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文以我國農業大省四川省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四川人口增長趨勢的分析,從城市化率及65歲以上農村老人占比等指標作為研究農村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指標,通過比較分析,研究了四川農村人口老齡化趨勢對四川農村養老保障與經濟發展的影響,從加強養老保障等角度提出了應對四川農村人口老齡化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四川 農村人口老齡化 效應 政策
前言
人口老齡化指的是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1}
人口老齡化是現代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產物,發達國家諸如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加拿大等都先后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的階段。隨著經濟發展,社會服務業水平的提升,人類平均壽命延長,人口凈增長率下降,那么最后的結果必然出現人口老齡化現象。我國與其他國家一樣,現在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2012年7月10日,全國老齡辦發布最新人口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8499億。同期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負擔的老年人數)為19.67%。按照人口學公認的界定標準,中國已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
四川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與其他省份相比較,人口基數大,農業人口所占的比重較大,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根據四川省統計局發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3644450人,占16.97%;15~64歲人口為57966205人,占72.08%;65歲及以上人口為8807545人,占1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68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1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個百分點。3四川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可以追溯到1997年,該年度四川65歲以上老人達到7%,而同期四川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僅600美元,與發達國家到達人口老齡化時人均生產總值1萬美元比較,差距巨大。
一、四川人口增長趨勢與農村老齡化特點
(一)四川人口總體呈現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特點
2000年以來,隨著四川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婚姻觀和生育觀進一步發生轉變,加之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和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我省人口死亡率逐漸下降并基本穩定,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已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進一步鞏固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現代型人口再生產類型,人口控制在低速增長的水平。(表1)
資料來源:根據人口普查《四川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2005年四川省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和歷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資料、1%人口抽樣調查和人口變動調查數據推算。
(二)城市化帶動農村青年遷移,農村老齡化率上升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與農村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大量的農村青年人口不斷流入城市打工謀生,老人和兒童留守農村的現象非常突出,大量青壯年人口外遷,對全省人口年齡結構也有非常大的影響。據2008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資料,推算四川凈外出人口(流出—流入)約680多萬人。在外出半年及以上人口中,16~44歲青壯年占79.2%,而60歲及以上人口僅占2.8%。與此相對應,越來越多的家庭將面臨著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隨著四川的城市化率不斷提高,相應地,四川農村的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四川省的城市化率從2000年的26.7%提高到2011年的41.3%,同時,鄉村人口從6034萬減少到了4683萬。
資料來源:《四川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2005年四川省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歷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資料、《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1》。
(三)農村老齡人口比重進一步提高,老人撫養比不斷攀升
從2000年到2009年,四川65歲以上老人比例從7.67%上升到12.49%,老人撫養比從2002年的14.21%增長到2009年的18.18%。
資料來源: 《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各期。
四川農村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和撫養比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0年四川人口數量高達880萬人,位居全國第二,在經濟欠發達的條件下出現的人口老齡化必將對我省的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威脅,妥善解決老年人口的社會保障問題和提高健康服務水平,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二、四川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影響與效應
全省農村人口老齡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人口生育水平下降,少兒人口比重不斷下降,使得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二是隨著近年來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也在提高,人口預期壽命普遍增長,使老年人口數量不斷攀升。三是大量青壯年人口外出務工,對全省人口年齡結構的影響也非常巨大。四川農村人口老齡化會帶來以下影響與效應:
(一)農村人口老齡化導致農村養老負擔加重
農村人口老齡化對全省農村人口年齡結構的影響較大。與此相對應,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將面臨著老年人口的贍養問題。農村老年人口在農村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支撐農村老年人口的撫養費用也在不斷上升,養老支出的比例不斷提高。農村人口老齡化水平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之間不協調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對農村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家庭結構的脆弱,使年輕人負擔老人的能力大大降低,難以承受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口高齡化的沖擊。因而,如何保證“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現實問題。
