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以總經理為代表)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公司聘請的注冊會計師負責年度審計,兩者之間存在著合謀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的存在使得政府監管與合謀整體就有一個博弈的過程。通過建立政府監管博弈模型,提出建議,認為減少合謀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加強監管,不僅要對違規者進行處罰,還要加大對監管者監管失職的懲處力度,同時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關鍵詞】政府監管審計合謀 博弈
近幾年,證券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也存在著運行不規范、監管不到位、弄虛作假等現象。上市公司與CPA為了謀取雙方利益,相互合謀,提供虛假的審計報告,從而損害審計報告使用者的利益。為了打擊審計合謀,政府監管部門需要對此進行監管。本文從博弈論的角度出發,就資本市場中的審計合謀和政府監管現象進行分析,并以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不完全信息的靜態博弈
審計合謀是指審計人員或審計機構與被審計單位串通起來,采取不正當手段欺騙審計委托人和社會公眾并從中漁利的一種經濟現象。監管的過程是由被管制的市場中的消費者、企業、消費者偏好、企業技術、可利用的戰略以及其他規則進行組合來界定的一種博弈。但由于利益上的差別,經營者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會用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來逃避對自己不利的監管。兩者在利益上的對立必然會產生經營者與監管者之間的對立。
博弈論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主要方法,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它要求“經濟理性人”在決策時所考慮的不僅是自身的偏好及效用函數,還要考慮其他決策人所要做出的決策。同時,其決策也將影響到其他人,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我們可以利用塞爾騰提出的“小偷與守衛”的博弈理論,把證券市場政府監管者看作“守衛”,把CPA和上市公司看作一個整體(下文簡稱為整體)“小偷”,如果兩者合謀就看作偷竊,如果兩者沒有合謀,就看作是沒有偷竊。政府監管者對整體是否偷竊不清楚,只知道偷竊的比率。這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的靜態博弈。
二、建立模型
(一)局中人
以上市公司和CPA兩者整體為A方,政府監管部門為B方。在對上市公司的審計中,管理者就有提出要求CPA提供虛假財務信息的可能和條件,而CPA卻處于被動地位,當CPA揭露客戶的舞弊行為要承擔被解聘的風險時,就很可能屈從于上市公司,為其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這種情況是存在著的,所以政府部門應對其進行監管。
(二)基本假設
對于博弈方A和B來說,假設:
一是兩者是風險中性的理性經濟人,A方的策略空間為(合謀,不合謀),他將根據自身預期效用最大化來決定采取哪種策略;B方的策略空間為(監管,不監管),也將采取合適的策略來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是雙方對有關博弈規定的信息的掌握是充分的,即A方與政府監管部門不能“串謀”以謀取雙方利益的最大化,在A方進行合謀時,與政府監管部門的不合作是基本的。雙方都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會相互合作,故該博弈屬于完全信息的不合作博弈。
三是A方守法操作時,無論監管者監管與否,A方都將得到自己的正常收益;對于監管者來說,如果進行監管,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成功查處到投資者的違法行為。另外,假定A方的違法操作一旦被查處后不僅要沒收全部非法所得,還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懲罰;監管者在進行監管工作時,也要支出一些費用,如果能夠成功查處到投資者的違法操作行為,將會受到獎勵。
建立模型,兩者之間的策略博弈矩陣如下:
(合謀,監管)=[R2+a—C1—δ(d+e),δ(a+d+e+f)—g]
(合謀,不監管)=(R2+a—C1,—h)
(不合謀,監管)=(R2—C1,—g)
(不合謀,不監管)=(R2—C1,0)
有關參數分別為:C1:CPA正常審計的成本。R2:上市公司提供真實的財務報告的收益。a:上市公司提供虛假的財務報告增加的非法收益。d:一旦審計合謀被發現對上市公司的處罰。e:一旦審計合謀被發現對CPA的處罰。f:監管部門查處后所得到的獎勵。h:監管部門不檢查合謀時所受到的處罰。g:監管部門的監管成本。δ:監管部門成功查處的概率。β:A方進行合謀的概率。γ:B方進行監管的概率。
