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人人追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刻意追求健康長壽的人,往往達不到目的。相反,那些生活低調、心胸豁達、腦子里從來沒有時間去考慮什么養生的人,卻意外地獲得了長壽。杭州市郊區徐德寶老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徐德寶老人出生于1912年3月26日,是名百歲老人。徐德寶老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他既不打太極拳,也不練什么氣功。平時,他有啥吃啥,從來不挑肥揀瘦。徐德寶老人雖然主觀上不去追求健康長壽之法,但在客觀上卻養成了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暗合了養生之道。徐德寶老人之所以得以長壽,其秘訣有以下四點。
一、吃苦是福
吃苦是福,這對于現代青年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許多人認為,人生之路沒有坎坷,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如果站在養生的角度來看,人生的坎坷和艱辛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是人生的一種精神財富。精神飽滿壽自長。徐德寶老人說,他小時候很窮,他是家中的長子,從7歲就跟隨父母上山砍柴,一年到頭基本上都是光著腳走路。也正是苦難的童年,讓他養成了勤勞吃苦的性格。長大成家以后,徐德寶仍然保持小時候那種甘于吃苦的習慣。他平時很少坐車。作為農民,他整天和土地打交道,養成了像土地一樣樸實的性格。他經常向人解釋吃苦是福的道理——過去的地主老財,憑著有錢,貪圖享受,每天大魚大肉,出門坐轎,享福多了反而短命。徐德寶老人把吃苦當做人生的一種鍛煉,這正好符合了生命在于運動的養生之道。
二、心平氣和
徐德寶生在農村,沒見過什么大世面。從小到大,他的腦子里就是一心一意地跟莊稼打交道,說老百姓的話,做老百姓的事。對于社會上一些不公平的事情,他總能以平和的心態去應對。他說安心當好老百姓,盡量在某些方面做出表率,用積極的心態去影響他人,這就夠了。徐德寶老人經常教育家人,心平氣和不但是幸福的根源,也是健康的基礎。《黃帝內經》有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徐德寶老人的心平氣和,確實是他得以長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三、益目育耳
生活中,徐德寶老人唯一的愛好就是看電視、聽音樂。他喜歡看新聞,更喜歡看喜劇片。他說每天看電視新聞,就是一種收獲和成就。用他的話來說,他的一生穿越百年,見證了歷史上的許多興衰成敗。每次看到新聞節目中祖國的偉大變化,他的內心就很有成就感。村里就數他的壽命最長,他的同齡伙伴大多作古,可他還在看著中國的可喜變化,他就覺得越活越有勁。徐德寶老人說,看電視、聽音樂,既益目育耳,又增長了知識。這是他得以長壽的第三個原因。
四、吃粥延年
徐德寶老人對吃從不挑肥揀瘦,有啥吃啥。自從進入老年,他就愛上了吃粥。徐德寶老人所吃的粥,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稀飯,而是富含營養的養生粥。他的養生粥很講究,用上好的大米熬制而成,然后在粥里放入青菜和自家做的豆腐。只要是新鮮的時令蔬菜,他都喜歡放入粥里,用文火熬至酥爛。
長壽之道,各有其法。我們不必去追求一個統一的養生模式。徐德寶老人的長壽秘訣,給我們提供的啟示就是要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常言說,細節決定成敗。對于健康長壽,細節決定健康。當你不知不覺一輩子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時,活到百歲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