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報刊、圖書的編輯加工中,一般把用字的選擇、版心的確定、文字的排式和圖文在版面上的編排,定義為版式設計。版式作為報刊、圖書的外在形式,在為內容服務的同時,又反作用于內容。具有強烈審美效應的版式,對提升和引導報刊、圖書的整體審美價值和審美取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版式構成的美學角度來審視,版式設計應是在有限的平面空間上進行組合與創造。版式設計的過程是挖掘美、創造美、表現美的過程,是版式設計者和廣大讀者一同追求美、期待美、欣賞美的過程。從設計的歷史演進來審視,版式設計的樣式總在不斷地發展、創新與進步。當今,在現代美學潮流的影響下,版式設計的美學觀念也在發生顯著地變化。簡化,以其備受推崇的審美價值和審美品位,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版式設計者的美學思想和審美追求,同時也日益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和欣賞。這里筆者僅就簡化的概念和意義,版式設計者如何才能達到簡化的要求,簡化的設計原則及在版式設計中運用,談談個人的認識。
一、簡化的概念和意義
簡化,在實際運用中有兩種意思。一種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簡單”。我們常常說一支民歌比一支交響樂簡單,或是一幅兒童畫比一幅齊白石的畫簡單。這里所說的簡單主要是從量的角度去考慮的,是指某一個樣式中只包含著很少幾個成分,而且成分與成分之間的關系很簡單。因此,這里所說的“簡化”,其反義詞便是復雜。然而,簡化在藝術領域里往往具有某種與“簡單”相對立的另一種意思,它往往被看作是藝術作品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特征,是藝術創作重要的美學原則之一。那些風格上比較成熟的藝術,即使它們表面上看去很“簡單”,其實卻是很復雜的。如果我們仔細地觀看一尊優秀的中國古代西周青銅器的表面、或一座包含各種形狀的希臘廟宇、或是一件完好的非洲雕刻作品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絕不是那么簡單。同樣的情況也適合三千年前中國滄源鮮活的崖畫和拜占庭天使畫。縱觀中外著名的藝術大師在其藝術創作過程中,大都把簡化作為審美追求的最高境界,力求用最簡化的藝術形式來表現豐富、深刻的藝術內涵。
推而論之,簡化也是版式設計應秉承的美學原則。簡化的版式對于提高廣大讀者閱讀興趣,具有顯著地提升導向作用。因此,呈現在讀者面前的版面,多一份簡練質樸,少一份繁復奢華,多一份清雅秀逸,少一分媚俗臃腫,應當成為版式設計者追求的至高目標。
二、版式設計者如何才能達到簡化的要求
我們厘清了簡化的概念和意義,然而,要在版式設計中真正達到“簡化”的境界,卻并不簡單。這里的簡化,是在經歷了由簡到繁的凝聚、再由繁到簡的升華過程之后,而達到的至高至美的境界,其中蘊涵著十分寶貴的質的飛躍。
美學家庫爾特·貝德特把藝術簡化解釋為“在洞察本質的基礎上所掌握的最聰明的組織手段。這個本質,就是其余一切事物都從屬于它的那個本質。”說明這一定義的范例就是,油畫大師倫勃朗的藝術造詣達到一定高度時,為了使自己的作品簡化,就開始拒絕使用藍色。因為藍色與他用紅褐色、紅色、赭色和茶青色組成的混合色不相配。我們欣賞一件成熟的藝術作品時,所有東西看上去都彼此相像,天空、海洋、大地、植物、人物,看上去都是用一種物質材料構成的。這種相似性并沒有掩蓋這些事物的本質,而是在使它們服從于偉大藝術家所掌握的那種統一力量的同時,而把每一件事件再現出來。因此,由藝術概念的統一所導致的簡化性。絕不是與復雜性相對立的性質,只有當它掌握了世界的無限豐富性,才能顯示出完美的簡化。簡化,一旦被當作一種藝術追求,上升為一種評價美和發掘美的境界,那么它就有了崇高的審美價值。版式設計的簡化之美,不是空中樓閣,它是建立在設計者個人豐厚的知識積累、對簡化之美深入分析和深刻理解基礎之上的開拓創新與厚積薄發。
三、簡化的設計原則及在版式設計中的運用
當前,我們國家正全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報刊、圖書等出版物的發行出版量與日俱增,出版物的內容質量也不斷提高,涌現出許許多多名牌、精品報刊、圖書。我們仔細觀察、研究這些精品力作不難發現,它們不僅在內容上閱讀性強、文化價值高,而且在版式設計的外在形式上簡潔明快、個性突出,很好地反映了成熟的簡化藝術概念和美學設計思想。設計者要讓版面呈現出簡化之美,就需要遵循和運用這樣幾條設計原則與方法。
(一)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統一
版式設計不是單純為版式而做設計,為表現外在形式而表現,顯然,簡化的版式設計也不僅是為了簡化而設計,而必須是遵從和注重內容前提下的形式設計。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表現內容,形勢與內容相輔相成,從而達到完美統一。
首先,版式設計必須適應不同出版物的內容結構,必須反映內容結構所體現的編輯思想。具體講,如某一期刊的編選思路,文章與文章之間的聯系與脈絡,重點文章之間的布局安排與輔佐文章的點線安排等等,都要能適應內容、體現編輯思想。由于期刊的內容結構是以總體編輯構思為依據,而總體編輯構思又體現這個期刊的辦刊宗旨、性質、品位、風格等,因而版式設計也間接地體現期刊的辦刊宗旨、性質、品位、風格等。
