該為游客提供一個具有蘭州風情的休閑、娛樂商務區,并且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面向廣大游客。
(四)將張掖路商業街打造為城市名片
充分利用張掖路商業街已有的優勢,將城市名片的中心思想貫穿到商業街的架構機制中去,使更多的人增加對蘭州張掖路商業街的認知度,從而吸引更多的人為體驗張掖路商業街特有的風情來此游覽。
五、用旅游手法打造張掖路商業街的對策分析
購物、休閑、娛樂與旅游相互滲透、相互依賴、相互促進,這已經成為商業街昂首發展的基本特征。如何強化張掖路商業街的旅游文化功能,提升商業街對本地居民與外地游客的吸引度,增加到此地消費的人數,不斷提高商業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張掖路商業街發展面臨的問題。為此,針對目前張掖路商業街的現狀,需要改進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準確定位
張掖路商業街的規劃與建設并不是“貼金”工程,而是必須面向大眾。在設計上應遵循:多層次的商品結構與多樣化的店鋪規模,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切實做到為消費者著想,以聚合人氣。除此以外,蘭州市各職能部門也應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使貨品的促銷力度等高于同品牌在其他城市促銷的力度,在貨品的價格水平方面(以保證質量為前提)亦存在競爭優勢,從而吸引更多的客源。
(二)保證商業信譽
商業街的商業信譽是消費者評判商業街的標準之一,決定于企業內部的競爭力高低。好的商業信譽就像一塊墊腳石,有助于提高商業街的競爭力,使商業街脫穎而出;反之,就像是一塊絆腳石,阻礙商業街競爭力的提高。對于張掖路商業街來說,在將其打造成旅游商業街之初,就應該對商業街的已有的商戶及即將入住的商戶進行盤點,需要更加嚴格把關,最大可能地把“不良商家”拒之門外。
(三)保證店鋪環境
各店鋪環境在影響消費者對商業街綜合滿意程度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更多的消費者更愿意去環境好的店鋪購物;從旅游商業街的角度出發,店鋪能營造出更好的購物環境和氣氛,是提高旅游商業街競爭力的又一重要保證。尤其是在張掖路商業街,特色小吃可以說是一大亮點,可是個別店鋪的整體環境令人堪憂。
(四)加強附屬設施建設
附屬設施系統不僅是商業街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更是為人們提供優質服務的保障。附屬設施系統主要由以下幾類組成:標志牌、安全設施、公共廁所和公共照明等。標志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正確的消費和游覽方向,安全設施是公共場所的重要保障,公共廁所是人性化的標志,而公共照明是展示旅游商業街特色的又一窗口,可以賦予消費者更高層次上的娛樂和消費意義。就張掖路商業街來說,首當其沖便是要增加標志牌,使來此地的游客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張掖路商業街的整體布局,明確其游覽方向。其次,要在各重要地方增加講解牌。比如可將張掖路的地上步行街豎立的廣告豎牌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替換為張掖路商業街的歷史展牌,將其發展歷史以文字(中英雙語)、圖畫的形式展現于公眾的視野之中。這樣不僅可以便于本地居民及游客增加對這一區域歷史的了解,又可以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小型歷史展廊。再次,將與張掖路商業街相連街道的路標換成另一種形式,即不僅表明該街道的名稱還應標注該名稱的由來,講述每一街道背后的故事。還有就是對張掖路商業街現存的歷史遺跡(如城隍廟)以標志牌的形式展現其悠久的歷史文化。
(五)合理調整產品結構
張掖路商業街打造之初的理念是將其建造成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商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商業步行街。但是目前休閑、娛樂比重明顯較購物、餐飲較少。因此,應該對此進行合理的調整,比如,應增加反映當地風土民情和文化特色的土特產、手工藝品店的數量,以方便游客的購買;開設面向大眾的特色茶館、咖啡店、書吧。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完善產品結構,而且有利于刺激消費者購、娛、游的積極性。
(六)重視媒體宣傳
增強商業街的旅游功能,離不開新聞媒體的關注與宣傳。在現代市場上,再好的事物如果離開了新聞媒體的關注,只能居于狹小的市場。如果張掖路商業街樂于配合媒體,就可以進一步拓展其商業地位與商業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