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出的不適
陳老伯退休后一直感覺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干點兒什么好。老伴兒和孩子都勸他多出去轉轉,到公園里健身、唱戲、下棋、放風箏……就是和別人聊聊天也不錯。這話陳老伯也贊同,但就是感覺不習慣。于是,他便宅在家里,看看電視看看書,要么上上網。這種日子他感覺空虛得很。
心里空虛也罷了,關鍵是身體也出毛病了。他胃口越來越差,體重也明顯下降,還總感覺腹脹、腹痛,有時還感覺喉嚨里像是卡了個什么東西,吐不出來,也咽不下去。老伴兒和孩子都挺擔心的,陳老伯自己更忐忑,便到醫院去看醫生。
醫生聽了陳老伯的敘述后,開了胃部彩超的檢查單,檢查結果并沒有發現什么異常。這下陳老伯更不安了:會不會是什么大毛病,彩超檢查不出來呀?
在陳老伯的要求下,大夫又給他做了胃鏡檢查,結果同樣是一切正常。大夫勸他說,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很常見,尤其是老年人,生活規律的改變往往會引起身體的種種不適,并不是真正的病變。要放寬心,多參加體育鍛煉。
“研究”出的大毛病
話是這樣說,但陳老伯心里就是不踏實。好在現在醫療保健方面的信息很多,他就自己 “研究”起來。
陳老伯發現,自己的癥狀酷似食道癌和胃癌。聯想到曾有老同事平時看上去好好的,突然就被發現患了癌癥,并且一發現就是晚期,他不由得更加心煩意亂。
一煩亂,毛病就更多了,不僅喉嚨、胃部不舒服,還心慌氣短。數數脈搏,一會兒弱到沒有,一會兒又狂跳到一分鐘150多次,難道心臟也出毛病了?陳老伯越想越害怕。
陳老伯再也坐不住了,罕見地主動逛起了街。別說,這一逛還奇遇到了“神醫”。
一個小伙子湊過來和陳老伯套近乎,說自己是一家理療工作室的,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各種疑難病癥遍請名醫。小伙子誠摯地邀請陳老伯去了解了解,陳老伯就跟著去了。
專門給“總統”看病的“名醫”
“工作室”里正有一位“醫學教授”給一幫老人講課,講的是“隱形血栓”的危害。雖然講的內容乍聽起來和陳老伯自我診斷的病癥不搭界,但他還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教授”羅列了一些因腦梗、心梗猝死的名人。“想想看,報紙、電視上經常看到那些名人,說沒就沒了。他們都有錢,有最好的醫療條件,可還是避免不了猝死、中風……”
“教授”的話深深地打動了陳老伯,并且在“教授”的引導下,陳老伯慢慢覺得自己的種種不舒服就是“隱形血栓”引起的,而不是自己原來認為的冠心病、癌之類的。
緊接著,“工作室”的負責人隆重介紹,這位“教授”是韓國名醫,是專門給總統看病的。治療方法很神奇,叫做“排栓”,也就是在舌頭下的穴位上切開個口子,吐出血條、血塊,那些就是“隱性血栓”。 “教授”還信誓旦旦保證,只要做過這一次,保證5年之內不會出現血栓方面的問題。
為了自己的健康,陳老伯報了名。
陳老伯回家拿錢,老伴兒和孩子聽了一致認為是騙局,馬上報了警。
此后的事不用贅述了,派出所迅速出擊,“教授”純屬虛構,媒體紛紛曝光,陳老伯也深受教育。
想想還是大夫說得對呀,人老了,再加上活動少,有這樣那樣的不舒服也是難免的。要是把各種病癥給自己“對號入座”,再被騙子利用了,那才真的要出大毛病呢。以后,還是要調整心態,積極鍛煉身體。
心理師點評:
疑病癥是常見的心理疾患,是一種過于懷疑自己生病的心理障礙。表現為過分關注自身的健康,不切實際地解釋軀體征象或感覺異常,并深信患有嚴重疾病。近年來,疑病癥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老年人出現的比率更高一些。
要消除老年人的疑病情緒,主要應采取心理治療方法。從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入手,說明精神和疾病的關系。如果真的出現某種病癥,可到醫院做相應的檢查,積極給老人解釋病情,弱化其恐懼心理,解除心中的疑慮。同時,要引導老人正確理解醫學知識,不要盲目地照搬照套。另外,還要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集體娛樂活動,培養自己多方面的愛好,尋求豐富多彩的生活樂趣和活動領域,使心理得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