其次,簡化的版式設計一定會運用簡單的、深入淺出的方式,把內容中難以言表的思想和感受視覺化,用惟有圖形等藝術的設計語言才能詮釋的思想內容完好地展現給讀者,幫助讀者快速、輕松、容易地閱讀和欣賞,從而也幫助報刊、圖書在傳播思想、灌輸知識、表達觀點過程中發揮最大功效。其實,這個設計過程是設計者發揮聰明才智的再創作過程,也是設計者在充分考慮讀者審美鑒賞力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獨特審美思想的過程。簡化版式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傳播信息、表達觀點、引導和提升審美趣味。優秀的版式設計是使完美表達出版物內容和充分展現設計者設計思想高度統一的版式設計。
(二)簡化形成視覺美感,實現傳遞效應與接受效應的統一
版式設計是一種造型藝術,是形式結構的藝術,因此,在版式設計思想上,還必須遵循視覺美感原則。視覺美感原則,就是所設計的版式能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效果。版式設計的視覺美感,主要可有傳遞效應和接受效應兩個方面。視覺美感應是傳遞效應與接受效應的統一。
所謂傳遞效應,指的是版面設計構成的版面,所要傳遞給讀者的信息(包括美感信息)和借以吸引讀者視線的手段。這主要是從版式設計的主觀意圖而言。版式設計的性質,決定版式設計所需要的視覺美感與一張畫、一個雕塑不同,不僅僅在于畫、雕塑本身的美,還在于版式設計所體現的內容結構的美、期刊內容的美(包括思想性的美、學術性的美、藝術性的美)等等。接受效應,指的是版面設計構成的版面,在讀者接受時心理上的反應。也是版式設計的主觀意圖在讀者接受時產生的視覺美感效果。傳遞效應質量再高,如果接受效應不佳,版式設計依然是不成功的。因此,要獲得簡化的視覺美感,版式設計者不僅要從藝術美的規律出發,還要從接受者(讀者)立場出發,追求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三)前述兩個統一,是簡化版式設計的基礎、出發點。真正要使版式設計具有藝術上的完美性,還應運用如下的美學設計方法
合理布局,在和諧中求簡化。簡化,是建立在和諧的基礎之上的。要想達到和諧的效果,版式設計就要遵循形式美的藝術規律,就要充分發揮比例與尺度、對比與調和、節奏與韻律、單純與秩序、虛實與留白及變化與統一等形式要素的效能。在設計實踐中,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把構成版面語言的文字、標題、圖片、線條、底紋、顏色等要素疏密有致、張弛有度地用簡、用活、用新,使報刊、圖書整體版面呈現出簡潔、明快、和諧、美觀的面貌。例如,中國出版集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三聯生活周刊》雜志的版式設計,就頗為簡明和諧、賞心悅目。其設計很好地運用了比例尺度、對比調和、節奏韻律等,特別是變化統一藝術手法。該雜志內頁均為全彩印刷,設計者在對每篇文章的正文、標題與題圖進行設計時,雖然使它們之間在局部形成一定的圖形、形體、空間的對比,色彩對比和方向對比等,然而,在整體上卻顯得非常的協調一致;設計者在內頁色彩設計運用中,十分講究而且簡潔,常常不過幾種顏色,但給人留下變化有章、色彩和諧的印象。
優化組合,在充實中求簡化。充實而又簡化的版面,是報刊、圖書版式設計成熟的重要標識之一。我們不難發現,因為設計者在審美觀念、藝術素養、設計能力上存在差別,不同的設計者利用相同的技術手段和組版要素設計出的版面,不僅面目各異,水平也參差不齊。因此,在充實的基礎上,突出版面的簡化之美,關鍵取決于版面設計者對組版基本要素優化組合的駕馭能力。版式設計者應首先奠定堅實的設計基本功,不斷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在實踐中加強策劃、鑒賞和版面編排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提高對版面語言的掌控使用能力,使版面達到點、線、面、灰、黑、白渾然天成,完美充實,豐而不繁的美感效果。
動靜結合,在變化中求簡化。對于版式設計而言,對稱與均衡規律中,對稱是同等量的平衡,均衡是變化的平衡。前者顯穩定、整齊、莊嚴,卻有呆板、單調之感。均衡是不對稱的平衡,它既不破壞平衡,又使平衡有所變化,能呈現靜中有動、動中寓靜的條理美和動態美。對于讀者而言,版式設計語言就是文字內容的導讀。所以,要求版式設計者必須按照讀者的閱讀習慣和視覺運動的規律,精心組織、安排版面。在版面的處理上對稱均衡、動靜結合、排列有序、輕重適當,在對稱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均衡,在均衡中求簡潔。使讀者能夠順利閱讀、有效閱讀、快速閱讀。為達到這一目的,設計者在策劃版面時,一定要為讀者著想,一切為簡單、醒目、方便、有序讓路,使版面既富于變化,又便于閱讀。
綜上而論,版式設計中的簡化,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簡單化。它對版式設計者,無論是在審美層次、審美意識、審美能力上,還是在設計理念、設計方法、設計手段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者只有不斷積累知識、豐富學識,以讀者為本、藝術為上,才能開拓思路、創意圖新,才能與時俱進、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