三、模型的求解與分析
對于(合謀,監管)來說,合謀有非法收益,也存在被處罰的可能,而監管者由于工作得力,將會得到收益。A方合謀的效用大于不合謀所能夠獲得的效用,監管者監管時的效用大于不監管時的效用,顯然,這種均衡是最不理想的。對于(合謀,不監管)來說,A方合謀的效用大于不合謀所能夠獲得的效用,監管者也不愿意監管,因為監管會使其效用減少。A方會得到非法收益而沒有受到懲處,監管者可能會受到損失。要想促使監管者愿意監于(不合謀,監管)來說,B方沒有得到利益,反而付出了成本,所以B方會選擇不監管。這不是一種均衡狀態。對于(不合謀,不監管)來說,即監管者采取不監管策略,A方能夠自覺守法,這是最理想的均衡狀態,因為A方采取違法行為不能夠獲取比守法行為更多的效用。對于A方來說得到正常收益,監管部門也沒有任何損失。這是一個因果循環的過程,不可能存在一個雙方都不愿意改變自己策略的純策略組合,所以這是一個混合策略博弈。下面來求一下混合策略的解。因為混合策略納什均衡是穩定的,它是博弈各方通過博弈所應達到的結果。
一是A方的最優概率。在給定A方進行合謀的概率β的前提下,政府監管部門進行檢查和不檢查的預期收益分別是:
檢查:[δ(a+d+e+f)—g]β+(—g)(1—β)①
不檢查:(—h)β+0×(1—β)=—hβ②
要達到均衡,即①=②,得β=g/[δ(a+d+e+f)+h]
即如果合謀的概率β
二是監管部門的最優概率。給定監管者檢查的概率為γ,γ∈[0,1]時,則選擇不監管的概率為1—γ,此時,A方進行合謀的期望收益分別是:
合謀:[R2+a—C1—δ(d+e)]γ+(R2+a—C1)(1—γ)③
不合謀:(R2—C1)γ+(R2—C1)(1—γ)④
要達到納什均衡,③=④,即γ=a/δ(d+e)
即如果監管的概率γa/δ(d+e),則應該不檢查:(—h)β+0×(1—β)=—hβ②選擇不合謀。
在給定各局中人選擇均衡策略的條件下,每個局中人將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最優策略。因此,本模型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是在β=g/[δ(a+d+e+f)+h],γ=a/δ(e),即監管部門以g/[δ(a+d+e+f)+h]的概率選擇監管,A方以a/δ(d+e)的概率選擇合謀。可以看出,監管部門的納什均衡與監管部門成功查處的概率、對合謀者的處罰、自己所得到的獎勵和進行監管的成本有關,處罰越重,合謀的概率就越小;監管成本越低,合謀的概率就越低。所以說,要抑制合謀現象,必須通過提高對違規合謀者的懲罰和降低監管成本的途徑來改變,也就是說,必須加強政府監管。
四、對證券市場監管的建議
(一)制定各項配套的法規制度,加強博弈中監管部門的監管
證券市場的監管應當包括三個層次:隸屬于政府的證券監管部門、自律組織對證券業本身的管理、證券機構的內部控制。國外對于監管這方面,是在堅持政府監管的同時,考慮自律性管理組織以及機構內部控制所具有管理成本低、管理靈活等優勢所同時進行的監管。我國也應該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證券業的自律管理。
(二)應該完善和規范會計市場
從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合謀的概率和監管部門的監管概率對監管產生影響,所以應該建立和完善職業經理市場,使職業經理合理流動,對他們的工作實行有效的獎懲制度;建立監管業人才市場,引進和培養證券監管業的高級人才;建立注冊會計師人才市場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規范體系,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三)明確監管責任,加強對監管者責任事故的懲處
懲罰是影響企業會計作假與監管部門檢查行為選擇的重要變量,提高法律責任的統一性、確定性與嚴厲程度,特別是完善民事訴訟制度與民事責任賠償制度,是當前懲罰制度建設的關鍵。既要考慮對投機牟取暴利者加強監管和實施懲罰,也要考慮對監管者實行行之有效的獎懲激勵,從制度上保證監管的到位和有效進行。
(四)切實提高執法能力
我國的政府監管與現實的需要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必須從轉變觀念、增加人力配備、提高執法水平等方面入手,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以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一方面要改善現有技術裝備和系統,建立電子數據統計、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另一方面則需要加強對監管人員的培訓,提高監管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國常等.上市公司審計合謀的博弈分析和治理策略.審計與經濟研究,2005(3).
[2]王艷等.管理層操縱、獨立董事監督與政府監管的博弈模型.研究統計與決策,2008.11.
[3]楊高升等.政府監管與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倫理博弈分析.建筑經濟.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