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立足淄博實踐,基于253個民間資本投資主體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調查研究表明,2010年5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步伐加快,但準入門檻高、法律法規缺失、后續政策不到位、投資咨詢機構人才缺乏、蘊含金融風險高等問題,導致存在“玻璃門”、“彈簧門”{1}現象仍比較突出,進而針對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民間資本 金融領域 存在問題
一、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發展現狀
本次調查采取走訪座談與問卷調查結合形式。對淄博市2010年5月~2011年末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情況進行座談了解,選取253個民間資本主體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全部有效收回。其中,已投資和未投資金融領域的民間資本主體分別占51%和49%。通過與253個民間資本主體的問卷及座談調研發現,《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步伐加快。
(一)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步伐加快且意愿強烈
2010年5月至2011年末,被調查淄博市金融領域增加資本總額42.44億元,其中,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總額41.78億元,占比98.44%(詳見圖1)。253份問卷調查顯示,63%的已投資金融領域的民間資本主體有擴大在金融領域投資的意愿;78%的未投資民間資本主體投資金融領域意愿強烈,72%的認為投資金融領域發展前景很好。
(二)發起或參與設立“三類機構”成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首選
對“如果貴單位投資金融服務領域,將采取何方式?”,206個樣本選擇“通過發起或參與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占比高達81.395%;選擇其他投資方式為“發起設立信用擔保公司”、“發起設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以入股方式參與商業銀行增資擴股”、“興辦金融機構”,分別占比69.77%、58.14%、30.23%、6.98%,已投資金融領域的樣本民間資本表示將擇機擴大對金融領域的投資規模。
(三)七成以上民間資本主體認為進入金融領域存在“兩門”現象
問卷調查顯示,已投資和未投資金融領域的民間資本主體中,認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存在‘兩門’現象的,分別占比72%和83%(詳見圖2)。
二、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存在問題分析
(一)民間資本在金融領域發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長期以來,正規金融機構一直是各方投資的重點,民間金融一直是處于灰色地帶,其法律地位沒有得到落實和規范。同時,在監管方面,監管主體沒有明確,政出多門,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和有效的處罰手段,監管力度自然無法落實。從小額貸款公司來看,其監管主要部門規定為地方政府部門的金融辦,而其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相關金融監管知識、業務能力與及人員培訓方面在具體的實施監管職責中存在一定難度。253份問卷調查顯示,74.42%的企業選擇“法律法規不健全,投資有后顧之憂”是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主要困難,55.88%的主體反映民間借貸正規發展的《放貸人條例》仍未出臺,規范民間投資法規的滯后,不僅增加民間資本介入顧慮,而且容易導致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后難以有效監管,形成潛在風險。
(二)準入門檻高,條件限制嚴格
253份問卷調查顯示,68.38%的被調查對象認為,“金融領域準入門檻高、條件限制嚴格”是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主要困難,其中,已投資和未投資的分別占44.51%和55.49%。如按照規定,村鎮銀行的發起人或出資人中應至少有一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且最大股東或惟一股東必須是銀行,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這就意味著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只能依附于商業銀行的發起,只有銀行發起并做大股東,民營資本才能參與設立,這樣的政策設置事實上把很多民間資本擋在了金融行業之外。
(三)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配套政策缺失
253份問卷調查顯示,34.78%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后續配套政策不到位,操作性不強”是阻礙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重要因素,其中,已投資和未投資的分別占48.98%和51.02%。如小額貸款公司可持續發展資金缺少、稅負過重等問題。根據國家《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小額貸款公司只能發放貸款而不能吸收存款,其資金來源渠道受到嚴格抑制。2010年5月至2011年末,淄博市10家小額貸款公司累計放款12.67億元,85%的小額貸款公司資金運用率超過了100%,資金瓶頸也成為小額貸款公司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而且多數民營資本當時投資小額貸款公司的初衷是為了升格為農村商業銀行,很明顯,這方面的配套政策短期內很難滿足。
(四)投資咨詢機構、人才缺乏
