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建湖縣九龍口園藝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在董事長葉依斌的帶領下,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強化科技創新,不斷做大生產基地,做強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在建湖大地上催生一個花卉苗木產業。目前,項目區已開發種植面積9000多畝,培育種植各類常綠、落葉、彩色和耐鹽堿樹種60多個,擁有以竹柳、美國紅楓、日本櫻花、紅葉石楠、加拿大紫荊、黃山欒樹等為主導產品的苗木8000多萬株。
突出龍頭輻射,夯實合作基礎
強化設施投入,發揮示范作用。2007年,葉依斌在建湖投資興辦了九龍園藝景觀工程有限公司。當年栽植桂花、櫻花、紅楓、金森女貞及各類苗木花卉45萬株。為了形成規模效應,帶動更多農戶致富,葉依斌不斷增加設施投入,經營規模迅速擴張,目前,基地核心區已達5000畝,建成10公里硬質道路、3座排澇泵、8座農橋及河道疏浚等配套基礎設施,并建有1萬平方米GSW-832型連棟溫控大棚、2萬平方米日光遮陰大棚,培育高檔名貴花卉500萬株,畝純收益可達8000元,園區被鹽城市政府認定為“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創新合作模式,發揮輻射作用。發展一個產業,其終極目標是振興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這是葉依斌不變的追求。多年來,他以基地為載體,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公司的從業人員中農民已達千人,人均年工資收入超2萬元。他以市場和技術優勢,吸引和扶持周邊萬余戶農民發展花木生產5萬多畝,畝平均增效3500元,合計增加農民收入1750萬元,戶平增收1.75萬元。
擴張生產規模,增強吸附功能。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在九龍園藝工程公司的帶動下,從事花卉苗木生產的從業人員不斷增多,分工也越來越專業,有專業從事種苗繁育的,有專業生產花卉盆景的,有生產喬木苗木的,有從事營銷的,也有長年在基地務工的。目前,建湖縣有近10萬農民直接或間接從事林業生產,年增效益近3億元。
強化科技創新,做大做強龍頭
構建科技平臺,深化產學研合作。農業項目不與科技聯姻,永遠找不到市場,也產生不了效益。九龍園藝的規模擴張,始終是與科技同步的。葉依斌就把建立產學研基地擺在公司發展的首位,公司還未掛牌,科研項目部就先開展工作,13名本科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承擔起為公司“導航”的重任。去年10月16日,九龍園藝科技研發中心落成,南京林業大學產學研基地、深圳農科集團太空蘭花產業化生產基地和鹽城市林業局沿海造林種苗繁育基地揭牌。
引進新型品種,提升市場競爭力。借助強大的科研力量,九龍園藝不斷培育研發新產品。 “竹柳”是他們首個引進、培育的耐鹽堿新樹種,填補了國內沿海鹽土農業樹木種植的空白,在沿海大開發中派上了大用場。現在,公司年可生產優質造林苗300萬株,是華東最大的竹柳快繁培育基地。綿延上千里的江蘇沿海灘涂,僅靠一枝“竹柳”成不了風景。葉依斌通過與中科院農業科技研究所的合作,請來了德國專家盧茨和他的團隊,憑借一流的技術,成功引進、培育出挪威楓、夏棟、歐洲白蠟樹、美國紅橡樹、樹錦雞兒、歐鼠素等10多個耐鹽堿品種,成為南通、連云港、鹽城等地的沿海灘涂一道亮麗的風景。
培育本土人才,增強共富帶動力。目前,公司擁有中、高級職稱技術人員60多名,培育種植各類常綠、落葉、彩色和耐鹽堿樹種60多個,擁有以竹柳、美國紅楓、日本櫻花、紅葉石楠、加拿大紫荊、黃山欒樹等為主導產品的苗木600多萬株,被江蘇省列為32家典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之一。
拓展市場空間,拉長產業鏈條
建立專業營銷機構。九龍園藝剛成立就組建了昌盛花卉苗木營銷分公司,專業從事花卉苗木營銷人員,由幾十人壯大到2000多人。他們不僅推銷基地種植的花卉苗木,而且把市場需求的信息帶回來,以銷定產,市場也由當地城建項目、園區綠化、公路綠化項目拓展到沿江、沿海開發項目。相繼在上海浦東新區、浙江舟山新區建立營銷公司,在長三角地區縣級以上城市、省級以上經濟園區建立營銷網點,保證基地和農戶生長的花卉苗木產得多,售得出。
開辟市場銷售窗口。葉依斌投資1.3億元,在建湖經濟開發區興建了九龍花卉苗木批發市場,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在建湖新生了一個產業:花卉苗木業。這個建湖以前從來沒有的產業,如今隨著葉依斌的成片種植和產業鏈的延伸,不僅擁有了苗木繁育基地,還有了花卉苗木批發市場,越來越多的農民也成了這個產業鏈上的依附者、創業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