(二)四川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雖然不斷加快,但勞動力資源仍然非常豐富,經濟活動人口充足,受贍養人口相對較少
主要表現為近幾年人口總撫養比持續下降,2005年總撫養比為44.3%,2007年為42.55%,2009年為36.7%。總撫養比低于40%,也就是一個勞動力人口最多僅供養0.4個非勞動力人口,是人口負擔程度最輕的時段,人口紅利將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存在。少年兒童比例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增長明顯,人口類型完成了從成年型人口向老年型人口的轉變。四川省要充分利用“人口紅利”期,推進我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對于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和諧社會等都具有重大意義。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紅利”期,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三個方面的機遇:一是勞動力供給充足,勞動力價格便宜,如果就業充分,會創造出較多的社會財富。二是由于勞動力人口年齡構成較年輕,使得儲蓄率較高,如果資本市場健全,能將儲蓄轉化為投資,加速經濟增長。三是由于人口老齡化高峰尚未到來,社會保障支出負擔較輕,財富積累速度較快。過去五年是我省經濟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時期,四川省要充分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加快社會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也表明四川省已經從“人口紅利”中獲得較高的收益。
(三)農村人口老齡化對四川的消費、儲蓄傾向及模式產生影響
按照生命周期理論,人口老齡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會使得整個社會的消費傾向增加,儲蓄傾向降低。這種轉變的后果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社會消費需求,包括用于老年人的公共支出將會增加,社會消費模式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二是個人和家庭儲蓄減少。按照經濟學理論觀點,儲蓄等于投資。根據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家庭和企業是資本積累的主要來源,因而,個人消費與儲蓄傾向及模式的變化,會對生產資金的積累帶來負面的消極影響。
三、四川農村人口老齡化應對措施
四川農村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雖然在不斷加快,但勞動力資源仍然非常豐富,經濟活動人口充足,受贍養人口相對較少。2009年,四川農村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占全省農村總人口的73.15%,總撫養比為36.70%。在目前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老年人口比重還未達到較高水平之前,仍將是承受少兒、老年撫養負擔相對較輕,經濟社會得到加速發展的有利時機。為我們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抓緊建立社會養老體系贏得了非常寶貴的時間。同時,積極發展農村經濟與老年服務事業,充分有效應對四川農村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方面挑戰。
(一)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
從四川農村人口基數大、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等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農村養老保障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倡家庭供養與社區服務相結合的模式,鼓勵老年人自養與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集社會養老、家庭養老、自我養老于一體的東方結構型的養老保障體系,消除人口結構的安全隱患,努力做好迎接老齡社會到來的準備。
(二)充分利用“人口紅利”期,加快四川農村經濟的發展
未來的10~15年是四川勞動力總量持續增長的人口紅利期,從現在至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之前,是四川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關鍵準備期,也是僅有的戰略機遇期。四川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和把握農村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把解決老齡社會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發展戰略上來。制定發展規劃,完善法律法規,調整社會經濟政策,使四川經濟做到又好又快的發展,為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做好各項準備。
(三)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老齡產業
人是要消費的,不同年齡的人群,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客觀要求社會產品生產和社會服務與之相適應。因而也要求社會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發展老齡產業和涉老服務業,這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龐大老年人群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必須在探索和發展老齡產業的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發展老齡產業和涉老服務業重要性的認識。
注 釋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109749.htm.
②定軍,袁荃荃.中國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N].21世紀經濟報道,2012年7月11日.
③四川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R].四川省統計局,2011年5月7日.
參考文獻
[1]王學義,曾祥旭.四川生育水平估計與未來人口總量預測研究[J]改革與發展,2009(5):50—54.
[2]張果,黃強.四川人口現代化與經濟現代化關系研究[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7(5):6—11.
[3]楊風,李繼紅.四川人口現代化發展路徑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07):251—254.
[4]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01—2010各期[M]中國統計出版社.
[5]許華岑.人口紅利和四川經濟增長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6]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報—四川.
[7]四川統計年鑒2001—2011各期[M]中國統計出版社.
[8]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