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季節,氣候逐漸變冷,又到了高血壓、中風、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那么,秋冬季節,高血壓患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最近,記者走訪了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王玉民。
王玉民大夫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的研究近20年,他所在的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高血壓科是全國第一個專門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的科室,是全國高血壓病中醫醫療中心、國家“十二五”心血管重點專科,在全國治療高血壓病中西醫結合醫療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王玉民大夫擅長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血壓異常以及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他對中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疑難問題進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增減、調換降壓藥要謹慎
王玉民大夫介紹說,人的血壓在一年四季中會出現有節律的變化,一般規律是春夏有所下降、秋冬有所升高。因為春夏氣溫升高,為保持體溫平衡,人體的散熱機能加強,交感神經活性下降,微小血管舒張,血壓就會下降。相反,秋冬季節晝夜溫差大,氣溫低時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王大夫特別提醒長期患有高血壓病,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秋冬季節要注意血壓變化。因為,這類人群多伴有心腦血管疾病,氣溫突然變化較大的時候,極易誘發。所以,如果發現血壓偏高,要及時就醫,在大夫指導下增加降壓藥的劑量或調整降壓藥的品種,使血壓恢復正常。高血壓病人如果經常出現頭昏、胸悶、眩暈,面部有麻木感等現象,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心內科或者是神經科就診。另外,不要在秋季停服預防心腦血管病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因為較低的溫度會促使血壓升高,又容易導致血黏度升高而造成腦卒中。
王玉民大夫建議,秋冬季節最好做到每天測量血壓。一般來講,清晨時血壓偏高,在上午10點左右達到高峰,以后逐漸下降;下午5點左右有短暫的升高,但不會高于上午的血壓水平;子夜時分血壓最低。所以,高血壓患者在秋冬季節最好一天測量兩次血壓,從而掌握自己的血壓變化規律,以便使自己的血壓調整到正常而且穩定的狀態。
注意保暖、飲食和運動
王玉民大夫還給出了高血壓患者日常保健的建議。
第一,注意保暖。尤其是寒流襲來、大幅降溫時,高血壓患者要注意及時添加衣服。
第二,合理飲食,避免“三高”食物的大量攝入。“三高”(高鹽、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芹菜榨汁、黑木耳炒菜、山楂燉湯、洋蔥頭生吃等具有軟化血管、輔助降壓的作用。西紅柿可以有效地減輕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每天早晨選1~2個鮮熟西紅柿空腹吃,降血壓效果明顯。另外,血液黏稠是引起血壓升高的一個誘因。所以,要多喝水、多喝粥湯、多吃水果蔬菜,以稀釋血液。
第三,適時、適度運動。早上,老年人血壓偏高,這個時間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時間段。因此,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季應避免早晨起床后突然做劇烈運動。可以先飲水,然后慢慢增加運動量,或者把運動健身放在上午10點以后或者下午。
具有降壓作用的花草茶
王玉民大夫還給高血壓患者介紹了一些日常保健的花草茶。王大夫說,絞股藍、野菊花、菊花、苦丁茶、槐花(國槐)、茉莉花、紅花、蓮子心、梔子等都具有降壓作用。
山楂茶:菊花、茶葉各10克,山楂30克,茉莉花10克,用沸水沖泡。每日1劑,代茶常飲,具有清熱、降痰、消食健胃、降脂的作用,適用于高血壓、冠心病及高脂血癥。
菊槐茶:菊花、槐花、綠茶各3克,沸水沖泡,加蓋浸泡5分鐘即可。每日1劑,代茶常飲,具有平肝祛風、清火降壓的作用,適用于高血壓頭痛、頭漲、眩暈等癥。
甘菊粥:甘菊新鮮嫩芽或者幼苗15~30克,洗凈,與粳米60克、冰糖適量煮粥,每日服食,連服7~8日,適用于高血壓肝火亢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