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籌措項目建設資金,除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外,充分發揮當地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以資本金出資、財政補貼、專項獎勵等方式,引導和帶動社會參與交通、能源、污水治理、市政設施等項目建設,并大量采用BOT、BT、BO、TOT等融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特許經營、項目融資等形式,參與地方工程項目建設,融資方式的創新,有力的促進了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的發展。
BOT是指政府將基礎設施項目的特許經營權授予針對項目設立的項目公司,項目公司依托項目進行融資、建設,并負責經營管理,在政府授權的經營管理期限到期后無償移交給政府的一種新的融資建設模式,是目前較為普遍的一種融資方式。當前,受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實體經濟效益下滑、政府基礎設施投資減弱、銀行貸后管理基礎較為薄弱等諸多因素影響,BOT融資模式下的貸款風險不斷顯現。例如,在部分地方政府的BOT項目中,銀行貸款風險加大的趨勢十分明顯,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應對。
一、主要風險特征
(一)項目建設風險
主要表現為項目超概算,造成資金缺口量大,因籌資不及時、不到位,項目工期延長,造成貸款風險。如,“XX高速”BOT建設項目,總投資概算50.79億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18.79億元(包括國家專項補貼資金7.38億元),全部以現金方式出資,從銀行貸款資金超過30億元。項目建設過程中,因地方政府相關政策發生較大變化,業主為配合地方做好城市道路規劃建設,多處修改了設計,增加了大量費用,征地拆遷費補償標準也不斷提高,從銀行借款數量增加也導致財務費用增加等,致使整個項目建設費超概算約20%、達近10億元的資金缺口,因股東不能及時籌集到資金,項目建設一度處于半停工狀態,項目工期拖延,影響了經營收益的及時實現,因增加大量投資,對銀行預定的還款計劃也造成不利影響。
(二)擔保措施風險
主要表現為項目經營、股權轉讓等過程中,未通知相關債權銀行,忽視銀行權益,使項目貸款銀行擔保措施懸空,還款現金流不足。如,另一“XX高速”BOT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29.38億元,其中,銀行貸款近20億元,擔保方式為項目公路收費權質押,并由股東提供連帶保證責任。該項目從建設到經營過程中,股權轉讓頻繁,股東多次發生變更,最后當地政府融資平臺成為實際控股人。整個過程中,銀行要求提供新的連帶責任保證等擔保事項要求時,新股東不但拒絕提供擔保,還用所建項目資產、股權、收費經營權等提供擔保獲得大量融資,導致項目貸款銀行擔保措施被逐步懸空,還款來源被逐漸稀釋,風險不斷增大。
(三)政策性風險
主要表現為因國家政策發生變化,項目現金流中斷,依靠政府回購,還貸存在不確定性風險。如,“XX二級公路”BOT建設項目,工程總投資2.45億元,其中,從銀行貸款近1.5億元。2006年底項目建設完工,2007年2月開始收費,2012年1月,按照國家政策該二級公路停止收費,等待政府回購,回購合同約定項目成本5.2億元,回購資金來源為二級公路停止收費后的補助資金,其中中央補助60%,省級及地方各補助20%,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困難,因地方財政資金較為緊張,補助資金一直未能到位,在項目經營性收入枯竭的情況下,嚴重影響到該項目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銀行貸款面臨較大風險。
(四)項目運營風險
主要表現為項目配套設施不完善,建成投產達不到設計能力,經營虧損加大,財政撥款不及時,造成還貸風險。如,“XX污水處理”BOT建設項目,工程總投資7,900萬元,其中,銀行貸款近2,200萬元,還貸來源為財政撥付的污水處理費,但由于政府負責應同步建設的配套設施未完成,造成污水處理能力僅達到設計量的33.69%,項目經營虧損不斷擴大,且政府撥款時間與歸還銀行貸款本息時間不太匹配,對銀行貸款安全造成較大影響。
(五)貸款集中度風險
隨著BOT模式的廣泛使用,在一定條件下向政府移交的項目也越來越多,一些無實際經營收益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逐步收歸政府融資平臺客戶管控,依靠財政資金作為第一還款來源的項目貸款比重逐步擴大,貸款風險度日益集中。在國家對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控制較為嚴格的情況下,政府籌資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按期償債風險不斷積累,對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構成較大威脅。
二、風險防范建議
(一)合理核定項目額度授信
銀行要結合地方政府財政實力與實際負債狀況,慎重選擇合作項目,把好BOT項目貸款準入關;認真評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合理性、合規性以及盈利能力,確保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后其現金流入能覆蓋到期債務;對項目借款人的資金實力、信用程度、償債能力進行詳細調查和評價,合理核定額度授信總量。
(二)時時監測項目進度狀況
銀行要加強貸后檢查力度,定期對貸款項目的自籌資金到位情況、項目建設進度、資金使用等狀況進行嚴格監控,對不符合要求的,要督促項目業主及時糾正,確保項目建設按計劃工期完成。
(三)確保擔保措施落實有效
銀行要密切關注項目經營、財政撥款、政府回購等情況,有效落實資產抵押、收費經營權質押等擔保措施,嚴格監控項目收費專戶的資金回流以及財政補貼資金的到位情況,確保第一還款來源對貸款風險的有效控制作用。且銀行作為抵押權人,應持續關注抵押物狀態,定期重估抵押物價值,保證第二還款來源對貸款風險的緩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