據調查,轄內暫無為民間投資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提供法律、政策、咨詢、財務、金融、技術、管理和市場信息等服務的中介組織。65.12%的樣本表示,盡管有投資意向,但對于市場準入、風險估計、業務開展等情況缺乏系統的把握,又無專門的中介機構及人才提供相應服務,因此沒有進入具體操作階段。如桓臺縣8家被調查樣本表示,有意投資小額貸款公司,但由于對相關業務缺乏了解,至今沒有達成投資意向。
(五)風險保障體系差放大民間金融蘊含風險
被調查未投資樣本表示,已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民間資本的經營效益將對擴大投資和民間資本進入產生示范效應,但經營過程中,由于風險保障體系差,導致風險放大,民間資本投資效益無法得到保障,使得許多有意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民間資本持觀望態度。一是信用擔保市場亟待規范,目前雖然擔保公司成立較多,但良莠不齊,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作用有限;二是只貸不存的經營模式成為制約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來源的“瓶頸”。超過注冊資本金規模,只能靠融資維持運營,難以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發展規劃,影響信貸業務開展。這些問題亟待解決,否則引發問題容易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產生障礙。
三、政策建議
(一)制定和完善相關民間金融法律使民間金融合法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完善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前后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進入程序,避免無序競爭,加大監管力度,防范金融風險;盡快出臺《放貸人條例》,明確相應監管部門和市場準入、退出程序,規范民間投資行為,提高民間資本投資機構可持續發展能力;盡快制定和完善《民間融資法》或《民間金融法》等,為民間資本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
(二)盡快出臺相關細則,支持民間資本加快進入金融領域步伐
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和完善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相關細則,明確對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參股的比例,明確村鎮銀行或社區銀行中法人銀行最低出資比例,在審批環節給予民間資本平等待遇,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積極性,發揮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的互補作用。
(三)降低金融準入門檻,促進民間金融規范發展
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構建全方位、多方面的金融服務體系是金融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促進民間資本快速發展的有效渠道。在出臺和完善有關政策的基礎上,應進一步降低金融準入門檻,允許那些條件達到法律規定標準的規模較大的和會組織、私人錢莊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進行注冊、登記,規范管理,將其轉變為正規的、合法的民間金融中介組織,從而推進民間借貸的規范化發展。
(四)加大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金融財政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存款準備金政策實行差別化,對民間資本設立的金融機構,比照農村信用社存款準本金率征收存款準備金,甚至實行更低的存款準備金率。二是實行稅收減免補貼政策、對民間資本新設立的村鎮銀行、社區銀行、小額貸款公司、信用擔保公司以及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免征所有稅收,對民間資本設立的農村資金互助社在免稅的基礎上,按照業務量每年給予財政補貼扶持發展。三是應采取措施拓寬民間資本投資金融機構方式,規范這些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使投資者享有更多參與金融機構管理的權力,調動民間資本投資的熱情。四是完善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體系,以信用擔保業務為基礎,建立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評價、信用擔保在內的社會化信用體系,改善民間資本運行的信用環境。
(五)加快發展中介服務市場
建議有關部門創造有利環境,提供扶持政策,減免相關財政收費,加快發展本地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的中介服務市場,提供高質量的投資咨詢服務,為民間資本投資金融創造良好的發展平臺。
(六)及時解決民間資本投資金融中遇到的困難
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信用擔保市場監管,合理引導信用擔保公司開展業務,完善信用擔保公司的風險補償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發揮自身作用;加強指導,合理規劃,根據市場環境準確定位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方向,及時對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遇到的問題進行政策扶持,促進民間資本合法、高效配置。
注 釋
①“玻璃門”:看著可以進去,真的想進去的時候,頭上會撞個大包;“彈簧門”:剛剛把腳擠進去之后稍稍不小心就被彈出來。用來比喻政策雖然好但因存在多種制約因素無法實施。
參考文獻
[1]姜旭朝.中國民間金融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8—12.
[2]金軍.我國民間金融問題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7.
[3]林毅夫等.信息、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5,(7).
[4]劉坤煒.規范民間金融的一般原則[D].碩士學位論文,中國政法大學,2007.