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具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美譽的安徽省太和縣,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花卉食品專業委員會譽名為“中國桔梗之鄉”。
位于安徽西北部的太和縣,屬于淮北最大的平原地區,土壤是近代黃河泛濫沖積物經多年耕種熟化形成的淤土,有利于桔梗根系的發育生長。桔梗是太和縣的特產,又是主要經濟作物之一,早在魏文帝時期就有種植的記載,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桔梗是多年生藥食兩用的草本植物,以根入藥有祛痰、散寒、排膿等功效。同時,也是一種保健食品。太和縣桔梗具有色澤鮮亮、香氣濃郁、無渣爽口、干物質含量高、苦味少等特點。加之富含蛋白質、多種微量元素、低糖等享譽海內外,深受消費者青睞,被人們稱之為“小人參”。
太和是全國桔梗生產基地縣,歷史上是外貿出口基地,桔梗出口屬免檢產品。上世紀90年代,全國桔梗標準即依照太和桔梗標準制定。2006年,其生產基地和產品分別被確定為安徽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安徽省無公害農產品;是全國第四批農業標準示范區和安徽省第二批生態小區。
太和是農業大縣,農業非點源污染輕,水資源清潔,桔梗主產區遠離城鎮,自然植被好,為太和發展桔梗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優越的生態條件。改革開放后,農村土地承包到戶,太和的農民又開始種植桔梗,通過政府引導,專家指導,農民種出與眾不同的桔梗,并且形成太和獨特的種植模式,使太和桔梗獨具特色,以色白、肉嫩、粗纖維少、營養價值高等聞名全國。由于桔梗種植戶經濟效益明顯,農民種植積極性高漲。全縣桔梗種植分布在31個鄉鎮、566個村,種植農戶達12萬家,主要集中在李興鎮、雙廟鎮等8個基地鄉鎮為核心的縣桔梗萬畝生產基地。全縣在建好基地的同時,還構建起良種繁育體系、技術推廣體系、深加工體系、產品營銷體系、科研體系,大力扶持培育加工、營銷龍頭企業,成立農村經合組織和培養經紀人隊伍,構筑信息平臺。
目前,全縣桔梗種植面積穩定在16萬畝,總產量約12萬噸,產值達7.2億元。近幾年,縣里大力推進桔梗產業化后,各鄉鎮積極更新品種,推廣無公害桔梗栽培技術,引進聯戶加工烘干設備,生產出桔梗絲、片及中藥制劑等多種產品,以滿足市場對桔梗的不斷需求。現在,桔梗產品已經遠銷到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價格居高不下,產品供不應求,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如今,桔梗已成為太和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骨干產業的“名片”產業,是縣內馳名中外的特色產品;太和縣也成為國內桔梗加工、銷售的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